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既有各不同宗教间的融合性,又有与同一宗教内部之间的排斥性。而对每个宗教来说,争取教徒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这个宗教势力的盛衰消长。下面这篇文章就非常典型,一个是20世纪出现的新兴宗教,另一个是属于传统宗教的基督教会,两者在日本为了争取教徒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争斗,由是演出了诸如“宗教绑架”和“清毒洗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兴宗教于光所谓“新兴宗教”,一般认为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它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受人注目的程度却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范围内宗教发展的客观大环境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所谓“邪教”事件造成的轰动效应的结果。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团在南美圭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十余个新兴宗教教团的剖析,从宗教的理想观、救济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兴宗教教理现世中心的特质。认为其现世性主要体现在追求现世人生的改变,提高现世生活质量,求索现世人生意义等方面,是把活着的人应有的幸福,即“生”的问题放在首位,肯定人在尘世享受物质福利与自由发展的权利,突破了天国与尘世相对立的传统宗教观念。究其实质是新兴宗教对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环境作出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非洲大陆新兴宗教运动的增多 ,以及个人在信仰中寻求新的意义 ,引起宗教专家们关注。但是 ,对于“宗教热”的意义的这种种解释产生了许多疑问 ,特别是在宗教“创新”的意义和影响问题上。其实大可不必咬文嚼字 ,这种宗教“创新”应该主要从横向的和纵向的两种信仰融合形式来解读 :首先 ,就其横向的形式而言 ,这种宗教创新一方面应看做是非洲各种传统宗教通过同起源于西方或者亚洲的宗教的和平的或者暴力的冲撞 ,所产生的不断革新 ;正是这样的冲撞导致了形形色色的新传统主义、先知主义和独立教会的诞生。我们将从一些先知派宗教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海外华人传统宗教遇到了“世俗化”与“在地化”等诸多挑战,这给华人传统宗教的生存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为其转型提供了机遇.本文基于宗教社会学有关宗教功能演化的理论,以东南亚华人传统宗教为实际考察对象,分析和探讨了海外华人传统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演化以及网络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特别是自进入20世纪以来涌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之涌现。这种异军突起的新兴宗教现象立意不同、形态各异、变化多样、影响复杂,为宗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必要的全新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来研究新兴宗教,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应该从社会、时代的发展来看新兴宗教的产生及其展示的新特色。第二,应该从人们精神生活的普遍性及其神圣或神秘表达的独特性来观察、区分不同宗教的共性和特性。第三,应该从人类丰富多元的精神及社会生活来看待新兴宗教反应、适应、回应这种生活的形式及效果,论及其张力与和谐、正面与负面、消极与积极。  相似文献   

7.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遇刺身亡。行刺者山上彻也向警方坦白犯罪动机是因其对新兴宗教“统一教会”不满,而安倍晋三正是该教团的庇护者。此次刺杀看似是孤立事件,其背后却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中宗教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面临不少的危机。不仅日本经济在衰落,日本传统宗教甚至传统新兴宗教也开始走下坡路。在后疫情时代,日本人的不满和失落蔓延,可能为新的宗教发展提供土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日本宗教未来如何创新发展,其规模也难以再创二战后新兴宗教大发展的盛况。在这种趋势之下,日本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宗教问题结合在一起,诱发宗教极端事件的可能性加大。尤其是在政教关系方面,日本宗教与政治的复杂勾结对日本国家的未来走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冲击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美国新兴宗教与美国社会、政府的关系不是一直不变,而是经历了不断的调适,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宗教的教义、组织形态和结构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对新兴宗教的社会治理政策应当放在宗教连续谱中进行考量。美国对新兴宗教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强烈的现实导向性,新兴宗教的类型、新兴宗教的形成模式、新兴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之因、新兴宗教的演变、新兴宗教的治理等问题是美国宗教社会学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面对人民圣殿教和大卫支派的悲剧性事件,学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少学者讨论了学界在政府介入时的角色和所能提供的帮助,并就其后如何处理类似的事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韩国甑山教思想的解析,探讨了甑山教的宗教思想,指出韩国新兴宗教的萌动与迸发与传统因素息息相关,而且也只有发掘普通民众心中的传统因素,这些新兴宗教才有可能生根。不仅如此,甑山教的活力还在于对于宗教思想的创新。传统与新兴思想交叉形成了甑山教特有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栋 《中国宗教》2022,(5):88-90
如何理解“中国宗教”的整体特点?这是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学理支撑之一。李四龙教授最近出版的《人文宗教引论:中国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2月),立足于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传统和民间信仰,尝试以“人文宗教”作为中国宗教史的核心范畴,揭示中国宗教的人文结构,积极探索反映中国人信仰传统的宗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这里生活着130多个大小民族,信奉着不同派别的宗教.在俄罗斯,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通常被称作传统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被称作非传统宗教.此外,俄罗斯还存在着数量繁多的新兴宗教.据俄罗斯官方统计,目前在俄罗斯司法部门注册的新兴宗教已经超过了100种.  相似文献   

