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器官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日益广泛,供体器官来源不足成为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的瓶颈,适当合理的器官移植补偿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建立一套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且行之有效的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有助于保护器官移植供受双方的利益,缓解移植器官供体来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的构想,并阐述了其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拓宽尸体器官来源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各国获取尸体器官的法律规定各不相同:自愿捐献、推定同意、有偿捐献、需要决定原则、胎儿供体问题.中国有着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人体器官资源,由于没有可实施的器官移植法律,大量的良好器官被白白浪费掉.中国应该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制定正确的拓宽尸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为繁荣器官移植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已有十余载,虽解决了器官捐献无法可依的问题,但因其内容不完备及严格的条件限制,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发展的障碍。从人体器官捐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立法现状入手,借鉴国外器官捐献立法现状,论述该条例中器官捐献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器官捐献的三条建议:(1)出台专门的《人体器官捐献法》;(2)从扩大活体器官捐献供体范围、适当放宽遗体器官捐献条件、建立器官捐献的有效激励机制、规范器官分配原则6个方面完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3)明确脑死亡标准,确立脑死亡立法。  相似文献   

4.
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基石,而协调员在器官捐献工作中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自2010年3月我国推行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适合中国国情的DCD工作成为器官捐献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充分发挥协调员在DCD工作中的作用,提高DCD捐献率和供体转化率,以有效地促进和推动DCD工作,是急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德两国的人体器官捐献制度都以自愿与无偿为基本原则,因此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即公众的捐献意愿决定性地影响器官捐献的数量。德国立法机关为了促进器官捐献,在德国《器官移植法》的修订中引进了"选择模式",法定机构将向年满16周岁的民众提供有关人体器官捐献的详细解说资料,并定期书面询问其是否愿意捐献。我国现行器官捐献制度尽管规定了多种激励措施,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捐献意愿低迷的现状。德国器官移植制度的新变革对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体器官商业化之争:误区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关于人体器官可否商业化之争中存在两个误区:器官商业化的概念误区和反对非法器官交易的措施误区。要想在禁止器官商业化的前提下切实有效地增加器官来源,应在法学上和伦理学上明确人体器官的性质;明确界定器官商业化的概念和范围;制定相关法律和配套措施,倡导自愿无偿捐献,允许有偿捐献,严厉打击器官移植犯罪。  相似文献   

7.
在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为尸体器官时,无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常没有针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做伦理审查。基于此现状,结合国内《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探讨在医疗机构环境下,公民逝世前后的器官捐献伦理审查和监督制度,以进一步尊重公民的尊严和意愿,保护隐私,避免医生职务利益冲突,规范和完善公民死亡判定与器官捐献工作流程,切实维护公民权益,增进社会公众对器官捐献伦理的认识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是很多终末期患者(如晚期癌症、肾衰竭等)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捐献器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政府长期致力于提高活体器官以及遗体器官的捐献率,但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器官来源,即那些因为捐献者年龄太大、病毒感染(如丙型肝炎)、心死亡等各种原因被放弃的"次优(suboptimal)"遗体器官。受益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前被认为不适合进行移植的次优遗体器官现在变成了潜在的供体。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外关于"次优"遗体器官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致力于器官移植事业的中国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外器官捐献评估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器官移植已成为医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手段之一。器官移植中器官捐献的分析评估体系作为成熟器官移植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器官捐献水平和做出客观的评估,包括捐献潜力,即潜在捐献者率(Potential Donors rate,,PDr)和捐献有效力,即实际捐献者率(Actual Donors rate,ADr)(单位:per million population,pmp)。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多国器官捐献评估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器官捐献中供体评估的主体方法,包括流程、分析方法、适用范围及其积极意义等,希望可以利于我国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体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有鉴于此,建立一个非技术的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如法律法规系统、组织管理系统、宣传教育系统、补偿系统的研究,旨在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不伤害原则"是医学的基本要求.活体摘取器官,则意味着要对另一人造成重大伤害,不如顺其自然.死刑犯其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又是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监狱)之中,因此,虽有死刑犯生前关于"自愿捐献器官"的书面签字,也难以证明其是真正出于自愿.故器官移植应禁止以死刑犯作为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2.
论人体肾脏捐献中的合理补偿原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无偿捐献作为当前获取肾脏的伦理原则,是最没有争议、最理想的,但是依靠单纯的无偿捐献所获器官远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求。合理补偿原则既可以有效增加供体数量,又不违背伦理学原则,而且更具有道德上的广泛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相信合理补偿原则的实施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就活体器官移植而言,识别变相买卖人体器官的情形并加以防范,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活体器官移植中,人体器官买卖可能发生在非亲属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亲属之间。非亲属间的器官买卖主要表现为假冒亲属关系以及非法地下器官移植。亲属间器官买卖的主要情形是通过物质利益诱导供者捐献。防范人体器官变相买卖的措施有:将参与人体器官买卖的中介及医疗机构纳入刑法调整的对象;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活动,严惩器官买卖涉案人员;净化网络,铲除非法器官交易滋生的环境;切实提高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能力;提高公众生命意识,珍视生命。  相似文献   

14.
无偿捐献作为当前获取肾脏的伦理原则,是最没有争议、最理想的,但是依靠单纯的无偿捐献所获器官远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求.合理补偿原则既可以有效增加供体数量,又不违背伦理学原则,而且更具有道德上的广泛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相信合理补偿原则的实施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扩展人体器官来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扩展人体器官来源的思考中国医科大学社科部(沈阳110001)黄焱一我国器官的供体来源除了一部分来自亲属的活供体外,其余的要靠死刑犯的尸体,作为移植器官的主要供体来源,甚至是唯一的来源。所以供体器官的来源十分有限。但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每年有700...  相似文献   

16.
心脏死亡供体作为增加器官来源的重要途径;已受到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特殊的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开展有其优势;但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及社会方面的困境.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新观念外;还应培训器官捐献协调员;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器官捐献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器官供需严重不平衡导致了人体器官买卖的产生,器官买卖对供体和受体均存在潜在风险,对社会危险性也不容忽视.分析了器官买卖链条中供体、受体和中介各自的角色和地位,并提出了立法推动尸体器官捐献、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打击买卖中介和加强网络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紧急叫停活体捐献器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伤害原则”是医学的基本要求。活体摘取器官,则意味着要对另一人造成重大伤害,不如顺其自然。死刑犯其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又是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监狱)之中,因此,虽有死刑犯生前关于“自愿捐献器官”的书面签字,也难以证明其是真正出于自愿。故器官移植应禁止以死刑犯作为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体器官移植态度与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包括尸体器官移植与活体器官移植,这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新兴社会事件。本研究对大学生人体器官移植的态度与认知进行专门调查,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认知与心理特点,并期望对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器官移植道德反思——兼评器官商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器官移植技术出现以来,器官移植供体的缺乏就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的出台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如何为脑死亡立法和器官移植立法寻求合理的道德支持是立足点,也是现代生命伦理学的热点与难点之一。以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短缺为切入点,提出了解决有关立法和寻求新的道德资源支持的一些思路与方向,坚决反对通过器官商品化来解决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