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而上学的缺位。对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追思往往让位于感性经验的诉求和生活世界的分析,其结果与现代性文明的命运一致,理论学术因缺乏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价值及其有机体系的托载与统摄,而分解为难以修复的碎片。因而,对伦理学尤其是现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来说,道德哲学的研究就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和理论前沿。2005年,东南大学的伦理学学科被批准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设基地,开始了对道德哲学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这里发表的这组笔谈即是他们最初的研究成果,其逻辑思路有二:第一,体现学科定位与理论创新的基本结构;第二,无论哪个结构,都在道德哲学的层面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次探讨的重点放在道德哲学的范式、方法及其辩证转换方面:首先讨论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与方法论体系,然后讨论现代道德哲学的思维进路;在此基础上进而分别探讨科技道德哲学、经济道德哲学、宗教道德哲学各个论域。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而上学的缺位。对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追思往往让位于感性经验的诉求和生活世界的分析,其结果与现代性文明的命运一致,理论学术因缺乏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价值及其有机体系的托载与统摄,而分解为难以修复的碎片。因而,对伦理学尤其是现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来说,道德哲学的研究就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和理论前沿。2005年,东南大学的伦理学学科被批准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设基地,开始了对道德哲学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这里发表的这组笔谈即是他们最初的研究成果,其逻辑思路有二:第一,体现学科定位与理论创新的基本结构;第二,无论哪个结构,都在道德哲学的层面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次探讨的重点放在道德哲学的范式、方法及其辩证转换方面:首先讨论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与方法论体系,然后讨论现代道德哲学的思维进路;在此基础上进而分别探讨科技道德哲学、经济道德哲学、宗教道德哲学各个论域。  相似文献   

3.
道德哲学的伦理思维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而上学的缺位。对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追思往往让位于感性经验的诉求和生活世界的分析,其结果与现代性文明的命运一致,理论学术因缺乏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价值及其有机体系的托载与统摄,而分解为难以修复的碎片。因而,对伦理学尤其是现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来说,道德哲学的研究就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和理论前沿。2005年,东南大学的伦理学学科被批准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设基地,开始了对道德哲学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这里发表的这组笔谈即是他们最初的研究成果,其逻辑思路有二:第一,体现学科定位与理论创新的基本结构;第二,无论哪个结构,都在道德哲学的层面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次探讨的重点放在道德哲学的范式、方法及其辩证转换方面:首先讨论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与方法论体系,然后讨论现代道德哲学的思维进路;在此基础上进而分别探讨科技道德哲学、经济道德哲学、宗教道德哲学各个论域。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而上学的缺位。对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追思往往让位于感性经验的诉求和生活世界的分析,其结果与现代性文明的命运一致,理论学术因缺乏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价值及其有机体系的托载与统摄,而分解为难以修复的碎片。因而,对伦理学尤其是现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来说,道德哲学的研究就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和理论前沿。2005年,东南大学的伦理学学科被批准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设基地,开始了对道德哲学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这里发表的这组笔谈即是他们最初的研究成果,其逻辑思路有二:第一,体现学科定位与理论创新的基本结构;第二,无论哪个结构,都在道德哲学的层面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次探讨的重点放在道德哲学的范式、方法及其辩证转换方面:首先讨论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与方法论体系,然后讨论现代道德哲学的思维进路;在此基础上进而分别探讨科技道德哲学、经济道德哲学、宗教道德哲学各个论域。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露璐 《哲学动态》2023,(10):26-34+125-126
应用伦理研究的兴起和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肇始于问题并伴随问题。较之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哲学研究,根植于问题研究的应用伦理在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上有其优势与特色。强化体系构建的应用伦理,能够为应用伦理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提供更为坚实的道德哲学基础。“应用伦理”进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意味着其被纳入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问题研究、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不是以平面化的“三部分”相加而成为应用伦理,而是以相互补充、相互推进的“三维度”形成一种“立体三维”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应用伦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斯·舍勒建构的质料伦理学从多方面批判了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舍勒的价值序列理论、现象学方法、人类学理论带有非常鲜明的现代特色,是富有现代性内涵的道德哲学.由于舍勒的批判更多地将人的神性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所以在人性的某些层面又不可能颠覆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因而也就不可能消除康德道德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戴兆国 《世界哲学》2009,(4):118-127
马克斯·舍勒建构的质料伦理学从多方面批判了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舍勒的价值序列理论、现象学方法、人类学理论带有非常鲜明的现代特色,是富有现代性内涵的道德哲学。由于舍勒的批判更多地将人的神性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所以在人性的某些层面又不可能颠覆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因而也就不可能消除康德道德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伦理学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创新;伦理学聚焦重大问题不够、研究不深,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伦理学体系亟待建构;伦理学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影响青少年、影响社会大众的方法和途径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中国伦理学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主动融入世界、沟通世界、影响世界话语体系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伦理学学科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没有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一级学科或许是病根所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伦理学的发展,伦理学的主题发生了现代转向:从以"善"为核心的德性伦理学逐渐向以"正当"为核心的现代道德哲学转变,其中康德的伦理学在此次转向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联系传统的德性伦理学和现代道德哲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2004年 10月 7—10日, 由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和江苏省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道德哲学”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召开, 中外学者就当代伦理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现将要点概述如下。