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面向针灸医生及患者的不同调查问卷了解中国社会对"针刺得气"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发现,多数患者不了解得气概念但熟知酸麻胀等针感,30%的患者会主动要求较强的针感;绝大多数医生对得气概念清楚,但也有近20%的人对此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大多数医生认为针感明显时疗效好,他们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增强针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恶性肿瘤治疗决策中往往会有家属的参与,对家属参与决策的道德辩护常常诉诸于后果论,假设家属的参与有利于实现患者的最佳利益,然而这一假设是否成立?笔者通过对北京市两所三甲医院的11组患者、家属和医生进行访谈,分别了解三方参与决策的方式、程度及考虑因素等。本文在三方观点对比分析基础上,结合最佳利益的伦理概念探讨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决策。结论是提高患者的自主性有利于形成最佳治疗方案,并实现其最佳利益,医生和家属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3.
一个具有良好医师专业精神的医生,实际上也应当是患者心目中的理想医生.为了了解医生对自身专业精神素质的要求与患者对医师的期盼是否一致,医生的努力是否是患者所希望得到的,本调查在问卷中,以"您心目中的理想医生"为题,设计了6个问题19个选项,在此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Norton等人[1]的研究表明,虽然人们相信更多地了解他人会产生更大的人际吸引力,但是平均而言,了解他人的信息越多反而会对对方产生更少的喜欢。所以,模糊性——对对方缺乏信息了解——会产生喜爱,但是,熟悉性——获取他人更多的信息,则反而会产生鄙视感。这种"越少越好"效应是由于不同点的阶式连接性质,一旦遇到两人间不同点的证据后继的信息更可能用来解释不同点的进一步证据,所以导致对对方喜欢程度的降低。国外研究者指出在实验室研究中,了解的信息和喜欢程度及在线的资料中约会前与约会后都呈现出负负关系,这同时也表明了不同点中介调节作用。本文鉴于国内研究此类文献几乎没有的现状,试图对Norton的研究进行验证,并试图作进一步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患者对个体标本采集知情同意的现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组,对知情同意结果、原因、理解程度进行分析。知情同意者1 691例,主要原因为尊重医生的意见;知情不同意者281例,主要原因为怀疑医生的正确性或无法理解知情同意内容。结果表明,医生在知情同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患者对个体标本采集知情同意的现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组,对知情同意结果、原因、理解程度进行分析.知情同意者1 691例,主要原因为尊重医生的意见;知情不同意者281例,主要原因为怀疑医生的正确性或无法理解知情同意内容.结果表明,医生在知情同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能力是知情同意的"守门人"概念,风险相关决策能力将患者的行为能力与具体决策风险结合起来,并充分考量其法律依据与医学特点。一般情况下,临床实践并不需要评估患者的决策能力。但是,当患者拒绝医生提出的最有利患者的建议,患者同意会伤害其本身利益的决策,以及患者前后决策相互矛盾且后期决策会伤害患者健康的情况下,需要评估。风险相关决策能力评估需要考察患者的沟通能力、信息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其道德合理性在于"行善"的价值辩护,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借助个体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癌症患者对医生、自己和家属意见的临床决策倾向性,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120例住院癌症患者的临床决策倾向性。结果显示,(1)生活习惯相关决策,实际和理想的患者自己倾向性构成比值最高,为40%和33%;求医行为方面家属最高,实际和理想均为50%;常规检查、总体治疗方案、手术、化疗和放疗相关决策方面均为医生最高,分别为100%、90%、100%、90%和100%;(2)癌症患者理想和实际的临床决策倾向性构成比值均无差异(P0.05),但访谈显示29.17%的患者认为目前决策状态不理想。提示:(1)癌症患者在不同方面的临床决策倾向性有所不同。(2)癌症患者对临床决策状态基本满意,但有患者希望医生参与沟通更多或自己参与更多。  相似文献   

9.
随着帕金森病患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对其心理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归纳了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的概念和来源,介绍了测量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的常用量表。笔者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的病耻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甚至出现社会孤立等负面影响。最后本文提出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措施主要从个体的身心治疗、家庭帮助及公众态度转变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性别人群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提出非医疗技术服务改善对策,使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双变量回归法对医患双方的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医生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认知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患者对"医生工作事业心"、"医生遵守法规和工作制度"和"医生不歧视患者"的认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的医生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重视程度相同,男性患者更重视以上非医疗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1.
从医生视角出发,分析"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宁市各级医院医生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医生对政策改善医患关系的认同度较高,识别了5项影响医生对政策改善医患关系评价的因素,其中"对政策减少了患者与窗口服务人员发生纠纷频率的认同程度"偏回归系数为0.296,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49,对医生总体评价的影响最大。"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患关系,政府及医疗机构应针对政策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癌症患者对医生、自己和家属意见的临床决策倾向性,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120例住院癌症患者的临床决策倾向性.结果显示,(1)生活习惯相关决策,实际和理想的患者自己倾向性构成比值最高,为40%和33%;求医行为方面家属最高.实际和理想均为50%;常规检查、总体治疗方案、手术、化疗和放疗相关决策方面均为医生最高,分别为100%、90%、100%、90%和100%;(2)癌症患者理想和实际的临床决策倾向性构成比值均无差异(P>0.05),但访谈显示29.17%的患者认为目前决策状态不理想.提示:(1)癌症患者在不同方面的临床决策倾向性有所不同.(2)癌症患者对临床决策状态基本满意,但有患者希望医生参与沟通更多或自己参与更多.  相似文献   

