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方派是日本汉方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兴起于17世纪中叶.古方派的崛起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不仅深受中国医学理论及日本当时兴起的新儒学复古潮流的影响,而且与当时流行疾病的构造及文化主导者的转变等诸多因素有关,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社会文化角度对古方派崛起的原因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本汉医古方派医学思想的哲学观承德医学院(067000)贾春华指导刘渡舟,藤平健古方派是日本汉方医学中的一重要派别,它的兴起与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支配有关,古方派医家的认识与作法乃至所提出的医学思想无一不受哲学的影响,对古方派影响最昭著者,莫过于伊藤仁...  相似文献   

3.
18世纪中后期,由于后世派和古方派形成两派争鸣对峙之势,折衷派应运而生。折衷派在学术观点上主张古方与新方应择优而用,提倡融合古今,取各家之所长。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传入日本,古方派中有些医家试图将汉方医学与西医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形成了"汉兰折衷派",并独创出可以夸耀于世界的实验业绩。  相似文献   

4.
18世纪中后期,由于后世派和古方派形成两派争鸣时峙之势,折衷派应运而生.折衷派在学术观点上主张古方与新方应择优而用,提倡融合古今,取各家之所长.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传入日本,古方派中有些医家试图将汉方医学与西医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形成了"汉兰折衷派",并独创出可以夸耀于世界的实验业绩.  相似文献   

5.
16世纪~19世纪,日本汉方医流派伴随着明清时期中日交流的愈加频繁而形成。后世派、古方派、折衷派与考证派在中日医家相互往来、医籍东传的基础之上创立并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各流派的代表医家大量汲取了中国医学思想,除当时中国盛行的金元四大家学说以及《伤寒论》研究之外,儒学思想以及清初的考据学对汉方医各流派医家同样影响颇深。日本医家在此之上创新研究,立著成书。日本医者秉承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流派不断丰富与完善,故而汉方医流派的形成也是日本确立其独特医学体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曲直濑道三在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特点创立了日本医学史上最初的"道三流后世派",汉方医学的体系与流派也由此开始建立.从"外史"角度,即文化、社会、政策等外在因素对汉方医学体系的最初形成及后世派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门医派、新安医学、钱塘医派分别是明清时期苏州、徽州、杭州的地域医学学派,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具体时间不同,学术研究方面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吴门医派兴起于元末明初,新安医学兴起于明中期嘉靖年间,钱塘医派兴起于明末清初。三大医派形成既有其共同的社会原因,也有其地域差异。吴门、新安两大医派以地域为纽带,学术思想纷呈并有一定倾向,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各有所偏向,贡献颇多;而钱塘医派独领聚众讲学与集体研经、注经之风骚。  相似文献   

8.
禅宗黄龙派在北宋中后期的崛起,改变了前此五家分宗并弘的传统,与杨岐派一道完成禅林七宗系统的最后形成。从得法、得人、得地以及契机四个角度对于黄龙派的崛起进行详尽的分析,多方位考察其兴起的各方面因素:黄龙派体现出禅风和禅学思想发展的新的路向,其尊宿大德表率出的僧范以及对僧才的培植,嘉惠禅林,其以江西道场为主要传禅中心的山林禅建构出宗门发展的特色,在契机契理中,黄龙派一度取代云门宗成为宋代禅宗的主流宗派,为宋代禅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医学公共关系与医院文化的联系性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331600)江路庚刘金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6001)曲成春医学公共关系(即医学公关),它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型边缘医学组织(医院)管理学学科,并由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率先提出;同样,医院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哀我师,万里西来,悲愿深重,委命鲸波。中日两国有长达两千年的交流史,其中佛教交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佛门僧侣传播的不仅仅是佛教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文化的载体,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的清拙正澄是元代著名的高僧,受当时日本执政北条高时之邀赴日弘法,他创立了清拙禅系——大鉴派,并成为日本佛教禅宗临济宗大鉴派的开山祖师;他编撰《大鉴清规》,规范日本禅  相似文献   

11.
潘海鸥 《学海》2003,(4):173-175
中国新感觉派是 2 0世纪 2 0 - 30年代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它的出现是中西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而其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及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如何将西方的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中 ,从而使他们的小说呈现了有别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而站在宏观历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以致道教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也许取决于民族冲突与融合的时代大环境。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不但发生在现…  相似文献   

13.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同样是宗教变革 ,宗旨却不尽相同。也惟其不尽相同 ,所以呈现出诸宗并行的局面 ,不同宗派奉行不同的宗旨 ,从教义教制上探讨道教文化的新模式、新方向。就其所代…  相似文献   

14.
"二高一陈"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他们早年都曾留学日本,当时日本画坛独树一帜的京都派朦胧体画派由内而外地影响着他们,思想上认可并实践折衷中西的绘画思想。受竹内栖凤思想的影响,绘画题材变得大众化,从绘画技法和画风方面都能探寻到日本京都派和朦胧体画派的身影。绘画工具上也推陈出新,画作中排笔、日本刷笔等工具大量运用到他们的绘画过程中,达到了毛笔所不能及的效果。他们的创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给当时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5,(4)
《中华大藏经》第一册,最近由该书编辑局派人从北京送到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中华大藏经》是以原广胜寺收藏的《赵城金藏》为底本影印而成的。因当时洪洞县称为赵城县,经书又刻版于金,故称为《赵城金藏》。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企图把它抢走。当时广胜寺住持力空法师及其他爱国僧众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文化论”、“深层文化论”在日本思想,文化界颇为流行,引起日本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日本深层文化论的产生和流行同70年代“日本学”的兴起、80年代“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筹建密切相关。自70年代起,由于现代化的成功,使日本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所以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西方,作为“日本现代化论”的延续,接踵兴起“日本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文社会医学的兴起,医学与社会文化的互为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应用西方释义学的概念,理论要素及有关原则,对现有的一些肿瘤定义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目的在于试图在医学文本语言标准化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说中医是文化是从中医生存的文化背景而言,包括中医的思维特质、中医理论表述的方式、中医实践的方法以及中医与其他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等。其实,任何一门医学刚开始都是地方性的,如中医、西医、印度吠陀医学、阿拉伯医学等,在这门医学产生之初,它与它生存的土壤密切相关,并受它所在环境的影响。作为整个大文化的一部分,这门医学文化是大文化中的次文化,就像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样。  相似文献   

19.
一般而言,说中医是文化是从中医生存的文化背景而言,包括中医的思维特质、中医理论表述的方式、中医实践的方法以及中医与其他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等.其实,任何一门医学刚开始都是地方性的,如中医、西医、印度吠陀医学、阿拉伯医学等,在这门医学产生之初,它与它牛存的土壤密切相关,并受它所在环境的影响.作为整个大文化的一部分.这门医学文化是大文化中的次文化,就像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样.  相似文献   

20.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