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别传寺,由海内外佛教徒捐资修复,殿堂佛像,焕然一新。丹霞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与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齐名。山势绵亘,峰峦陡峭,红岩丹壁,山水相连。其地原名长老寨,早在五代时期即有佛教徒居住弹修。南明虔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兵败退居长老寨,因山岩“色渥如丹,灿若明霞”,颇似家乡河南邓州的丹霞山,遂改长老寨为丹霞山。清初澹归和尚居此,于顺治十八年  相似文献   

2.
偶读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其中收录了三首有关人生欲望的趣诗,文浅意深,意韵绵长,颇耐寻味。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易学精蕴,尤以其读《易》风格显著,它贯融于读《易》致思和读《易》致用之中。究其至要有八个方面以读《易》为正业,朗诵《周易》得义生情,读幕僚《易》作品、与其幕友切磋探《易》.切已读《易》有点评,读《易》把握是心经,读《易》有悟感人生,人文境之美,占卦。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与《周易》甚有渊源。  相似文献   

4.
古笈中,《周易》预测事例的记载不少,多不为人们所相信。《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多为研《易》者所趣读。其中有能够理解的,也有不能理解的。如《左传》《国语》中的“之八”、“皆八”就很难理解。前人尽管有其解说,总觉不通。又如《左传》成公十六年筮得《复》卦无动爻,即: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5,(6)
<正>四川省德阳福音堂92岁的蔡骥姊妹与《天风》结缘18年了。1997年复活节,蔡骥姊妹找到了重建的"福音堂",一眼便被《天风》吸引。从此,《天风》伴她一路敬拜神、信靠神、服侍神,一直走到今天。18年来所订的《天风》,她一直珍藏着。"《天风》确实是天上来的清风,吹醒我心,吹得我心里敞亮。因为《天风》教我读圣经,学习神的话,得着主耶稣,走永生的路。"蔡骥姊妹告诉我,最初读圣经,理解有困难,当时解经的资源有限,是《天风》中"青草地上"栏目及  相似文献   

6.
一、今本《鬼谷子》非伪《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乃闭室不出,出其书徧观之.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今本《鬼谷子》中有《阴符》篇及《揣》、《摩》二篇.可以知道这部《鬼谷子》应该还是司马迁所曾经见到,战国时代苏秦时候的旧物。  相似文献   

7.
读老琐谈     
《老子》五千言,历来版本各异,注家甚众,故断句,释文,歧义存焉。近读张松如周志的《老子校读》(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深感作者将“古今聚讼,迄无定诂”(《校读》第3页)的老义译释得如此信达,实在是功力不凡。  相似文献   

8.
白彤东 《哲学研究》2012,(1):113-118
一、导论一个儒家若是读了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F.de Waal)的《灵长类动物与哲学家》(Primates and Philosophers,以下简称《灵哲》),可能会觉得很高兴,甚至有一种"沉冤得雪"  相似文献   

9.
李颗,明天启六年(公元1627年)生,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卒,字中孚,陕西周至人,学者通称二曲先生.《二曲集·历年纪略》云:“先生家世甚微,贫不能早学,九岁始入小学从师发学,读三字经.”后因身体有疾辍读,随母舅读《大学》、《中庸》,旧疾时发时辍.因家贫,不能具束修,故不被学塾收受,只好自读圣书,由《大学》、《中庸》而至《论语》、《孟子》,逢人便问学正句.“自是母为人纺棉得米,则杂以糠秕、野蔬,併日而食.先生拾薪采蔬之暇,  相似文献   

10.
道教经典。此经始见于《真诰》,云:“仙道有《大洞真经》三十九篇,在世。”当是东晋上清派杨羲假托降神所造。“大洞”为上清家理想之仙境,据称此经本藏于大洞仙宫中,故名。上清派视此经为上清诸经之首,宣称“若得《大洞真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过,毕便仙也”(《真诰》)。故而历代传授不绝。本经1卷,分39章,故或称《三十九章经》。每章存思一神降护诵经  相似文献   