13.
给患者进行针刺疗法时常会引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感觉,称为“针感”。针感中是否包含疼痛的成分,抑或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疼痛(所谓“以痛制痛”),这是研究针刺问题时难以解决的课题之一。本工作以罕见病“先天性无痛症”的患者为对象,试图借以探讨针感和痛觉的关系。受试与实验方法实验受试为先天性无痛症患者二例,另随机选取年龄相当的男(12至14岁)、女(9(1/2)至11岁)儿童各10名作为对照。无痛症患儿例一82年检查一次(20天)例二81年至83年每年各检查一次。  相似文献   

14.
"感"这个范畴在儒家思想中极其重要,从《周易》和《礼记·乐记》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感"的两个方向。本文认为由"感"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是如何解释道德共识的形成,并让这样的共识得到人们的接受和理解的。儒家特别注重共同体的建设,并将人类大同视为终极目标,而由"感"出发所建构的儒家的人类理解论则是我们建构人类共识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了解患者对医疗决策模式的选择倾向,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对广州地区六家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45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5.42%的患者倾向于积极决策,45.06%的患者倾向于共享决策,39.52%的患者倾向于消极决策,且大部分患者倾向于家属参与决策。年龄(OR=0.759,P=0.041)和学历(OR=0.699,P=0.019)对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意愿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年龄越大、学历越高的患者倾向于主动型决策。多数患者倾向于共享决策,共享决策有助于临床决策过程的改善。要积极发挥医生在患者参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属的"支持"与"矫正"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朱熹理学概念体系的建构,是以概念范畴化的方式来实现的。朱熹理学范畴的实质为"感-用"范畴,其概念范畴化的方法是在不同概念间建立交感、观感、体用与互为体用四种模式的感-用关系。朱熹从对"仁义礼智"四德的范畴化开始,以感-用为标准来建构他的整个理学体系,一个概念的内涵在且只在与其他概念的感-用关系中得到确认,并于感-用的彼此互动中呈现。通过分析不同概念之间的感-用关系,可大致划定朱熹理学概念体系的基本范畴,勾勒出范畴概念的主要层次,从而较完整地展示出朱熹理学体系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检验失血与医源性贫血——ICU的潜在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有的住院患者均需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测,而ICU中的危重患者则更为频繁。有很多原因促使医生开立检验单,以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由此而产生的失血却往往易被忽视。病情的危重程度和器官功能障碍程度是检验失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同时采血技术、检验分析仪性能以及医生开立检验单的目标和规范性等欠佳会增加血液标本的浪费。积极地进行规范的医疗管理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改进等,在满足患者病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检验性失血,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联结再认范式考察联结记忆中感知觉水平和概念加工程度对图片优势效应的影响。实验1通过呈现清晰或模糊的词语或图片对操纵了感知觉水平,结果发现只有在清晰条件下图片优势效应才会出现;实验2则在模糊条件下通过要求被试想象两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操纵了概念加工程度,结果发现在有概念加工条件下,出现了图片优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的感知觉水平会导致联结记忆中的图片优势效应消失;(2)对模糊项目对进行概念加工会使联结记忆中出现图片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住院患者均需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测,而ICU中的危重患者则更为频繁.有很多原因促使医生开立检验单,以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由此而产生的失血却往往易被忽视.病情的危重程度和器官功能障碍程度是检验失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同时采血技术、检验分析仪性能以及医生开立检验单的目标和规范性等欠佳会增加血液标本的浪费.积极地进行规范的医疗管理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改进等,在满足患者病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检验性失血,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共同善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公共与私人、共同体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导致现实中面对"共同善"时难以回避的道德两难困境。对共同体与个人何者优先的不同回答,会导致对"共同善"概念的不同理解。若把共同善建基于个体自我关切的互惠互利,则容易陷入"单元论"的谬误;而在交互主体性的视角中强调共同体之优先性,虽在概念上更为完备,但同样难以回应多元文化"不可通约性"的诘难。因此,要回应这一诘难并为共同善进行辩护,其中一个方案是论证"共同体感"的先天价值,为共同善建构稳固的道德情感基础。而在实践中,共同体感的先天存在无法避免共同善所遭受的冷遇及不同个体在实践中所呈现的特殊性,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共同善的道德实践机制,这为激发道德感知与规范情感的道德赋能概念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