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课     
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发表“赵朴老与佛教文化”一文之后,我收到了天津许鸿文先生的来信对文中所说:“赵朴老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反复提到毛泽东、钱学森、范文澜关于佛教是文化的说法,他说‘一位革命领袖、一位大科学家、一位历史学家都肯定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表示不理解。原因是他从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上看到范先生对佛教不仅“视为迷信”,而且指为“蠢国殃民”。这样一个“大谈佛教是戏论的人,怎么会一变成为称赞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的卫士?”这显然是有了误会。朴老这段话说得次数较多,不少刊物也有发表或引…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金秋九月,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佛教三大语系、全国各民族佛教信徒的盛会,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件喜事,我对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佛教协会是我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中国佛协和德高望重的赵朴老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中国佛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坚持赵朴老生前大力倡导的“人间佛教”的思想,弘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
佛教教育是决定中国佛教前途的大问题。十几年前赵朴老就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一向慈祥温和、言简意赅的朴老,在这个问题上却反复强调,“作狮子吼”,可见此事非同小可。“从深层次来说,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前途。”哲人其萎,但此金石之声,仍然振聋发聩,催人猛醒。这些年来,全国已有三大语系的三十几所大、小佛学院,培养了一批佛教人才。但数量还远…  相似文献   

4.
我们敬爱的赵朴老去世周年有余。用赵朴老首创并提倡的“汉俳”体纪念他,以表达对他的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一 浩浩太湖水。 天地精华蕴英伟。 山川诞聪睿。 赵朴老的家乡是太湖县。或许,是这太湖的灵气,加上天地山川的精华,才诞生了他这样圣睿的人物? 二 奇途创佛社。 释义圆融兴国祚。 心燃情炽热。 1928年,21岁的赵朴老即在佛教团体任职,并担任“佛教净业社”的社长,从此开始,赵利、老能够走出一条把佛教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奇路,不能不说是他的大智慧。 三 抗战大旗卷。 掩军救民不畏险, …  相似文献   

5.
佛教禅宗是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佛教宗派,它最充分地体现和发扬了佛教的人文精神,同时也突显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注重自我超越和不离日用的修养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赵朴初居士在繁忙的国务和教务活动中,一直拔冗关注佛教文化领域某些基本理念的疏理和建设,例如中国佛教的素食、僧装和茶禅等理念的来龙去脉问题。本刊也多有以上内容的文章面世,并得到读者好评,但那些文章也有不能尽村老和广大读者之意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追根溯源的少,谈支流、枝节的多,追索基本理念的少,说表象的、具体的多,以及讲忧患的少,谈成就的多。本期“智慧法轮”以十五页的篇幅,努力做了一点这方面的匡正工作。容我在此略为绍介一二。赵朴老的“引言”引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大问题:当代佛教信仰者也应适当地具备科学素…  相似文献   

7.
法师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卓绝地从事佛教的事业,不但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同历史上的所有高僧一样,法师不仅是法门龙象,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他的讲经说法,他的慈善救济,他的修行实践,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由的确证,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命的确证。在中国佛教的高僧序列中,真禅法师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所为之奋斗的佛教事业,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生命经验的一部分,因而我们对他的理解也许会更为真切。通过他而思考我们时代的佛教,进而发展我们时代的佛教,就是对法师最好的纪念。作者提出我们从真禅法师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些基本的思考。佛教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真正价值,常常或者被人们所忽略,或者被人为地加以扭曲,佛教有时被看成只是一种有借鉴或利用价值的“文化遗产”或“文化资源”,而作为遗产或资源的最大价值也只是创造经济效益。在“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应该摆正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必须解决如下的观念问题:第一,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第二,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作者为现实中的佛教,提出一种称作“宗教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设想。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佛教,在现代性的刺激下,开始获得现代性的形式。“人间佛教”便是现代中国佛教最为积极、最具有现代性的成果之一。为了促进中国社会和中国佛教的和谐发展,作者提出几点看法:首先,要加强佛教的理论建设。不仅要对佛教教理的哲学阐释或新的佛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而应该在更为广阔的尺度上提出佛教对现代生活各个方面的系统的思想观点。其次,要加强佛教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僧伽制度,还包括与佛教有关的社会团体制度的建设,以及佛教与社会关系的合理的制度设计。第三,要加强佛教教育。佛学院应不仅限于招收入僧人,也应对居士开放。第四,要加强佛教界与世俗社会的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佛教界不仅应与佛教学术界的加强交流,佛教更应积极地走入社会,化导众生。佛教对社会问题发表观点并不违背政教分离的精神,而是突出佛教的现代性,增进广大佛教信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创造历史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世人尊称为赵朴老。他不仅是一位蜚声中外的国务活动家、德高望重的佛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仙”、“书圣”和联坛巨擘。赵朴老的楹联作品,或气魄宏大,或意味隽永、或深沉警策、或清新洒脱,然无不一一精妙,堪称当代联苑之上品,久为各界所推崇。在赵朴老的联作中,应邀为各地佛教场所的题撰占了相当大的份量;这些题撰,大多数为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且几乎均已勒石刻木、敷彩涂金,置于名刹古寺之中,列于佛祖菩萨之旁;既给庄严梵宇融入了一种盛大的祥和之气,更为清净法门赋予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3)
一月七日至十二日,于上海龙华迎宾馆举行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亲自主持下,通过与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就。它将成为佛教教育事业新转折的标志,对佛教教育事业将会开拓出新的局面,对整个佛教事业的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一月七日,朴老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分析了我们当前的僧才连“管好寺院”“这一起码要求都不能适应”;今天培养的僧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和“走向、命运、前途”。“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通过走“上层路线”,形成具有浓厚经院哲学色彩的“贵族佛教”,不仅有悖“普度众生”的宗旨,也严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魏晋之后,菩提达摩及其弟子“教外别传”的方式走“平民佛教”道路,形成独具特色的禅宗,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化与习俗。从某种意义上说,达摩僧团的平民化佛教为我国当代宗教健康发展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传入日本,一千四百多年来,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佛教。近几年来在赵朴老提出的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构想的指导下,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些日本佛教具有代...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佛光山数十年来“人间佛教”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实践,使得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星云模式”。论文基于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在佛光山的深入实践,梳理和总结了当代人间佛教的“星云模式”,并认为以佛法建设为中心的弘法利生模式、以佛教社团为中介的资源动员模式和以人间佛教为纽带的社会信仰模式,是当代人间佛教“星云模式”的三大要件,是佛光山“人间佛教”思想得以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体现了星云大师博大精深的佛教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贺敏 《法音》2000,(11):37-38
本刊讯 赵朴老生前与日本佛教界整整交往了近半个世纪,为促进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和缔结“黄金纽带”关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越贡献,赢得了日本佛教界人士的普遍尊敬。自今年5月21日赵朴老不幸逝世以来,日本佛教界各宗派和友好团体的负责人和生前友好,不仅拨冗来京出席赵朴老追悼法会和遗体送别仪式,而且日本天台宗、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简称“各山会”)、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简称“日宗恳”)、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等宗派和团体,纷纷举行追悼法会,深切缅怀赵朴老。 5月27日,即赵朴老逝世后不久,在被誉为日…  相似文献   

