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凡七百五十年前,吾道元高祖,初入中国,先参当山派禅师。次历游诸山,一年后复还当山。途次,得知了派禅师示寂,失望欲归国,忽闻新住如净禅师高德,乃喜而随侍。一夜坐次,大众睡眠,净祖喝曰:参禅须身心脱落,只管打睡,何堪为者个?高祖闻言,豁然大悟,直上方丈焚香。净祖云:焚香事如何?高祖云:身心脱落而来。净祖云:身心脱落,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2,(4):96-96
隐元禅师是我国明末清初高僧、日本佛教黄檗宗开山祖师、中日佛教和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习近平主席曾于2019年4月在给日本长崎县知事中村法道回信中指出:“隐元禅师,在中国是很受尊崇的高僧大德,他为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互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368年前,隐元禅师东渡日本,谱写出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流互鉴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1,(1)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年十一月十七日,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贯首秦慧玉长老率众朝礼天童山祖庭,树碑以表彰遗德。震旦居士赵朴初敬题,并为颂曰:卓卓禅师,法海神龙。早参尊宿,禅教兼通。梯航入宋,访道天童。身心脱落,得法长翁。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1,(1)
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就“现行”之事业而言,它是今天树立的;就“种子”之意义而言,它早在七百六十四年前如净禅师与道元禅师心心相印的一刹那间,便已树立了起来。道元禅师捉住天童鼻孔之后,回到日本,大播宗风。灵迹碑日益继长增高,撑天柱地,一直树立在八百万信众的心头。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2,(6)
今年是隐元禅师诞辰400周年纪念。这位明末清初的一代高僧应邀东渡扶桑,开创日本黄檗宗,传播了华夏文化,是继唐鉴真和尚之后的又一个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日本佛教史纲》载称:“隐元禅师来日本还不到一年,他的道声已传遍东西,似乎有把日本禅海翻倒过来之势。”日本学者也一致公认:“自唐鉴真和尚招提寺之后,隐元禅师创建的日本黄檗山万福寺是人才荟萃、人才辈出之处。”当时日本后水尾天皇敕赐隐元“大光普照国师”称号,他圆寂后,历代日本天皇相继追谥他为“佛慈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12)
日本道元禅师巡锡求法团一行4人于10月12日至13日前来浙江天台山朝山礼佛,受到了天台山国清寺等寺院僧众的欢迎。道元禅师(1200~1253),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创始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道元与明全一道入宋,历游浙江宁波天童、育王、径山、天台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隐元禅师诞生400周年的时候,中日两国佛教界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国唐代,先有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传戒,后有日本空海、最澄入唐求法。继之,荣西、道元入宋,又弘禅扶桑。明末清初,隐元禅师振一代禅风,植黄檗文化于东瀛。隐元禅师的东渡和黄檗宗开宗,对日本近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日本禅宗史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盛事。  相似文献   

8.
李贺敏 《法音》2005,(5):47-47
本刊讯5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邀请接待的日本曹洞宗宗务总长有田惠宗一行5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一诚会长的热情接待。一诚会长在讲话中说:早在750多年前,曹洞宗高祖道元禅师不远万里,入宋求法,遇如净禅师而创立日本曹洞宗,自此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法谊。1980年11月,我们共同在宁波天童寺建立了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1998年11月,永平寺贯首宫崎奕保长老率团在宁波市江厦公园举行“道元禅师入宋纪念碑”揭幕仪式。特别是在去年6月,有田先生亲自来到宁波天童寺,与中外友人一道,共同庆祝并出席了诚信法师的方丈升座仪式。我们对…  相似文献   

9.
向慧 《中国宗教》2015,(2):78-79
在日本东京市中野区的繁华街道上,有一片竹垣围起的庭院,庭院外墙悬挂着巨幅的达摩画像,画边题为:莫妄想。这里就是东京多宝山成愿寺了。成愿寺是一所禅宗道场,传承曹洞禅法。曹洞禅由道元禅师(1200-1253)传入日本,他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来到中国,两赴天童山,成为中国禅宗曹洞宗第十四代法嗣传人。归国后,道元禅师于宽元二  相似文献   

