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统计学方法考察了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总体相关性较差,且各经络问差异显著,这与传统经络理论不符,因此,提出经络只是一种分类系统的假设.放弃现有的经络理论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腧穴分类体系与针灸临床指导理论将是针灸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经络实质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古人认识经络方法的综合分析,结合现代有关研究,论证了经络是古人在总结对人体生命现象多方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古代哲学抽象所形成的理论路线图,而非一种独立的客观实体.肯定了腧穴-脏腑相关性的存在,否定了循经感传即经络的假说,并强调了研究人体体表-脏腑相关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反复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认为中医理论中有脏腑经络之气互藏理论.分别从五行互藏理论、寸口脉的临床应用、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关系、各脏腑的功能发挥与脏腑经络之气的关系、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脏腑经络之气是互藏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络学说,从其哲学渊源而言,主要有:"参天地",以"十二经水"悟人体之"十二经脉";援"六律",分别十二经脉之阴阳,与脏腑相配,纳入五行体系,而和中医固有理论体系深度融合;援"八肱""奇正",创建了"奇经八脉";顺"天时"而参悟经脉循环无端;"副天数"而有365穴;取象于"水",纳入五行体系,而有"五腧穴";"重效验",对经络理论作持续的修正和充实。经络、腧穴调控健病的原理是"气"平,即"大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李西月内丹双修理论,包括先天、后天与结丹、还丹理论,重视后天功夫,炼功五关论,从无中生有和虚空处下手,神交法开关展窍筑基炼己,两孔穴法炼精化气,玄关一窍死活论,九层炼心法等功法和理论。其理论的科学依据在中医学的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和心理学的感知论、情欲论、驱识神还元神论中有圆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金丹包括外丹和内丹,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金丹和中医在世俗目的上是相同或相近的。金丹与中医都以阴阳理论为依据,但有不同。外丹与中药丹、内丹有同有异。内丹与中医药物不同。内丹药物是人体内精气神,中医药物以植物为主。内丹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有同有异。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腧穴理论既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也是内丹学得以成立的生理基础。对内丹来说,奇经八脉的作用更为重要,特别重视任督二脉和特有的中黄之脉。丹田理论在腧穴理论中,仅是一个普通的穴位而已,内丹学认为丹田对内丹修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中产药结丹之处所。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学理论系统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的理论系统是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核心内容 ,它以独到的表达方式反映和描述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药理现象及规律。其主要内容有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与精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 ,以及预防养生和治则、方药学说等等。值得强调的是 ,中医药学理论系统的这些基本内容 ,在反映对象及其规律时 ,不论基本概念还是基本原理 ,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殊性。1 缺少形态结构的实证性这是中医药学理论系统最突出的特点。理解中医药学基本理论 ,不能追究表达内容的形态结构方面的实证依据。不论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 ,精…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十二经络的秘密(下)祝华英四、经络运行规律在临床的价值经络学说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哲理,错综复杂的阴阳经脉循环阐明了阴、阳、气、血、表、里、寒、热的脏腑形态,犹如现代人体解剖学、生理、病理学、诊断学等的一部分。多年来鉴于我在临床上利用这种双向循环的正反运...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针灸学到现代针灸学——针灸现代化50年之回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针灸学,前者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及针灸效应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而传统针灸学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本理论;在临床上,现代针灸学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辨病为主导,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而传统针灸学则是借助四诊八纲以辨证为主导,针刺手法强调的是补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针灸学,前者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及针灸效应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而传统针灸学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本理论;在临床上,现代针灸学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辨病为主导,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而传统针灸学则是借助四诊八纲以辨证为主导,针刺手法强调的是补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腧穴疗法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偏向,所谓理论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医理论及腧穴数量进行了简化。