14.
陈星桥 《法音》2006,(3):34-46
三、关于“佛教是文化”的反思清末之际,佛教衰败至极,几乎被时人视为民俗信仰和僧人谋生的工具。“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人们的空前质疑,不仅打倒孔家店的呼声四起,而且佛教、道教多被贬斥为封建迷信,反动统治阶级利用的愚民工具,保守势力与落后习俗的代表,阻碍中华民族发展的绊脚石,似乎百弊而无一利,革命者不仅大兴庙产兴学之议,而且有“人其人,火其庐”之势。正是在这种舆论、思潮和佛教危机的形势下,一些社会贤达和有识之士竭力寻找佛教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试图重新定义佛教,以为佛教开辟一线生机。有的说“佛教是宗教”,…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按正史明确记载,至今已有整整二千年了。在漫长的岁月中,作为外来宗教,经受各种历史考验和打击的同时,随顺时节因缘,融会中国固有的儒、道思想和社会习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这样说,佛教在中国走的是一条“中国化”和“化中国”的道路。这不仅因佛教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佛教教育,是对全人类至善圆满的人格教育。中国佛教的发展史,即是一部佛教教育史。“教育是立世之本”。换言…  相似文献   

16.
方立天 《法音》2010,(6):20-22
<正>2007年11月6日,我应邀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赵朴老总揽全局、开拓创新的卓越品格》的发言,这是从赵朴老如何观察、认识和领导中国佛教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7.
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佛教哲学的现代阐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其中,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佛教哲学的解读发挥了佛教文化启蒙的历史作用;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为“佛教是文化”的论断提供了学理支撑;而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作为佛教中国化研究的核心论述之一,迄今对学术界思考宗教中国化问题仍富有启发意义。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是当代东亚佛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东亚大乘佛教研究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价值的关注体现出一位佛教学者的学术洞见。  相似文献   

18.
陈星桥 《法音》2015,(6):18-23
佛教是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也是与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因此,中国佛教走出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深圳弘法寺联合主办的"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特别安排了"‘中国佛教走出去’战略"这一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就此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当月19日至21日在京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开展对外友好交流,并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佛教走出去”: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则在会上指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要鼓励有条件的佛教团体和名山大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交流,增进不同信仰的沟通与互鉴,丰富和拓展文化交流内涵”。这表明,“中国佛教走出去”已成为政界、教界、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陆羽婕  商琳 《法音》2023,(9):72-75
<正>一、有形与无形并重的“守门人”中国佛教融通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土壤,在主动适应、融入、服务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面临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机遇,也肩负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使命。推进佛教中国化,不仅是新时代佛教领域的重要工作,也是当代佛教得以健康传承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7,(11):26-26
本刊讯今年11月5日,适逢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佛学家、书法家、诗人,全国政协前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杰出的佛教领袖赵朴初居士诞辰一百周年。赵朴老也是上海市佛教协会首任会长、上海佛教居士林名誉林长。赵朴老身前与上海佛教界有着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