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惟善 《中国宗教》2006,(7):62-62
惟善在2006年第2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佛教留学僧运动——以斯里兰卡国留学僧为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僧人出国留学潮。斯里兰卡是亚洲的佛教留学中心,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佛教优秀人才。作者是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博士,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当代在斯里兰卡的中国学僧的留学情况。主要包括7个方面:留学僧的类别、学校的选择、留学生活、所学的课程、留学僧的数目和名单、留学僧在斯里兰卡的影响、留学僧的去向和留学僧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6,(6)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派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深造的四名学僧,已于10月11日回到北京。这四名学僧是1983年8月应日本净土宗的邀请赴日留学的。三年来,在日本净土宗和佛教大学的关怀培养下,他们在学业上(包括佛学和日语)有一定的进步,为今后从事佛学研究和教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现在,他们四人已经分别在中国协佛教会和中国佛学院工作。  相似文献   

3.
吴平 《法音》2001,(11):30-35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文化也不例外。上海佛教的对外交流始于20世纪初,大多以参访、游学、考察、留学等形式出现。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这种交流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次数愈加频繁,交往的人数逐步扩大。一些去日本学习佛法的留学僧,回国后大多在上海弘法。一些留学日本的学者,回国后常寓居上海译著佛学著作。一些去其他国家留学的僧人,也大多是从上海出发的,他们学成回国后,有的就在上海弘法。此外,国外僧人、佛教学者的来访,也给上海佛教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总之,上海佛教界与各国佛教界的互访、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由中国佛教协会于1996年4月24日派往缅甸留学的伍地格德地、达磨塞噶、伍西涅嗡那、心源、宏扬五位比丘,在缅甸国立佛教大学接受上座部佛教五年的传统教育后,于今年3月28日从缅甸仰光回到昆明。他们是建国以来首批应缅方政府邀请赴缅甸留学的僧人,因而受到中缅两国有关方面的关怀和多方照顾。  在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佛教协会和云南省宗教事务局为他们举行的总结会上,五位比丘对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佛教协会和我国驻缅使馆以及缅甸宗教部、缅甸两所大学五年来给予他们的关心照顾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他们的留学历程和…  相似文献   

5.
在太虚的一生中,1946年中锡两国交换留学僧是他尝试沟通南传佛教的最后一次努力。与以往的单纯派出留学僧不同,这次也有锡兰的比丘来中国学习。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努力并不成功,锡兰比丘早早返国;但也并不算完全失败,光宗与了参继续在锡兰求学。条件虽然艰困,但二人坚持到了最后。尤其是了参,终于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6.
中日佛教界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赵朴初会长更将佛教比喻成联结中、韩。日三国人民的黄金纽带。公元六七世纪,日本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和众多留学僧来华学习中国文化,并由他们将中国大乘佛教和儒家文化传回日本,并逐步熔铸成日本的民族文化。到了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又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在佛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赴日留学者不少,其中就有不少人学的是佛教学。而与此同时,有一位日本的僧人自愿来中国留学,并在河北赵县柏林寺修持达6年之久,成为当代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中的一段佳话。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对他做了专访,本刊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方华 《法音》1994,(11)
赵朴初会长强调要“抓紧培养佛教人才,提高整个佛教界的素质,这是关系续佛慧命,关系中国佛教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必须唤起各民族佛教界的大德长老和各级佛协组织的高度重视。”这是具有前瞻性的主张。中国佛协已把“培养人才,提高僧伽素质”做为中国佛协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也是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们佛教界应积极响应这一决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当前僧教育应继续强调加强学僧的道德教育.这是关系到佛教教育的成败问题,这方面,已有人提出“学修一体化”的主张,是明智的.是合乎佛教人才的成长。以前…  相似文献   

