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查了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对EPQ反应数据的拟合情况。结果发现:(1)E量表最符合GGUM单维性的假设,即得到2个线性主成分,项目在这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略微呈现一个半圆形的模式;(2)约束GGUM的阈限参数在项目间相等而得到的模型A在对EPQ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是最简洁而有效的:(3)模型A和2PLM相比,前者在E和P上的拟合显著优于后者,在N上,两个模型提供了相似的拟合度。结果表明展开模型比优势模型更适合用于分析EPQ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项目反应理论等级反应模型项目信息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信息函数作为项目反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进行项目和测验分析的工作中,以及在指导测验编制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信息函数的应用在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中更是重中之重,也受到最大关注。然而,关于多级记分项目信息函数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模拟了被试特质水平参数数据和项目参数数据,其中被试特质水平参数生成了121个被试特质水平参数点,项目参数生成了4批不同区分度参数数据,每批数据有126个不同难度等级参数组合模式的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难度等级。通过数据分析后发现,等级反应模型项目提供最大信息量所对应的被试特质水平,是与该项目几个相互临近的难度等级组相适应,既不是只与其中一个难度等级对应,也不一定是与所有难度等级对应。本研究称这种规律为“临近难度等级占优”。这个发现无疑对测验质量分析和测验编制工作,包括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形式的测验使得收集作答反应时信息成为可能,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归纳并总结了测验中使用反应时信息的五大优势。其次,分别介绍了4种不同取向下较典型的反应时模型与模型特征,并分别进行评价。再次,较系统地梳理了反应时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使读者了解反应时信息在测验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未来将反应时应用于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进行了拓展,取消GGUM中关于主观反应类别阈限对称的假设,并将拓展之后的新模型和GGUM同时用于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LOT-R)的被试反应数据分析,采用新编的单项目、两项目对和三项目组χ2/df计算程序计算和比较新模型和GGUM在该测验数据上的拟合差异。结果显示,新编程序与Stark等人开发的MODFIT程序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新模型在这些指标上的值显著小于GGUM,并且均小于3,表明新模型较GGUM更适合于分析LOT-R的反应数据,说明新模型更适用于分析具有多个评定等级的人格测验数据。根据以上结果,该研究认为,未来人格测验的数据分析应该使用没有对主观反应类别阈限进行对称限定的新拓展的模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等级反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久  肖涵敏 《心理学报》2012,44(10):1402-1407
基于因子分析和单维项目反应理论的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是测量理论的新发展方向之一。但是,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多数研究也只是以二级评分为主。本文首先介绍了逻辑斯蒂形式的多维等级反应模型, 并以二维等级反应模型为例, 分析了模型的数学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然后, 推导出了多维等级反应模型的项目信息函数, 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地, 本文阐述了使用联合极大似然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估计多维等级反应模型参数的思想。最后, 指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等级反应模型项目特征曲线法等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客观题并用的测验建项目反应理论题库需作多级模型项目参数等值,本研究推演了等级反应模型下项目特征曲线等值方法并在实际等值试验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测验使用的普及化,被试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上的作答反应时的获取也越发便利。为了充分利用项目反应时信息,单维与多维的反应时模型相继被提出。然后,在项目间多维反应时数据中,潜在特质速度之间可能存在共同关系(比如,层阶关系),此时现有的反应时模型并不能适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高阶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与双因子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在模拟研究中,高阶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与双因子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的各参数都能被准确估计。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三组测验项目的反应时数据中,双因子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表现出更为优秀的拟合效果,同时基于多个统计量说明了局部与全局潜在特质速度同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项目间多维测验反应时数据分析中,非常有必要考虑多维潜在特质速度之间的共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涂冬波  蔡艳  戴海琦  丁树良 《心理科学》2011,34(5):1189-1194
IRT中的计量模型较多,不同计量模型适合不同特点的数据资料,实际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IRT模型来分析数据。我国是个考试、测评大国,测评的题型丰富多样,在实际应用IRT时,一个模型往往很难反应所有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这时可考虑应用多个IRT模型(即“混合模型”)来分析,以达到对数据的最佳拟合。本文对混合模型的思想方法及原理、参数估计的实现、以及模型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1)本文自主开发的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程序Mix_Tu具有较高的返真性,且与国际知名测量软件Parscale相当。(2)在“项目异常”情况下,Mix_Tu程序对参数b和c的估计受数据异常程度的影响要大于Parscale程序,而对参数a的估计受数据异常程度的影响要小于Parscale程序,而在参数theta上两个程序相当。(3)在“被试异常”情况下,Mix_Tu程序对所有参数的估计受数据异常程度的影响均要小于Parscale程序,Mix_Tu程序表现的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9.
在测量具有层阶结构的潜质时, 标准项目反应模型对项目参数估计和能力参数估计都具有较低的效率, 多维项目反应模型虽然在估计第一阶潜质时具有高效性, 但没有考虑到潜质层阶的情况, 所以它不适合用来处理具有层阶结构的潜质; 而高阶项目反应模型在处理这种具有层阶结构的潜质时, 不仅能够高效准确地对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进行估计, 而且还能同时获得高阶潜质与低阶潜质。目前存在的高阶项目反应模型有高阶DINA模型、高阶双参数正态肩型层阶模型、高阶逻辑斯蒂模型、多级评分的高阶项目反应模型和高阶题组模型。未来对高阶项目反应模型的研究方向应注意多水平高阶项目反应模型、项目内多维情况下的高阶项目反应模型以及高阶认知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10.
等级反应模型下项目特征曲线等值法在大型考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最大的资格考试之一的经济专业资格考试中,为保证不同年度间考试的可比性、进行题库建设和为计算机自适应考试做准备,应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等级反应模型下的项目特征曲线等值法,采用铆测验等值设计,实现了4个年度考试资料的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的等值,并成功地组建了经济专业题库。在此基础上,利用等值技术对不同年份试卷的划界分数进行了比较,为经济考试的合格标准制定、确保考试的公平性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小平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7,30(3):640-642
本文从时间对主体创造力的刻画与影响以及主体加工、处理时间的方式对自身创造力所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整合了散落在各处的时间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并构建丁它们之间关系的框架。讨论了以后时间与创造关系研究的方向以及从该方面培养创造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Marsman  M.  Sigurdardóttir  H.  Bolsinova  M.  Maris  G. 《Psychometrika》2019,84(3):870-891
Psychometrika -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ree latent trait models for accuracies and response times: the hierarchical model (HM) of van der Linden (Psychometrika...  相似文献   

