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应该拒斥"道德相对主义"这一称号,但必须承认道德具有相对性。道德总是特定文化中的道德。全球化不可能消弭多种文化的差异而发展出一种全球同质的文化。道德源自共同生活的需要和对理想生活的需要,而非源自任何逻辑。在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既有相对统一的公共道德,又有无法统一的、多样化的个人道德。良好社会秩序只能建立在公共道德和法制的基础上。公共道德的权威与法律的权威是互相依赖的。一个社会的道德与法律是否有权威,依赖于该社会有多少人有公德。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定义狭义化的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文化定义的狭义化?让我们从“文化”这个词的实际运用说起。联合国有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教科文组织),这一名称将文化与教育、科学并列,没有用文化来涵盖教育与科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中,主管“文化”的部门一般都不管教育及科学事宜,更不管物质资料的生产。在有关文献中,这一现象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中共十五大文献,就明确提出“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意即文化是与经济、政治不同的特殊范畴;又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里文化又成为与理想、道德、纪律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当代青少年理想调查问卷对全国12个省份的50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水平较高,其中男生在身体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女生,在道德、人格、学业、生活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中生在道德、人格、生活和社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高中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在物质、身体、学业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大学低年级学生,而高中生的学业和职业理想的水平低于初中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文化程度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职业理想,母亲文化程度对青少年的生活理想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收入对青少年的物质、生活和身体理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道德氛围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三大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任务要求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良好的道德氛围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社会条件,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道德氛围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从道德基础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深厚的道德根基;从道德价值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及道德价值。首先,从理论观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道德判断力、调节道德关系、规范道德行为。其次,从实践观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价值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信念、提升文化品质、构建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6.
净明道在吸纳儒家伦理的过程中,不仅扩充了忠孝道德的内涵,而且将忠孝道德与长寿、成仙的人生理想相联系,有利于激发主体内在的道德需要;将忠孝道德与炼形、救度法术相融会,有助于激发人们被压抑的主体精神和责任感;将心性道德修养与祈福去祸的愿望相结合,可促进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这些融会儒道伦理文化的方式对建设现代伦理文化和今天的道德培育工作均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医学生,进一步加强医德教育,培训医学伦理学课教师,天津医学院思想品德教研室从九月四日至十七日举办了医学伦理学讲习  相似文献   

8.
一、伦理学基本原理论共产主义理想(胡鉴)人民日报9月21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梁禹祥)天津日报10月19日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与实现(谭明儒)武汉师范学院学报5期理想与现实(罗国杰)光明日报10月25日理想道德文化纪律(陈沂)文汇报11月3日论道德理想(温克勤)东岳论丛6期理想的科学性与信仰的坚定性(杨华生)东岳论丛5期信念的力量(宋振庭)工人日报12月3日社会风气的实质及其作用(孙彦敏)学习与研究7期怎样理解共产主义道德概念(春福)学习与研究12期共产主义道德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李肃东)江西大学学报3期  相似文献   

9.
作者针对一些人将道德理想和利益原则绝对对立起来的思想方法,指出,既反对道德虚无主义,也反对道德决定论。应力求把道德理想与经济政策较好地结合起来。当然,道德理想和利益原则有矛盾的一面。有时,  相似文献   

10.
陈劳志同志编著的《修身的学问——共产主义道德知识讲话》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八二年出版),在八三年全国首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还要再版重印。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此书的出版和获奖,对普及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促进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修身的  相似文献   

11.
培养“四有”新人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侯霭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④有”新人的要求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总纲领、总目标。只有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党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使我国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其中特别指出,“有道德”包括了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这就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仅要研究职业道德,而且要研究如何向全体人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本文拟对其中某些问题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道德境界论     
道德境界论陈少峰在《伦理学与文化》第一辑上撰文认为道德境界的理想根源于本体的设定和精神终极性归依的探寻。该文在探讨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基本结构、方法及其与道德实践的联结,概要分析道德境界与安心立命、社会伦理的关系,在围绕与道德境界相关的诸命题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道德评价标准的理想性、前瞻性是道德存在的意义,是道德导向功能、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发挥作用的理论前提。从“道德容许行为”到“次道德”范畴的提出,道德评价标准的理想性、前瞻性正在丧失,道德的规范作用、引领作用日益淡化,道德已经跌出了“道德底线”。道德在沦为经济附庸的同时丧失自己的高贵品位。因此,道德建设必须高扬理想的旗帜,实现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行礼道,致中德。行乐道,致和德。人道主体为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行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能致中和之德,能成谦谦君子。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为阳道、君子之道。礼乐相对而言,礼为阴,乐为阳。礼分阴阳,乐也分阴阳。礼乐皆蕴含阴阳之道。乾阳能够各正性命,利贞性情。大同社会与天下为公是孔子的道德理想,孔子的道德理想基于仁爱之心。选贤于能、讲信修睦是实现道德之治的主要手段。礼治与礼乐文化是孔子实现德治的中介环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通向德治的主要途径。儒家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礼乐文化贯穿于道统、学统、宗统、政统之中。以礼治为主体、以德治为理想、以法治为底线的综合治国理政思想是我国古代礼乐文化政治化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道德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道德文化自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价值观及其生命力的充分认同、积极肯定、坚定信念和切实践履。按照性质来看,道德文化自信有相对于整个人类的一般道德文化自信即类自信和相对于特定群体或个体的特殊道德文化自信即殊自信;按照主体来看,殊自信又可分为群体自信和个体自信。当下中华民族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而要确立道德文化自信,因为它是道德文化自负和道德文化自卑两极之间的中道,是中华民族消解道德文化自负、克服道德文化自卑、增强软实力创新道德文化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8.
道德冷漠是指道德感、道德经验或道德判断的缺失或匮乏。道德冷漠一旦弥漫成一种社会化的道德心态和道德氛围,人们就会认为这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危机,进而感到个体在道德上的无力。道德冷漠与道德能力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提升主体的道德能力,需要从个体的维度,确立主体的道德信念、培养主体的道德情感和构建主体的道德人格;需要从社会的维度,实现社会规范和人际关联的道德重建、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的法制重建以及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文化重建。  相似文献   

19.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孔孟人格论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谦 《道德与文明》2004,(4):23-26,46
现代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与重建 ,离不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背景。“理想人格”的建构与“成人之道”的探索 ,始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核心内容 ,也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孔孟的人格理论表现出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 ,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 ,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对崇高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 ,其中不乏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文明摇篮之一,有将近四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记载。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断认识、改造自身,认识和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在大量生动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记载和描写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理想、追求、感情、情操,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透过历史上各种文化载体和民族道德——心理意识的积淀,可以看到我国民族具有特色的优秀道德遗产。它们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廉洁奉公。我国传统道德意识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