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治则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特有的环节.运用哲学认识论原理研究中医临床诊疗活动发现,中医确立治则的理性思考过程充分体现了从认识客观世界向改造客观世界飞跃的认识论本质,在实施治疗时治则规定着治疗方向,对选择治疗方法、途径、进程和遣方用药的支配作用又充分体现着中医治疗活动的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视矫治手术是20世纪眼科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现已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阶段。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充分体现着人类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遵循着认识论与辩证法的客观规律。抓住偶然性的发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作出重大发明。跨学科交叉则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视矫治手术是20世纪眼科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现已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阶段.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充分体现着人类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遵循着认识论与辩证法的客观规律.抓住偶然性的发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作出重大发明.跨学科交叉则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DNA——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点——谈基因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中医学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认为人体本身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及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辨证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历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归纳,辨清疾病的性质,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就中医而言,阴阳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该文指出,长期以来认识论被了解或归结为反映论,其主要任务在于阐述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活动,而人类所特有的评价活动和决策活动,通常是被排除在认识论研究的对象领域之外的。传统认识论逻辑体系的这一构造性的缺陷,阻碍了人们对于各种认识活动的全面把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论坛荟萃     
李进:唯物主义方法与主客体关系对唯物主义方法作认识论思考的最根本依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内在统一的。唯物主义方法和世界观的统一可以体现在认识论之中。它一方面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在最一般的方法上规范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据此,可以认为,唯物主义方法作为最一般的方法论,也包含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中,或者说主体和客体真实关系的理论中始终贯串着唯物主义方法。实践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最基本的方面,在实践关系中,主客体始终处于双向运动的状态。主体始终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如何改造客体,唯物主义方法就在其间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很多方面都贯彻了“辨证论治”观念,将所辨的证候落实到受体、基因和各种调控系统上。尽管两者理论基础完全不同,但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原则在疗效评判上的理论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与西医比较而言 ,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这三种手段中 ,中医比较重视辨证论治。“证”是一个介于“病”与“症”之间的概念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自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确立了此原则后 ,二千多年来 ,历代名医均奉之为上法 ,遵之不移。实践也证明 ,“辨证论治”原则以其具体、灵活操作等优点的确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出不可磨灭的作用 ,那些传颂千古的名医验案无不是以此为大法。在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中 ,此原则历经几千年…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辽宁省人民医院(110032)尚弘光一、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矛盾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或中医治病的基本出发点主要在于中医重视并着眼于机体的反应──即“证”上。中医对疾病的概念,实际上是以出现临床证候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是依托于循证医学和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启的西医治疗的新篇章,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境。而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朴素哲学思想的启领下,早已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灵魂。笔者融合辨证论治思想,现代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肺癌中西医治疗新的概念,从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出发,论述了辨证思想与循证医学共存的必然性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循证医学的结论可通过对大量个体化辨证治疗的研究而不断更新,从而更好地指导辨证治疗,这是未来中西医临床肺癌诊疗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很多方面都贯彻了"辩证论治"观念,将所辨的证候落实到受体、基因和各种调控系统上.尽管两者理论基础完全不同,但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殷杰  尤洋 《哲学研究》2012,(8):61-67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向来都与价值和性别无涉,然而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种关注女性道德和政治地位的认识论出现在哲学中,这就是女性主义认识论(Feminist Epistemology)。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产生跟社会领域中普遍进行的科学批判密切相关。这种批判之核心在于对传统认识论提出深刻质疑:既有从社会文化层面进行的外部批判,又有对科学本身进行的内部批判。自启蒙时代以来,社会领域中就一直存在着一种张力:一方面,是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公认模型,它所处理的是客观可度量的现象,揭示了由数学规律所统治的世界,并作为一种标准模式为科学、道德、价值等所广泛采纳;另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1 1 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相通性辨证论治至今仍是作为中医的临床特色之一在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与准则。无论是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还是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以“证”为主线 ,去搜寻资料 ,探其本源 ,直到揭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其对临床征候 (证据 )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当然 ,中医的“证”与循证医学的证是有区别的 ,中医的证是宏观的、定性的 ,有时甚至是模糊的 ;而循证医学的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证据”。但中医学上“证”的确立 ,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  相似文献   

14.
张一兵 《哲学研究》2016,(4):68-77,129
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明确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重新解读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在他这里,康德的认识论构架本身是商品生产中发生的特定历史结果,知识的形式能够先验于感性世界,恰恰因之于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的历史性挣脱和分离。这种分离遮蔽了劳动创造性关系在商品交换活动的现实抽象所生成的一种构序社会存在的客观的社会先验性,而这种社会先验才是康德-黑格尔先验观念的真正根据。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指认了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现实抽象并不仅仅是主观思维的活动机制,作为概念生成的真正劳作工地是发生于社会存在中的一种客观抽象,恰恰是这种现实抽象建构了先验的社会生活形式,并由此规制了思维形式的主观抽象活动以生成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感性活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性的表现,体现了人的内在尺度和外在事物的尺度的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从感性活动方面来理解人,又从人的实践来理解感性世界。实践是人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础。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包含着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基本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指导人们对现存世界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辨证论治发展沿革,通过分析辨证论治历史沿革、临床实践和内在逻辑关系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指出辨证论治从其提出开始,就隐藏着先天逻辑上的短板和矛盾,其核心观念并未体现出中医理论的精髓,而是现代医学的滥觞,这也注定"辨证论治"没办法解决传统中医的继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紧紧围绕中医传统思维特点,丰富辨证和论治体系;同时继续强化和鼓励中医传统思维方式的挖掘和整理研究,夯实辨证论治的"核心观念";进而用中医特色的思维方式,构建"辩证"与"论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是笔者创立的"不无自我"心理疗法的三项发现之一,逆反性规律是指事物具有朝着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客观世界的逆反性规律,是因为世界的圆周运动,人类认识论上的逆反性规律,是因为主客体的对立.逆反性规律<周易>称为"逆",<老子>称为"反",中医称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唯物辩证法称为"物极必反",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医和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认知心理障碍的逆反性,应对心理事件的逆反性,排解心理障碍的逆反性,消除症状的逆反性.  相似文献   

18.
如今有人仍延续“废医存药”的思想,片面强调药物的有效单体成分、成方以及个人的用药经验在治病中的作用,认为“效在于药”.医药一体化,但不能片面强调药物的重要性,医生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辨证论治水平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效在于医”.疗效主要在于医,这是中医的诊疗模式客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是临床实践很强的经验医学,临床实践一直是中医理论创新的源泉,现代中医理论创新研究必须基于临床疗效为导向,以中医有治疗特色的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为突破口,借鉴现代科学和技术,深入开展证候构成要素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既是构成病证的核心要素,又深刻揭示了病证的本质,它体现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是中医治病理论的结晶和精华浓缩,抓住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中医病证病因病机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进行现代研究,必将导致中医药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说“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系统的基本条件———要素、联系、功能。因此,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剖析“证”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实现“证”的客观化、规范化,对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