11.
耕心 《天风》2022,(6):前插1-前插1
有人说:"不会祷告,读《诗篇》;不会做人,读《箴言》.""研习《箴言》最容易的方法是按照主题,但是阅读《箴言》最佳的方法却是逐章翻看."(威尔斯比)《箴言》10章1节至22章16节,以及25章1节至29章27节的大标题是"所罗门的箴言",在形式结构上,属于平行的箴言短句;在内容分析上,则无一致性主题呈现且当时处境多元(梁薇,《天道圣经注释·箴言》).人生也是如此,好像有主题,但日子似乎是散装的,天天过得并非规律.近日读《箴言》20章1节至30节,犹如一幅众生相与智慧谱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2.
一卷在手,尽得孙子风流──读黄朴民著《孙子评传》于泽民近年来,研究孙子的著作不断推出,反映出孙子学术的繁荣。近读黄朴民博士新著《孙子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更觉得是一本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专著。《孙子评传》(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3.
读后反思     
石见 《天风》1994,(12)
《天风》第八期刊发的《神改变了我》和《留意家庭中的见证》两篇文章,读了几遍深有感触。《神改变了我》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结构自然,信主前后思想变化写得真实、深入浅出,文章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言传身行的传福音,目的效果都是好的,扩大了人们对基督徒好的形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读贵刊98年第二期《且慢说“不”》一文,对作者“深深体会了书中(指《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何以说不》二书)表露出的一种狭隘的情绪后”所表露出的戈尔巴乔夫式的博爱宏大胸怀,不免有所忧。  相似文献   

15.
读后反思     
田尘 《天风》1994,(12):32-32
《天风》第八期刊发的《神改变了我》和《留意家庭中的见证》两篇文章,读了几遍深有感触。《神改变了我》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结构自然,信主前后思想变化写得真实、深入浅出,文章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言传身行的传福音,目的效果都是好的,扩大了人们对基督徒好的形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豫剧《三皇姑出家》又名《大香山》,述观音得道事。京剧、汉剧、湘剧、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常称《观音得道》,或《观音》。豫剧为何又称《大香山》?大概是因为有《小香山》相对而称的,但《小香山》是述侯七与黄桂香事,与观音无关。观音的传说,许多佛学典籍多有散记。如《高僧传》、《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等,所记大略为:东汉法勇,梵名昙无竭,幽州黄龙人。于永初元年,即公元107年,与僧猛、昙朗等二十五人,共适西域。至宾国,停岁余,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本。此为中国人在异域得读观音经的开端。后来,经过法勇…  相似文献   

17.
源头活水     
读《思维与智慧》,感觉刊中的人生智慧哲思韵味十足,一语中的;情感空间的文字情深意浓,荡气回肠。《思维与智慧》既有其他杂志的时尚性,又有其他杂志所不具备的深刻性,更有独树一帜的哲理性,让我不忍释卷。  相似文献   

18.
当分散的犹太人在新的希腊文化主义的世界找到落脚之地以后,最终他们还得需要一种新的《旧约》语言在散居之地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犹太人只懂希腊语,他们的那些圣书在当时还没有其他文字的译本。由于他们在各会堂所读的《旧约》大部分内容(法律书,先知书和圣咏都是希伯来文原著,所以,将希伯来文《旧约》译成希腊文则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把大约在公元前140年于埃及亚力山大完成的《旧约》希腊文译本称为七十贤  相似文献   

19.
《谢主曲》对我们每一个修道人来说,简直太熟悉了。因为在每日的晚祷中都会颂读到它。可是有没有想过有些修道人在颂读《谢主曲》时,只是两片嘴唇上下张合了几下:有些修道人记忆力强,在颂唱时根本不用看,张口就能唱来;还有些修道人,他们或许太忙了,在颂读时真可谓是与时间赛跑啊!一分钟就办完事了,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分钟。嗨……。可想而知,他们在颂读《谢主曲》时只是在用口去读,却没有用心去想。真的很少有人去默想圣母在颂唱《谢主曲》时的那种欢愉心情……这首《谢主曲》的默想是我从《圣母的默观生活》这本书上所摘抄下来的,为的是拿来…  相似文献   

20.
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自发现以来为历代学者重视、研究,其鲜明的书法风格、无穷的艺术魅力为众多书家所赏读、摹写。摘录明清代表书家对《张猛龙碑》的述评,意在对整个北朝石刻文字有一个重新认识,以期对当今"魏碑"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审美误区有所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