以科学技术史"文化簇"的研究进路,综合考察了科技传播的一般规律、日本社会不同阶层对腧穴疗法的认知和选择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等,认为日本在学习针灸腧穴疗法时,相对于理论更易于接受其技术部分,符合科技传播中的一般规律;日本精英医学对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经大众医疗筛选后普及、保存,而大众医疗更偏向于技术层面;政治因素和非政治因素相互作用,通过具体的政策、制度强化了日本腧穴疗法的技术性偏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几乎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提起中医针灸经络,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我们的美容师们也是每日循环往复地按照传统的经络理论进行按摩,为顾客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全息穴位系统和传统经络穴位系统关系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穴位分布的全息律”(亦可称为“穴位的整体缩影式分布定律”)被发现以来,针灸医学界对由此而引起的一些问题的看法至今未能统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些人对全息物生物医学与传统针灸学的边界关系,或者说没有弄清楚全息穴位系统与传统经络穴位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其中有的人夸大了全息生物医学的理论作用,而这种情形恰好出现在传统经络学说没有获得重大实质性进展的困窘阶段,故而使另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种偏袒心理:对理论上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临床应用上更为简便、安全的全息生物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是否会对传统的经络学说和传统针灸学带来灾难性的冲击呢?这种心理的行为作用往往是抵制或消极对待全息生物医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引子2 0世纪 6 0年代出现的那一场关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以下简称“核心问题”)的大讨论 ,虽然在 196 3年全国中医学院教材第 2版审修会议上达成所谓认识上的统一———“经过反复讨论 ,一致认识到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理论是核心。”[1] 但这种出于教材规范之实用目的的“意志”意义上的所谓统一 ,决非意味着“核心问题”在现实中的实际解决 ,70年代到 90年代及至今日 ,中医学术界仍不乏“核心问题”之探究者 ,便是明证。虽然有关探究已不再有6 0年代那样的集中与激烈 ,而是零星散在的 ,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早在 6 0年代便有学…  相似文献   

17.
系统观认知方式与中医学认知方式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整体观指导下的全身调节中医学的思路和方法贯穿着整体观 ,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强调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调节 ,追求整体最佳 ,这是中医学系统方法的典范 ,具体体现在 :1 1 从整体上认识生理从形神、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掌握了属于人体的系统质的一些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都不能从孤立的诸器官、组织中找到直接根据 ,是“非加和”的。1 2 从整体上把握病理中医学提出了独特的病理概念“证” ,把疾病如实地理解为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整体的反应 ,从全身考察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证及人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1 3 从整体上进行诊…  相似文献   

18.
现代嫉妒理论的分歧与契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晓钧 《心理科学》1999,22(4):318-322
本文探讨了现代嫉妒研究和应用领域六种主要理论在理论、发生原因、研究方法、分类、治疗诸取向上的观点和分歧,尝试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各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作为一般概括性嫉妒理论的不足,并寻找各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中“肝病传脾”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以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思想为依据,探讨中医诊断肝痛的思路:根据症状判断病位深浅,肝病见四肢疲乏为病轻、肝病见食不消化甚至不思饮食为病重。由此判断病情轻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代心理学不仅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着分歧, 而且在理论和方法论取向上也是四分五裂, 以至于很难用一种逻辑标准将各种理论体系进行归类。西方心理学大多数采用的是时间逻辑分类标准, 将理论体系的发展变化通过时间线索呈现, 这样的理论分类虽然能帮助我们理顺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 但我们往往因无法比较而抓不住各理论流派的主要特征。近年西方理论心理学界提出以因果关系逻辑为标准的理论分类体系, 将心理学理论分为机体中心论、环境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和关系中心论, 这种标准容易混淆某些相近的理论, 出现理论的多向归属和无归属现象。文章提出以内容特征为指向的分类体系, 包括意识中心倾向、行为中心倾向、机制中心倾向和意义中心倾向。这种分类标准能部分弥补因果关系分类体系和时间逻辑分类的不足。而进一步开发出能够适应理论快速发展变化的理论分类体系将成为未来理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