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的视角,探究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调查863名高中生。结果表明:(1)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正念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中介作用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因此,正念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学习倦怠,提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可以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地区两所高校的548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在大学生成长型思维与坚毅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成长型思维、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与坚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既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分别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又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9名师范生进行施测,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目标定向、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存在显著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师范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正念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以及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9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正念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无聊倾向在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通过无聊倾向对手机成瘾倾向所起的间接效应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大学生而言,该间接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正念如何与手机成瘾倾向相联系,以及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在何种条件下更强或更弱。这对于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对5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刚  吕厚超 《心理科学》2017,40(1):96-102
思考未来对个体现在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1002名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学业成绩高低分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和时间管理倾向上差异显著。(2)未来积极、未来坚持、未来清晰和未来计划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未来消极和未来迷茫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3)未来消极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未来消极还通过时间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绩;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迷茫、未来清晰、未来坚持、未来计划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自我同情对拖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大学生拖延量表、大学生羞耻量表和接纳与行动量表对7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拖延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羞耻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负向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3)经验回避、羞耻在自我同情和大学生拖延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75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坚韧性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未来消极、未来迷茫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未来坚持和未来计划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坚韧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六个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具体而言,坚韧性在未来积极和未来清晰与学业成绩之间无中介效应,坚韧性在未来消极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韧性在未来迷茫、未来坚持、未来计划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 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成就动机在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2)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在现在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积极、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采用跨期选择经典范式,考察“现在享乐型”和“未来定向型”两类时间洞察力个体在跨期选择上的偏好,从人格特质角度来探究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现在享乐定向组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2)未来定向组在时间洞察力量表“未来维度”得分与延迟折扣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时间洞察力对个体延迟折扣率具有预测作用,支持了跨期选择的时间感知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2.
In the workplace, procrastination is typically viewed as a sub-optimal behavior that undermines productivity. As a construct, psychologists typically conceptualize procrastination as a stable and enduring personality trait. It has recently been argued that time perspective is also a personality trait,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Ferrari and Díaz-Morales, 2007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1:707–714). Time perspective helps to guide not only employees’ judgments and decisions, but also their action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fiv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types of time perspective (defined by Zimbardo and Boyd, 1999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1271–1288) predict the tendency to procrastinate in the workplace. Participants were 236 managers and executives sampled from seven maj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in India.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of the five time dimensions, two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procrastination, whereas two others showed negative relationships. From a basic science perspective, these findings help to extend ou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both time perspective and procrastination. From an applied standpoint, the results suggest an important individual difference dimension that might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personnel sele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田芊  邓士昌 《心理科学》2011,34(2):348-354
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以6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本研究考察了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对唤起性、回避性2类拖延行为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唤起性拖延,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型有负向直接影响,而机遇控制型则有正向直接影响;对于回避性拖延,权威控制型有正向直接影响。同时,时间管理倾向负向影响唤起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其中对唤起性拖延的影响是通过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型和机遇控制型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以内控型为中介是其主要影响路径;对回避性拖延的影响则是存在着直接影响和以心理控制源中的权威控制型为中介来间接影响两条路径,直接影响是主要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4.
钟毅平  李琎王潇 《心理科学》2017,40(5):1161-1167
探索两类时间洞察力特质个体外显与内隐食物选择偏好。实验1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选出"现在享乐"和"未来定向"两类个体,考察其外显食物选择偏好,结果发现,与"未来定向"组相比,"现在享乐"个体选择更多垃圾食品。实验2中,两类个体分别接受不同的解释水平操作,之后完成单靶内隐联想测验,以考察其对垃圾食品的内隐态度,并检验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与未来定向组相比,现在享乐组对"垃圾食品"存在内隐偏好。此外,对现在享乐者,解释水平改变会对食物选择偏好有显著影响;而对未来定向者,其影响不显著。这表明与未来时间定向者比,现在享乐者在外显、内隐层面对"垃圾食品"有选择偏好,并且解释水平会通过改变心理距离对其内隐选择偏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 English, two deictic space‐time metaphors are in common usage: the Moving Ego metaphor conceptualizes the ego as moving forward through time and the Moving Time metaphor conceptualizes time as moving forward toward the ego (Clark, 1973). Although earlier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these metaphors has typically examined spatial influences on temporal reasoning (e.g., Boroditsky & Ramscar, 2002), recent lines of research have extended beyond this, providing initial evidence that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 may also influence how people reason about events in time (Duffy & Feist, 2014; Hauser, Carter, & Meier, 2009; Richmond, Wilson, & Zinken, 2012).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hese relationships have force in real life. Building on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conscientiousness and procrastination found by Duffy and Feist (2014), we examined whether, in addition to self‐reported conscientiousness and procrastination,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entious and procrastinating behaviors and temporal perspective. We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who adopted the Moving Time perspective were more likely to exhibit conscientious behaviors, while those who adopted the Moving Ego perspective were more likely to procrastinate, suggesting that the earlier effects reach beyond the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651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以及时间管理倾向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及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时间效能感在父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形成合理的时间管理倾向,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的学业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7.
论时间洞察力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时间洞察力既是能力特质也是动力特质,是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人格特质,它可以区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也可以区分为特质时间洞察力和状态时间洞察力。时间洞察力是决定个人事业与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已开始用多维度-多方法对时间洞察力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283名高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亲子依恋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同伴依恋和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依恋与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时间洞察力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本研究揭示了亲子依恋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高中生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