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观偏差指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积极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极事件的现象。对乐观偏差的测量主要有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两种方式。事件特征和个体因素是乐观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产生乐观偏差的心理机制主要有自我中心主义和聚焦主义。乐观偏差对个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未来研究主要包括:开发科学可行的测量工具;加强对个体水平乐观偏差的研究;把乐观偏差和悲观偏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乐观偏差进行认知神经心理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岑延远 《心理科学》2016,39(3):553-558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查心理距离对乐观偏差效应的影响。实验从心理距离的事件概率维度、时间距离维度、空间距离维度入手,采用自编的材料对677名被试进行测量,探讨心理距离的远近对乐观偏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对未来生活事件的判断存在总体上的乐观偏差。在较远的心理距离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更大的乐观偏差;而在较近的心理距离中,乐观偏差效应明显减小。但在时间距离维度以及消极事件的概率维度上,表现出与总体乐观偏差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学校危险和保护因素与初中生偏差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初中生的偏差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1739名初中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及其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分别与初中生偏差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2)学校危险因素得分随年级升高而增长,保护因素得分随年级升高而降低;(3)“偏差行为榜样”、“教师的支持”、“知觉到积极期望”是对初中生偏差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三个学校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乐观偏差是指人们趋向于认为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坏事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期望(Weinstein, 1980)。乐观偏差的研究范式主要有社会比较范式、过去未来想象范式以及信息转变任务范式。运用fMRI对乐观偏差研究发现, 乐观偏差的神经机制主要涉及前喙扣带皮质和杏仁核、前额叶、多巴胺等。未来要结合社会比较和信息转变范式对乐观偏差进行测量; 研究乐观偏差认知机制的神经机制, 特别是采用ERP技术研究乐观偏差的认知机制; 同时要进一步揭示不同亚型乐观偏差的神经机制; 最后还要开展乐观偏差影响心理健康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陈世平  乐国安 《心理科学》2001,24(6):664-666
为研究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和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采用问卷方法对227名天津市居民在各项满意度上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宏观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当前总体生活满意度基本乐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的因素有乐观、自尊、自由、满足、离异、欢愉和下岗等,表明基本生活保障达到一定满足后.乐观的情绪等。0理品质在生活满意度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引导个人增强应对重大生活事件的能力及积极调整心态等可以保持和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较研究的实验范式,从偏离校准、优于常人、控制错觉和过分乐观三个效应上比较学习困难初中生和一般初中生的过度自信特点。结果显示:(1)在"偏离校准"效应上,学习困难初中生在困难任务中和学习一般初中生同样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但在简单任务中则存在不自信。(2)在"优于常人"效应上,学习困难初中生和学习一般初中生都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简单任务中,他们认为自己"优于常人",而困难任务中,他们认为自己"差于常人"。(3)在"控制错觉和过分乐观"效应上,学习困难初中生和学习一般初中生都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男生比女生的过度自信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张姝玥  蒋钦  谢丹菊 《心理科学》2013,36(2):458-462
研究考查了大学生对一般生活事件和意外事故的乐观与悲观偏差,并检验不同测量方法是否会产生不同结果。通过对2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研究,结果发现:(1)在直接和间接测量时,被试对一般消极事件、意外事故存在乐观偏差,对幸免于意外事故存在悲观偏差;但对一般积极事件,被试在直接测量时出现乐观偏差,在间接测量时为悲观偏差。(2)在两种方法中,被试对意外事故的乐观偏差皆高于一般消极事件,但一般积极事件与幸免于意外事故的结果在直接测量时有显著差异,而在间接测量中差异不显著。(3)在直接测量时,消极事件的发生频率越低乐观偏差越严重,积极事件的发生频率越低则悲观偏差越严重;在间接测量中事件频率与偏差结果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曾秀芹  卞冉  车宏生 《心理科学》2007,30(5):1165-1168,1160
本研究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控制法研究在应聘情境下,社会称许性(SD)因素是否存在于16PF测验的二级因素结构中,对人格测量产生影响,并探索SD对15个分量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应聘情境下,16PF的二级因素结构中存在SD因素,SD普遍对13个分量表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分量表C、Q4和G受到的影响较大,分量表A、E、F、M、NI、、Q1和Q2受到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探索如何矫正SD对16PF人格测量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乐观偏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采用Greenwald的内隐联想测验测验(IAT)方法和Inquisit专业软件,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乐观偏差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乐观偏差存在内隐效应;乐观偏差的内隐效应在性别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中表现出的过度自信与不自信现象.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比较中,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偏差;在社会比较中,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信息清晰度共同影响认知偏差,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