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从催眠的过程和外在表现来定叉催眠易造成混乱.从与催眠最相关的暗示、恍惚状态和催眠引导三个方面来阐述催眠的本质及其定义.最后对催眠的定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伟诗  连榕 《心理科学》2022,(1):213-218
综述催眠发展史上主要催眠观点,归纳其激活、意境、灵活、具身及整合等基本特征,继而提出催眠是一种以恍惚为特色的深度沟通的新定义,认为催眠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恍惚是其特色,深度与恍惚相结合有助于界定催眠。未来应加强与认知神经科学、精神分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的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话说催眠     
<正>起源催眠术的发展历史比心理学本身还要漫长。现代催眠术可以追溯到1770年麦斯默在巴黎进行的动物磁力试验,而现代心理学是从1879年冯特在来锡比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其实,如果追溯得更早,在中国,"催眠术"早已源远流长。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用来行骗,或是一种迷信活动。大约公元前三千七百多年,巫师  相似文献   

4.
化学麻醉剂是通过什么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呢?这个问题还不清楚。所有的答案都是假设性的和理论性的。而我们对正常睡眠的许多机制也还了解得不多。幸而,这些知识的欠缺从未阻碍麻醉学的临床发展。我们知道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如何,即使还不十分了解它们的治疗机制。对于催眠也是如此。对于催眠和催眠现象的性质的某些问题,目前还很模糊。许多人倾向于把催眠和某些有害作用剂混为一谈。然而,我们知道,催眠与人生经历和人对权威的反应有关;我们  相似文献   

5.
陈慧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19-120,128
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为主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当中发病率是很高的。尝试运用催眠的方法.对一名患强迫症的大学生实施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明催眠是一种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式,可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反复持久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而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并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持续增高至160/95mmHg或以上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这是一种公认的心身疾病。 一、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可分为缓进性(良性)和急进性(恶性)两种。缓进性高血压病较为多见,患者多在40岁以上,病程发展较慢,舒张压波动于95~120mmHg之间,可达一二十年以上而不发生严重症状,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及全身无力等。急进性高血压病较为少见,患者多为青年,病程发展很急,血压显著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可持续在130~140mmHg以上,并迅速出现心、脑及肾方面的症  相似文献   

7.
催眠治疗的辩证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催眠治疗成功的病例中 ,都有一个从健康———心理障碍 (或疾病 )———健康的发展过程 ,其中 ,心理障碍 (或疾病 )是对健康的否定 ,后一个健康又是对心理障碍 (或疾病 )的否定。整个过程反映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 ,反映了患者在“自己发展自己 ,自己完善自己。”1 催眠治疗使患者“自己发展自己”催眠治疗是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 ,催眠师将患者引入催眠状态 ,并对其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 ,了解其被遗忘的压抑很深的创伤性体验与致病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鼓励其发泄隐痛 ,讲清楚苦恼的内心感受 ,通过暗示方法 ,教育患者正确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指由于调节血管运动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致使脑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而造成的周期性的一侧头部剧烈刺痛、胀痛或搏动性跳痛的一种血管神经性头痛。这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一、临床表现 偏头痛主要由精神疲劳、过度紧张、情绪压抑等引起。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半侧前额、一侧太阳穴或眼眶周围的阵发性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目胀或视力模糊、对声光极端过敏等。偏头痛的发作呈反复性,其直接诱因可以是生活中受挫等精神紧张因素,怨恨、愤怒等情绪波动因素,也可以是闪光、烟味等视嗅觉异常刺激因素,睡眠不足或午睡时间过长等生活节律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简要介绍了现代催眠理论的形成,描述了催眠状态下出现的催眠行为,阐述了七种流行的催眠理论,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催眠现象,进行催眠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心理帮助。而催眠作为一种无意识心理治疗方法,受不少人的青睐。他们利用催眠寻求静谧,在放松中享受生活。还有人利用催眠帮助自己解决一些紧张、焦虑等问题。催眠应用之广泛,值得了解和加以运用。本文以催眠过程为线索介绍催眠,了解催眠的一般流程和注意点,从而让催眠为更多人服务。  相似文献   