13.
积极完美主义者追求卓越并达到杰出的成就,而消极完美主义者追求绝对的完美,不能接受任何不完美的事物,进而容易使个体产生抑郁.首先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完美主义与高成就的关系进行了评论,讨论了抑郁的易感性因素,确定了完美主义和抑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完美主义者可以用来降低抑郁易感性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钟毅平  黄柏兰 《心理科学》2013,36(5):1031-1036
采用错误再认范式,考察了心理距离是否影响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1采用2(配对类型:图片-可推测的特质词、图片-不可推测的特质词)× 2(空间距离:近、远)的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判断特质词是否在前面的行为句中出现过,以探讨自发特质推理形成情况。结果表明,与近空间距离相比,被试对远空间心理距离的行为主体产生了更多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2采用2(配对类型:图片-可推测的特质词、图片-不可推测的特质词)× 2(时间距离:近、远)的混合设计,被试反应与实验1相同。结果发现,与近时间心理距离相比,被试对远时间心理距离的行为主体产生了更多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结果提示远心理距离比近心理距离更利于自发特质推理,并在解释水平理论的框架内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杨炳钧 《心理科学》2004,27(3):647-650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本文从时间洞察力的研究途径,以及它与情绪、目标设定和学习动机等的关系出发,概述了作为人格维度的时间洞察力研究。  相似文献   

16.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suggest that individuals with obsessive defenses, with hysterical defenses, and borderline psychotic individual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free association. An experimental analogue of the psychoanalytic session was used to test these ideas. The subjects were 68 male college students, chosen on the basis of the Rorschach and MMPI. Contrary to predictions, obsessive subjects generally associated more freely and showed more involvement in the sessions than hysterical subjects. As expected, hysterical subjects were more silent and blocked and made fewer self-observations than obsessive subjects. Borderline subjects were judged to have less control over drive than the two defensive types.  相似文献   

17.
Einstein claimed that we do not know what it means to say that events distant from one another are simultaneous, because there is no way to determine this operationally. Reichenbach and Grunbaum claimed that determinate time relations just do not exist among events not connectible by a causal signal and that, therefore, such relations can, within certain limits, be stipulated by convention. But I argue that the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such relations is demonstrated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a series of questions based on the intelligibility, though not the existence, of faster-than-light signals. I further argue that (1) only by demonstrating the unintelligibility of such questions and their answers can the conventionality thesis be maintained; (2) none of the available arguments to show such unintelligibility works; and (3) the conventionality thesis is therefore false.  相似文献   

18.
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淑华 《心理科学》2002,25(1):107-107,117
人格特质理论产生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行为产生的根源,并用于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这就注定了人格特质理论在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绩效以及人才选拔中的影响力。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的相关系数并不是很高(0.15——0.25)。这与特质理论所持假设的片面及其在测验上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考察了管理者的权力距离对于员工创造性观点产生与实施过程的调节作用。对170名企业员工和他们的直接主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管理者的权力距离对员工创造性观点的产生与实施的影响是不同的。管理者的高权力距离会抑制员工创造性观点的产生,但会促进员工创造性观点的实施。(2)管理者的高权力距离会促进员工创造性想法从产生向实施的转化。研究讨论了管理者的权力距离水平对于创新过程影响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Positive affect (PA) has emerged as a key well-being facet and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ne of the strongest predictors of PA is personality, particularly neur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s via which personality affects PA are not well-understood. Consistent with theories that accord cognitive factors a role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outcomes, we tested whether positive automatic thoughts (PAT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and PA among 199 college students (137 women, 70% White, 66% first and second year students, mean age = 24.13, SD = 8.86). Consistent with hypothe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PATs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neur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and PA. The structural model fit the data well, χ2/df = 2.33, CFI = .96, SRMR = .07, RMSEA = .08 (90% CI: .06, .10), AIC = 172.45, and accounted for 58% of the variance in PA. An alternative model in which personality predicted PA, which in turn predicted PATs, did not provide as good a fit to the data, χ2/df = 3.03, CFI = .94, SRMR = .09, RMSEA = .10 (90% CI: .08, .12), AIC = 207.40. Models in which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NATs) were construed as fully [χ2/df = 4.46, CFI = .95, SRMR = .08, RMSEA = .13 (90% CI: .11, .16)] or partially [χ2/df = 4.04, CFI = .96, SRMR = .06, RMSEA = .12 (90% CI: .10, .15)]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negative affect did not provide a good fit to the data. A final model in which negative affect was tested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NATs also did not fit the data well, χ2/df = 4.03, CFI = .96, SRMR = .07, RMSEA = .12 (90% CI: .10,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