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经由存在主义心理学取向、人格与动机取向,到相对主义观点,再到积极心理学取向,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逐渐摆脱"哲学风格",从而完成了其"心理学化"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从生命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源这两个研究维度出发,陆续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生命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源测量的综合化成为近年来测量工具发展的趋势。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在理论视角、测量内容与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生态心理学之界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芳 《心理学探新》2005,25(2):12-16
生态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范式,把它称为一种取向比把它称为一种学科更为合适,更能反映它内部复杂的现状,也更具包容性。生态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狭义生态心理学。狭义生态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核心是以巴克为代表和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理论范式,其他人的思想都基本上在整合和延伸他们的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可以把狭义生态心理学初步界定为:生态心理学是一种强调研究动物(人)-环境交互体的动态交互过程,尤其倾向于研究生态环境中的具有功能意义的心理现象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Alpha Go战胜李世石的热议话题出发,简要介绍了AlphaGo的算法,通过比较和分析当前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智能的特点,就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背景下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心理学研究应重视计算科学这一理论基础与工具,从计算理论取向探讨核心认知问题,重点关注人类所擅长的,而人工智能尚无法解决的计算难题。这一研究取向对进一步推动心理学从定性到定量,从现象到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研究取向下所获的研究成果也能在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我们将这一类聚焦于"人类智能优越特质"的心理学研究,命名为"强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土心理学特征论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土心理学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取向人文性;文化契合性;范式多样性;内含普适性;心理学研究独立化和自由化的表现。其中文化契合性是主导特征。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的"人类心理学"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以华生、郭任远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观点上的批判,梁漱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人类心理学”。它是儒家心性论的“现代版”,同时又是一种人性论。该理论体系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心理学史和伦理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双虎 《心理科学》2011,34(5):1242-1246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他强烈反对当时学院派实验心理学家的小心理学观,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他以前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整合,建构了一种整合的心理学科学观。他认为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这种科学观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是一种“大心理学观”。詹姆斯的心理学科学观是解决当前心理学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当前心理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中文化转向大潮中的两个耀眼的新星。理论界在两者的关系上有三种倾向:文化心理学是本土心理学的一种特例;本土心理学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两者属于类似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两者在对文化的态度、研究范式及方法取向、关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等方面的相似性与共通性,试图说明这两者所显示出的合流趋势,是殊途同归的两支心理学支流。  相似文献   

9.
刘建洲 《心理科学》2005,28(5):1204-1207
在人才测评的理论、方法论以及具体方法的背后,隐含着科学心理学的范式取向。新时期人才测评理论与实践所遭遇的深刻危机,与科学心的理学范式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两大范式的张力,与后现代思潮相互激荡,汇集成心理学后现代转向的潮流。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对新时期人才测评启发甚多,它召唤人才测评理沦基础、方法论及实践的创新,昭示着新时期人才测评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02,25(4):476-476,4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心理学也呈现出纷纭的多元话语系统。由于后现代心理学文本的广泛介绍,进而影响了我国心理学的叙述方式,加之东方文化传统对西方科学文明的诠释的误读,很容易使人们对“心理学”一词理解产生歧义。心理学工作者必须正确解读“心理学”一词意义。如果让“心理学”一词的歧义泛滥,必将会有损于心理学的健康发展,甚至伤害正常的社会生活,危及人的生命。因此,有必要在后现代心理学的语境下重新明确心理学(Psychology),严格地说是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的基本规则,以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域,明确心理科学的运作规则,坚持实验科学的基本精神和理念,有效地促进社会实践,造福于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On souligne, dans I'introduction du numéro spécial d'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sur la Psychologie Politique, qu'il existe deux courants parmi les contributions au champ de la psychologie politique. L'un traite des implications politiques en jeu quand la politique est utilisée pour illustrer des problématiques psychologiques. L'autre est une « Psychologie Politique politique >> où les orientations des Sciences Politiques définissent les problématiques. La seconde partie de l'introduction montre que cette discipline emprunte largement à trois grandes théories de la psychologie (la théorie cognitive, la théorie de I'apprentissage et la psychanalyse) et que la plupart des publications abordent des thèmes en rapport avec les psychologies sociale, clinique, de la personnalité et du développement. Enfin, les sept contributions émanant d'auteurs de quatre continents sont brièvement introduites.
The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s special issue on Political Psychology argues that there are two streams of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One is work with political implications where politic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questions. The other is a "political Political Psychology" where the agenda of political science define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 second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shows that the discipline draws most heavily on three grand theories of psychology, namely cognitive theory, psychoanalysis, and learning theory with most publications working on questions related to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clinic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Finally the seven contributions by authors from four continent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5.
What form would an ideal merger of ecologic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take? Is that ideal attainable? Many researchers and theorists are working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Charles (2009, 2011a) offered insights from E. B. Holt, one of James J. Gibson’s mentors, who argued that minds—mental kinds, processes, states, etc.—are observable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Phrasing that in Ecological terms, the minds of other organisms are specified in the structure of ambient energy extended over time and space; they are directly perceivable by a properly attuned organism. Ecological Psychology enhances Holt’s story, by brining to the table a sophisticated theory of direct perception; Holt enhances the Ecological story by brining to the table a sophisticated theory about the nature of minds. The two combine to form the long-sought ideal merger. Thus, I claimed, Ecological Psychology will either rediscover its roots, or go through the trouble of re-creating them. This paper further develops those ideas, by presenting a simpler version of the argument, suggesting easy ways of dismissing that argument, and addressing the concerns expressed by Castro and Lafuente (2011).  相似文献   

16.
表演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表演心理学在对主流心理学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式表演的理论,该理论致力于唤起人们对生活中表演维度的注意,并试图通过发展式表演来改进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当前关于表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疗、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等方面。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表演心理学还有其不完善之处,但其发展式表演的理论及其应用正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进化心理学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用适应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的心理机制及其行为方式。本文通过阐明进化心理学的产生背景,重点论述了进化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及其与心理学主要学科分支的联系,并指出了进化心理学对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itation statistics can affect major professional decision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important a particular reference is to the citing document. We asked 49 psychologists to rate the importance of every reference in their own empirical paper and to indicate the primary citation reason. References cited for conceptual ideas or to justify methods and data analyses were regarded as more important than references cited for general background, limitations, or future research. The location, frequency, and length of a citation predicted its importance, but such relationships were weaker for self-citations. We make suggestions about referencing for authors, editors, and bibliographic database designers.  相似文献   

19.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跨文化心理学是在不改变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或假设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修正,而文化则与之相反,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硬核。不过,二者各有优劣,在心理学研究中应把二者整合起来,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99,自引:2,他引:99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该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研究领域,并追溯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历史渊源,从总体上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