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20,(10)
正牧者之于其所服侍的教会,就是旧约神所立的以色列的守望者。圣经中神对此有一段比较详细的描述,提出他对守望者的要求:"人子啊,你要告诉本国的子民说:我使刀剑临到哪一国,那一国的民从他们中间选立一人为守望的。他见刀剑临到那地,若吹角警戒众民,凡听见角声不受警戒的,刀剑若来除灭了他,他的罪就必归到自己的头上(‘罪’原文是‘血’)。他听见角声,不受警戒,他的罪必归到自己的身上;他若受警戒,  相似文献   

2.
索引     
《中国哲学史》1994,(1):2-3
凡篙本索引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窒联系。,。. (北京I 122信、箱,)’’i · “总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t评《渐东学派研究》/刘宏章 ∥孔子研究(济谢),1993.4。119~123 ’,…中国哲学史专论寻根搽源。发扬光大,“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 会”综述l/古人//社会科挚(沪),、f993.i2.7‘3‘《福乐智慧》爵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哲学研究(京),.。1993·,l 2.,。73-'-74,51 } ‘ ’ ‘ ’ ~ ’“中韩儒学研讨会”述要/宗华//管子学刊(淄博),1993.‘4.8—2"-'83.77 i ’’’。‘’‘ ‘ 先秦哲学论《易经》的辩’证思维/王向清∥湘一潭师…  相似文献   

3.
“后生可畏”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生可畏”一词出自《论语》第九章《子罕篇》,原文如下:子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近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对这段话的翻译是:“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不值得惧怕了。”’应该看到,这样的解说由来已久,更远的且不说,就以号称大儒的朱衰老夫子为例,他的《论语集注》的注释是:’‘孔子宫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  相似文献   

4.
翻阅资料,读到一位知名大学博士的文章。文中举了一个例子表明人对科学的迷信。这里引用原文:“比如一个人炼(应为‘练’字——笔者注)什么功,相信自己可以飞,于是摔成了肉饼。这是(应为‘时’字)我们会说,因为他‘不相信’科学,所以遭到了科学规律——在这里是落体规律——的惩罚。但是,科学靠什么实施这种惩罚呢?如果跳下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玻璃杯,这只玻璃杯摔成了碎渣是否也是遭到了落体规律的惩罚呢?另外,科学为什么要对人实行惩罚,从这个说法里我们可以看到,是因为‘不相信’。如果以‘不信’为理由实行惩罚,又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这个拟人法中,规律(科学)实际上被拟成了具有人格的神。这就是唯科学语境中的科学形象。所以在我看来,我们许多人是以迷信的态度对待科学的。”(见2001年2月9日《科学时报》)  相似文献   

5.
<正>一、"祝由"与心理治疗《古兰经》说:"真的,灵魂达到锁骨,有人说:‘谁是祝由’的?"(75∶26-27)。马坚先生将《古兰经》原文中的  相似文献   

6.
60—70年代黑格尔学的特点之一是:赖以实现黑格尔哲学研究的原文鉴定的基础大大地扩大了。一位哲学家,如果他关于黑格尔哲学的观念没有越出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还被认为是必要的和足够的原文范围的话,那他今天就未必能够从职业的角度去参加黑格尔学者们的讨论了。当然,上面所说的并不意味着,《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的传统的原文被某种东西取代了。但原文的共同园地扩大起来了,现在,这些古典著作加入这个共同园地,人们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有根据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政治性——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个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羽佳 《现代哲学》2007,1(2):33-38
在马克思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本土化的政治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视域。从传入之初,马克思思想就作为一种陌生化的思维冲击着中国旧有的语言体系,与其他国外思潮共同构成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础。同时,翻译也是多种差异性共存的场域,其中既包括本土文化与陌生文化的相互冲撞,又包括多种话语方式的权力争夺。最后,面对马克思充满激情与卓越文采的原文,翻译不仅需要忠实原文的意图,更需要保持原文的风格,作为一种政治的修辞学,翻译其实是一种面对读者的再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刘美纯 《天风》2016,(11):33-34
正《以弗所书》2章14节,保罗说:"因为他自己是我们的和平,使双方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绝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终止了冤仇。"(和合本修订版)"因为他自己是我们的和平",希腊原文是αυτο(?)γαρεστιυηειρηυηημωυ,《和合本》译为"因他使我们和睦"(有小字或脚注说明: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他为《佛教百科全书》撰写的条目,载该书第一卷第四分册567—576页。译文对原文篇首词书性的语源学解说和篇末的参考书目部分,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0.
约翰福音21章15节到17节:“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