10.
元伦理学在西方崛起的历史原因必须在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运动和“现代性”中寻找。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爆发的现实基础,而现代主义运动则为西方带来了以“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性”。元伦理学家既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受影响者,也是该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元伦理学具有显而易见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语     
《法音》1988,(7)
(赵州从谂禅师)问南泉(普愿禅师):“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  相似文献   

12.
杨曾文 《法音》2005,(3):38-42
在蒙古建国号“大元”之前(1206—1271)及建国号的初期,佛教与以全真道为首的道教之间进行过激烈斗争,双方曾在朝廷的直接干预和主持下进行过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曹洞宗著名高僧万松行秀的两大弟子少林福裕、林泉从伦,都是佛教方面直接参与这一事件的重要人物。本文仅对少林福裕的生平及其积极参与的佛、道二教的论争进行介绍。一、嗣法于曹洞宗万松行秀关于记述福裕的资料,比较可信用的有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程矩夫奉敕撰文、赵孟頫书写的《大元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少林开山光宗正法大禅师裕公之碑》(下简称《元裕公禅师碑》)[…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22,(5):15-15
本刊讯隐元禅师是中日佛教界所共尊的祖师,是中日两国人民所崇敬的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互鉴作出历史性贡献,以隐元禅师为代表的黄檗禅僧东渡人数之众、时间持续之久、空间跨度之广、文化传播种类之多,堪称是东亚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晒咸菜     
日本永平寺道元禅师曾在中国天童寺参学,是一位有道高僧。八十岁退休以后,仍然在院子里晒咸菜。年轻的住持对年老的道元禅师说:师父,正午烈日当头,您不要现在晒咸菜,太辛苦!太热了!  相似文献   

15.
杨国荣 《学海》2003,(4):26-32
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追问存在的同时 ,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 ,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 ,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 ,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 ,哲学试图达到的 ,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 ,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 ,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李贺敏 《法音》2005,(1):38-38
本刊讯2004年12月15日上午,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新任监院森岭雄长老一行6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一诚会长的热情款待。一诚会长对永平寺诸位长老和朋友们的光临表示欢迎,对森岭雄长老荣任永平寺监院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悠久历史。他说,七百八十余年前,日本曹洞宗高祖道元禅师来到我国,师从天童山长翁如净禅师,回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为纪念这一殊胜因缘,1980年11月,两国佛教徒共同在天童寺隆重举行“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揭幕仪式;我会已故赵朴初会长与贵宗前管长高阶珑仙、秦慧玉以及现任管长宫崎奕保长老等建立…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0,(12)
<正>本刊讯11月23日上午,浙江天童禅寺方丈诚信法师会见了前来天童禅寺参加"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建立30周年法会"的日本大本山永平寺不老阁福山贯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中的元理解监测与元理解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山 《心理学报》2009,41(8):676-683
采用“阅读-关键词处理-元理解监测-测验1-选择文章重读-测验2”的流程, 探讨元理解监测对元理解调控与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 延迟写关键词相对于即时写和不写关键词更利于监测精 确性的提高; 延迟关键词组借助精确的监测能做出有效的元理解调控, 选出测验1中得分低的文章重读, 并在测验2中有较好表现, 而其他两组只能选出其认为难的、而非得分低的文章重读, 在测验2中表现不 佳。元理解监测的精确性影响元理解调控的有效性, 进而影响阅读理解成绩。  相似文献   

19.
当今众多以“实践哲学”为名号的研究其实只是家族相似。该文是对笔者的实践哲学方案的说明,目的在于跟其他方案区别开来。该方案的学科名称为“元实践学”,是对实践问题的形上学探讨,学说名称为“异质性理论”,是奠基于“异质性”概念的元实践学。  相似文献   

20.
李湖江  倪霞 《法音》2022,(3):71-74
<正>《隐元》一书是由日本学者平久保章所著,1962年,由吉川弘文馆出版发行第一版,1998年新版三刷。日本学者对于隐元禅师传记的研究,该书并非最早,如1916年就出版了高桥竹迷所著《隐元木庵即非》。除隐元禅师之外,高桥竹迷还撰写了他的两个弟子木庵性瑫和即非如一的传记。三人的传记、研究合成一册,因此单就隐元的部分而言,相对平久保章的著作就略显单薄。就目前研究隐元的著述而言,平久保章《隐元》一书堪称范本,它为后来林观潮的《隐元隆琦禅师》,以及吴疆的《蹈海东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