一、道德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道德哲学方法是进行伦理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不同的研究方法导致不同的道德哲学范式。东南大学樊浩教授依据黑格尔道德形而上学理论, 提出“伦理世界观”的新概念。在批判黑格尔“道德世界观”理论的基础上, 他提出了新的理路: 从现象学过渡到法哲学, 个体道德意识上升为伦理实体意识, 并在集体…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规范是否可能及何以可能,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伦理学传统中,古典德性伦理学整全性的"目的规范"被现代道德哲学肢解为义务论的"前提规范"和功利论的"后果规范",道德规范陷入了形式与内容割裂的现代性困境之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对现代性道德规范困境思辨超越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话语揭示了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伦理维度上重塑了道德规范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重新理解和深入阐释道德规范性问题,对于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理论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新理解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对于深化马克思伦理学革命及其历史地位的理解,对于破解当前中国社会的伦理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西方传统伦理学形而上学模式的颠覆,为现代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存在论基础,伦理学的目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其二,现代道德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个体原子化以及伦理精神失落的全面透析,是对现代道德中道德主体与伦理实体分裂本质的深刻指认。其三,伦理共同体性谋划。共产主义是对资本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生态伦理难题的化解,它使得人类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共同体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5.
程国斌  毕素华 《学海》2004,(6):202-204
2004年10月7~10日,由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和江苏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道德哲学研讨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国内外数十所学术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就道德哲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及其哲学论证、未来道德哲学的可能样态、价值判断的方法论、中外道德哲学的会通与借鉴以及应用伦理学的现状与前景等问题,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道德哲学的思维进路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西方传统道德哲学主要沿着抽象道德本体的阐释展开,中国传统哲学关注于现实伦理经验却忽视了个体…  相似文献   

16.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伦理学无论对基本理论、分支学科、思想史资源的挖掘还是国外经济伦理学著作的翻译以及学术会议方面都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就其研究的前沿问题而言,主要有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及其框架问题,经济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有关"道德生产力"和"道德资本"的争论,对金融危机的伦理研究以及资本-财富和金融伦理研究的兴起等问题。经济伦理学的趋势展望表现为四个聚焦趋向,即:聚焦金融危机以及延伸和生成的经济伦理研究走向,聚焦中国市场经济及其"中国特色"经济伦理研究趋向,聚焦企业和经济中的伦理、创新与福祉研究趋向,注重中国传统和现实资源的经济伦理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7.
伦理-经济关系是道德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课题.20世纪的中国道德哲学的发展,历史而共时地存在三大理论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韦伯新教伦理的"理想类型",还有所谓"经济伦理".三大理论范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但也都内在着深刻的矛盾.21世纪的文明将是生态文明.21世纪道德哲学和道德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既不是机械的"决定论",也不是抽象的"气质论"和"立法论",而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辩证法精髓,融摄三种范式并扬弃它们的内在局限的"生态论".辩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既是21世纪道德体系的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必须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0月20日至21日,日本伦理学会在东京都法政大学召开第41次大会。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据了解,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参加这样的会议,现将这次会议概述如下。 日本伦理学会1950年成立,现有会员993名。主要是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该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集中讨论伦理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以说,每次年会,都是日本伦理学界研究情况的基本反映。本次会议的共同研究课题为“英国的道德哲学”,有近30名学者都是围绕着这一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了英国道德哲学的发展情况、英国伦理学家的伦理思想。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亦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就总的来看,这次伦理学大会有如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学者云集,且都是专业伦理学工作者,理论水平,外语水平都很高,从研究者的素质上可以看出日本伦理学界的研究队伍实力比较强,这也反映了社会对伦理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视。第二,对基本理论研究重视不够,专门探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儒家道德形而上学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形而上学,主要解释了道德的普遍性与必然性的原理,它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儒学的构成中,道德问题是贯穿其整个学说的主线,自然也留下了大量关于道德形而上学的系统论述.经历了先秦时期的萌芽,宋明时期的发展,直至近现代的完善,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理论生成了自身独具的结构范式.它通过对非感性世界的追问,为人们的道德生活与意义世界提供了源于生命内在自我领悟的终极关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评价、道德规范、道德序列以及道德修养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伦理精神”是本人伦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有个性特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涵义的理解应在世界道德哲学的语境中,结合“伦理”和“精神”各自的本质及其统一关系来进存。“价值生态”是“自然生态”概念的哲学提升和意义抽象,“伦理精神”和“价值生态”的结合是道德哲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方法论。消解价值霸权,在“生态觉悟”中追求和达到“伦理学方法的超越”是“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命题和理论所试图探讨和解决的两个现实和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