8.
曙正 《法音》2012,(9):47+79
本刊讯8月18日至20日,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圣辉副会长为团长、王健秘书长为秘书长的"2012年留学僧赴新加坡护送代表团",护送19名留学僧前往新加坡佛学院学习。17日下午,护送团在厦门召开组团会议。18日,护送团及19名留学僧乘机顺利抵达新加坡,在机场受到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及新加坡佛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在该院就读的中国籍学僧的热烈欢迎。19日上午11时,护送团与新加坡佛学院举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学院——造就中国学僧的最高学府。青年出家人潜心般若、刻意精进。但只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僧人,再经过一次次严格考试,才能迈进这座学府之门。中国佛学院——浸润佛教文化的象牙之塔。学僧们在这里孜孜不倦、刻苦修习,将完成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的学业,并在净化心灵的历程中登上新的高度。中国佛学院——体味人间佛教的菩提树荫。学僧们在这里强烈地意识到让佛法重新为中华大地增辉的历史使命,他们将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从这里走向祖国南北、面向社会上下,弘扬佛教文化。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进程中的文明建设再加一点甘霖。最高学府,象牙之塔、菩提树荫——一代学僧就是在这里苦学、修行、深造。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两国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交流关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称佛教是联结中、日、韩三国的黄金纽带。6、7世纪 ,日本曾经派遣了众多的遣唐使和留学僧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他们将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教传入日本 ,铸成了日本民族化的佛教。到了近代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又向西方国家学习 ,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而在佛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为世界学术界注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到日本留学的人不少 ,其中有不少人学的是佛教或从事佛学研究。但是此时有一位日本的僧人自愿来中国留学 ,并在河北赵县柏林寺修持6年之久 ,这是当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很有意义的一个事例 ,为此本刊对他做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9月3日,上海佛学院隆重举行首届学僧毕业典礼。二十二名正科班青年僧侣通过毕业考核,从佛学院毕业。这是上海解放以来培养的第一批青年僧才。四众弟子欢喜赞叹佛教事业有了新的传人。上海现有寺庙的法师大多年事已高,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断落实,寺院法务繁忙,佛学研究人才青黄不接,国际间的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僧才,是佛教界十分关心的事情。一九八三年,上海市佛教协会创办了上海佛学院。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8,(8)
本刊讯7月17日上午,北京法源寺呈现一派节日的气氛。在全国佛教界欢庆中国佛教二千年的时刻,中国佛学院教学楼竣工暨九四级学僧毕业典礼在新落成的教学楼礼堂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92岁高龄的赵朴初居士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亲自赶来出席典...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6月26日,福建佛学院在福建省佛教协会弘法大楼隆重举行福建佛学院99届学僧毕业典礼。院长学诚法师作重要讲话,他勉励毕业学僧在未来的学修生活中,一是要尊师重道,和合增上;二是要学修并进,言行一致;三是要发菩提心,住持佛教。他认为佛教的未来在中国,中国...  相似文献   

14.
成和 《佛教文化》2016,(4):20-27
对于中国佛教界来说,留学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唐代,出家人去往外国求法学习,就被冠以“留学沙门”的说法,而到了近代,太虚大师也曾派青年学僧留学日本、暹罗、锡兰等地。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0,(5)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会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7月19日至26日,应斯里兰卡阿斯羯利国际佛学院邀请,以明生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1人访问斯里兰卡。明生副会长此次赴斯主要是护送厦门闽南佛学院五名学僧到阿斯羯利国际佛学院参学一年,看望在斯留学的五名云南上座部学僧,并与斯里兰卡佛教界进行友好交流。7月21日,代表团经曼谷抵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当天,代表团护送五名学僧到位于古城康堤的阿斯羯利国际佛学院时,阿斯羯利国际佛学院召集了康堤佛教界各大长老以及中央省和康堤市的官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欢迎仪式上,佛学院院长曼格拉长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5,(11)
如何提高学僧的写作水平我在栖霞山佛学院已教了两届语文课,深切感到学僧的写作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的佛教日益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学僧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社会经验、接受和理解能力强、也肯在语文上下功夫的特点,在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一、...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经过四年精进学习、修持,中国佛学院九0级40名学僧即将完成学业,于六月份获得毕业。毕业后的学员,除极少部分作为学院师资留下,进入研究班继续学习,或推荐出国留学外,大部分学员将回到各自的寺院,把自己四年中所学到的理论与弘法利生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佛教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佛学院级九○级40名学僧即将毕业@弘教  相似文献   

19.
果彻 《法音》2000,(5):3-6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学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有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后继续举办类似活动带了个好头。经由佛教界法师居士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核小组的评定,果彻法师、圣凯法师、学愚法师、陈星桥居士、静波法师、宏度法师成为本资演讲比赛的优胜者。本期特将他们的演讲稿发表于此,希望广大读者共同来关心中国佛教的未来,并就相关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0,(9)
本刊讯我国云南巴利语系佛教青年僧人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云南分会会长刀述仁居士和宗教工作人员张勇先生陪送下,于6月6日下午由昆明乘机抵达泰国首都曼谷,受到以乃奔玛先生为首的数十名泰方友人的欢迎,我驻泰使馆文化参赞和工作人员也到机场迎接,泰国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分别在机场采访报道.刀述仁居士一行在乃奔玛先生和泰东北部教区僧政长老陪同下于当天转飞清迈,受到南奔府文化局长、宗教局长、县长、区长及佛迹寺长老、清迈大学师生等50多人的热烈欢迎.6月7日上午,佛迹寺僧侣学校学僧150人举行集会,热烈欢迎中国同学的到来.旅居泰国的西双版纳华侨向中国学僧赠送了袈裟、钵及其它日用品.佛迹寺安排中国学僧居住在环境幽雅的丛林之中,每人一间僧房.并重新受戒,在法师指导下进行为期一月的闭关体验.刀述仁副会长在泰国逗留期间拜见了泰国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