11.
吴明霞 《心理科学》2000,23(3):373-374
1 引言个体差异是催眠领域的核心特征之一 (Kirsch&Lynn ,1 998)。催眠个体差异的决定因素可能因暗示语性质不同而不同 (Woody等人 ,1 997) ;催眠感受性的个体差异可能是类型上的而不是维度上的 (Oakman&Woody ,1 996)。也就是说 ,在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和感受性低的人之间 ,有一些根本区别 ;另一个有关个体差异的研究 ,将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分为易产生幻觉与不易产生幻觉两类 ,功能性脑表象揭示出这两类人脑激活的模式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幻觉这样的复杂情境中 ,也表现在简单情境中 ,因此催眠感受性高…  相似文献   

12.
催眠是用一定的诱导方法把人引导到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人的自主能力降低,完全听命于诱导者的指导,从而产生感觉、知觉和行为的一系列变化。不少人把催眠与睡眠混为一谈,这是一种误解。睡眠是大脑处于弥漫性的抑制状态。人在睡眠时,意识控制完全丧失,与外环境的联系中断,失去行为反应能力。催眠实际是被催眠者  相似文献   

13.
提到催眠术,人们通常以为这是心理学家的实验或某些专业人士的表演,认为它跟自己毫无关系。孰不知我们却经常生活在近似催眠的心理状态之中。在心理诊所里,催眠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他反复向对方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陷入昏睡状态。其实,昏睡与真正的睡眠不同。昏睡者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的暗示。心理医生发现,不仅是身心疾患者,普通的人也时常会有精神恍惚、注意力减退的时候。这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心理医生的分析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健康者的被催眠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出版的许多版本的逻辑教科书,在谈到什么是“定义”时,都认为: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 “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个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相似文献   

15.
医疗事故纠纷的本质及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故纠纷及处理的道德本质和司法原则在于对病人权利的维护。强化医务人员对病人生命与健康的医德责任感和病人权利意识,并使之成为自律、自觉的行为是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发生的第一要素;而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法律的制约机制,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是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催眠现象的效应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催眠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技术 ,它的确能使一些心理病症手到病除 ,使焦虑、忧郁的情绪转瞬即逝。遗憾的是 ,由于一些江湖术士的滥用 ,催眠术曾屡遭非议。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 ,我国许多心理咨询部门都在运用催眠术帮助人们解除痛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催眠术的神奇功效了。1 催眠的效应1 1 生理效应由于催眠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意识阈非常狭窄的状态 ,为暗示的作用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因此催眠能产生十分奇特的生理效应。在催眠状态下 ,给被催眠者一杯白开水 ,并暗示他说 ,这是一杯…  相似文献   

17.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博士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体验,可以说明信念对行为与能力具有强大的影响。他刚开始时算术学得很糟糕,老师深信他“数学脑子迟钝”,就把这一“事实”告诉家长,让他们不要对儿子期望过高。他的父母也信以为真。阿德勒被动地接受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的算术成绩似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是有一天,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忽然解出了老师  相似文献   

18.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 但是, 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 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 随着fMRI, 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 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 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 催眠暗示可以引起与真实刺激同样的大脑皮层的激活; 而催眠后暗示对于注意策略的调控, 可以使原有的认知过程发生改变, 其中之一是使用催眠后暗示来抑制“Stroop效应”语义加工过程; 催眠后遗忘更是实现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遗忘的分离。未来研究者将继续从探讨催眠本身的神经属性和催眠暗示所引起的认知过程的改变两个角度去认识催眠, 揭开催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场依存性-独立性与催眠感受性及性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催眠感受性及Y—G性格测验所评定的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性-独立性与催眠感受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提示两者为彼此独立的人格特征;在人格特质方面.场依存性者比场独立性者具有更强的社会外向性、社交活动主导性和乐天性;而场独立性者则具有较强的神经质倾向;在人格类型上,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均普遍表现为A、A’和D型,而C型则更可能是场独立性者所具有的特征;从人格类型的研究角度证明,内、外向性格与场依存性-独立性基本上分属两个不同的人格维度;场依存性-独立性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