12.
香港有所谓的六大宗教,包括基督(新)教、罗马天主教、佛教、道教、孔教及伊斯兰教(即是中国的五大宗教之外加上孔教。在香港及海外很多地方,都有孔庙、祭孔等活动,也视孔教为中国宗教的一种)。此外,在香港还有一些新兴的宗教,及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香港虽然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与世俗化的社会,它的宗教也仍然是十分活跃的。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香港社会的宗教也是有一定特色的,其主要表现如下: 1.“不同的宗教之间是可以平等地沟通、和谐地相处”。古代的社会中,不同的宗教相遇是会带来宗教的战争,现代社会却不是这样的了。在香港这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巴哈伊教是19世纪中叶,由伊朗贵族巴哈欧拉,在伊斯兰教巴布教派基础上创立的一个独特的世界性的新兴宗教,其称谓得自巴哈欧拉之名,在中国旧称大同教。宗教的核心思想是“上帝同一,宗教同源,人类一家”。巴哈伊教虽脱胎于伊斯兰教,但在短短160余年的时间,能成为影响广泛、最为活跃的新兴世界宗教,关键在于与其它宗教相比,有其独特的现代特质,宗教的教义教规与当代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基本一致,如强调“工作就是崇拜,服务就是祈祷”的宗教理念,强调科学与理性的和谐发展,倡导世界的和平,人权的保护,男女的平等,家庭婚姻的和谐。正是因为巴哈伊教…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间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如正式受洗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在民间的分布可以说是汪洋大海。就这部分群众而言,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法定宗教的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从“大宗教”的角度看,我国无疑是一个“宗教大国”,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宗教 ,一部道教发展史就是道教与社会不断协调 ,不断适应的历史。江泽民总书记早在 1993年 11月 7日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讲话中 ,关于宗教问题讲了“三句话” :“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三句话”句句关联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把宗教纳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轨道 ;这“三句话”既是党和政府关于宗教问题的大政方针 ,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指路明灯。多少年来 ,我一直将这“三句话”视为圭臬 ,铭刻…  相似文献   

16.
圣辉 《法音》2003,(6):5-6
最近,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年度报告公然将我国政府取缔“法轮功”的正义行动诬蔑为迫害宗教,这是我们宗教界不能接受的。因为“法轮功”不是宗教,而是危害宗教的邪教。大家知道,李洪志在其《转法轮》等书中盗用了很多宗教术语,而用得最多的是佛教的专门术语。稍有一点宗教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李洪志完全不懂这些术语的真实、准确的含义,而且是别有用心地加以歪曲利用,从而使这些千百年来深植于民众心中的神圣用语变得面目全非,给我国传统宗教和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次,李洪志在书中还大肆攻击宗教,妄称“所有宗教都是假的,神是不承…  相似文献   

17.
内罗毕宣言     
《法音》1984,(6)
一九八四年,“世宗和”在内罗毕举行了第四届大会,来自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大多数宗教(佛教、基督教、孔教、印度教、耆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神道教、锡克教、拜火教、北美地方各传统教派以及其他宗教)的近六百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鉴于文化传统不同这一特点,我们在本届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共同关心的紧迫问题——“宗教要争取人类的尊严和世界和平”。我们之所以把争取人类的尊严和世界和平这两个目标相提并论,是因为这两个问题息息相关,必需同时争取。  相似文献   

18.
《三天内解经》认为“佛道”“无为大道”“清约大道”三道同源,但如果三道交错,人间将会出现乱象。“无为”与“清约”大道在历史上频繁接触,这对南北的信徒、教团、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北方“无为”大道对黄赤之术的重视和割据自立的传统不适应“楚越”的自然社会环境,南方“清约”大道“师不受钱”的传统与“新出圣君”的终末思想也不适用于“中国”的教团。因为这两种思潮有各自的产生背景与适用环境,所以在早期传播中会对南北两方都造成混乱。这表明了本地宗教在容受其他宗教文化时,应淡化可能造成的冲突因素,力求融通,适应社会,达成宗教和谐,为中古之后道教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翁雅各 《天风》2017,(3):30-31
“统一教”兴起于“朝鲜战争(1945年)”以后,是韩国的二百五十多种新兴宗教之一,它糅杂了佛教、道教、儒家、基督教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的成分。“统一教”发展极快,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已渗透到了我国境内的部分地区。我们要认清“统一教”的真面目,加强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20.
花之安是晚清时期来华的德国传教士,他将经济实践视为宗教文化传统的映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宗教经济观。他强调,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的“节用”思想有利于国家富强,而“厚古薄今”“重农抑商”的传统则不利于此。晚清政府在“节用”不足的同时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因此无法走上富强之路。在这种宗教经济观下,花之安进一步从理财、通商和实业教育三个方面为清政府提供了政策主张。由于花之安的宗教经济观及其政策主张根植于晚清的文化土壤并具有一定的现实说服力,一些知识分子、商人和西方来华人士受其影响,广泛探讨了各种经济现象,这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在华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