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蔡亮  张仲明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4):837-841
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九洞仪”创设实验室压力情境,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及恢复特点。结果表明:(1)压力情境下,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出现较多的积极情绪,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则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2)低心理一致感压力情境诱发出的消极情绪显著多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诱发量较大。(3)压力任务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情绪恢复量上显著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心理健康的自我康复力较大。(4)压力任务前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消极情绪诱发量显著高于恢复量,在消极情绪变化上表现出“诱发多,恢复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颜色词的stroop研究范式,探讨了积极、消极情绪诱导下,大一新生对积极、消极、中性三类颜色词的反应时辨别差异与错误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消极情绪诱导下,高心理弹性个体在消极词汇上表现出较快的反应时;在积极情绪诱导下,高心理弹性个体在积极词汇上表现出较快的反应时;内隐实验获得的情绪反应倾向与心理弹性量表所测的外显情绪反应倾向趋于一致。结论:高心理弹性大学新生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3.
结合体验采样法和问卷法,分别考察了从252名上海高校大学生中甄别出的100名高、中、低心理弹性者在日常情绪状态和情绪复杂性、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态势。结果发现,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1)在日常情绪状态上存在差异。高心理弹性组积极情绪的总分、强度和频率都显著高于低弹性组;高心理弹性组的积极情绪在日常情绪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大于中、低弹性组。(2)在情绪复杂性的4个维度有不一致的表现。高心理弹性组拥有更高的积极情绪细腻度,3组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发现差异。(3)积极情绪调节中,高心理弹性组多采用宣泄而少用抑制策略;消极情绪调节中,低心理弹性组多采用认知重视调节。这提示,积极情绪是与个体适应发展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也是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体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觉察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针对情绪觉察与调节的指导训练有望提升个体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会影响认知灵活性。本研究运用情绪影片片段作为情绪诱发的手段,以68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线索-提示任务范式考察了不同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对认知灵活性重要成分之一注意定向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有效提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对于无效提示,积极情绪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情绪;而且,积极情绪下的线索有效性效应不显著,但消极情绪下表现出显著的线索有效性效应。实验结果说明,积极情绪有助于注意定向的转换,消极情绪延缓了注意定向的转换。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积极情绪扩展认知范围,而消极情绪缩窄认知范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只有在低动机强度情绪时才表现出情绪与工作记忆类型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会节省自我控制资源,促进自我控制加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音乐聆听和事件回忆唤起被试的积极或中性情绪,随后要求被试完成点探测范式的变式任务,探讨积极情绪究竟促进对积极刺激的投入偏向,还是抽离偏向。结果表明:(1)相比中性组,积极情绪组并没有表现出更大的中性-中性条件和一致条件的反应时之差。这说明,积极情绪没有促进投入注意至积极刺激的偏向;(2)相比中性情绪组,积极情绪组的不一致条件与中性-中性条件的反应时之差更大。这说明,积极情绪促进从积极刺激抽离注意更少的偏向。由此,积极情绪并不促进投入注意至积极刺激的偏向,而是促进对积极刺激的抽离偏向。  相似文献   

7.
一系列研究结果被认为反映了积极情绪促进投入注意至积极刺激的偏向。然而,由于所使用的范式不能分离对积极刺激的注意投入偏向和抽离偏向,这些研究结果也可能反映了积极情绪促进从积极刺激抽离注意更少的偏向。本研究采用音乐聆听和事件回忆唤起被试的积极或中性情绪,随后要求被试完成点探测范式的变式任务,通过中性-中性条件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之差测量投入偏向,以及不一致条件与中性-中性条件的反应时之差测量抽离偏向,探讨积极情绪究竟促进投入偏向,还是促进抽离偏向。结果表明:(1)相比中性组,积极情绪组并没有表现出更大的中性-中性条件和一致条件的反应时之差。这说明,积极情绪没有促进投入注意至积极刺激的偏向;(2)相比中性情绪组,积极情绪组的不一致条件与中性-中性条件的反应时之差更大。这说明,积极情绪促进从积极刺激抽离注意更少的偏向。由此,积极情绪并不促进投入注意至积极刺激的偏向,而是促进对积极刺激的抽离偏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点探测研究范式,通过三个实验研究探讨惩罚预期对羞怯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羞怯个体在惩罚预期条件下对消极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2)在短时间进程下,惩罚频率的改变没有影响羞怯个体的注意偏向。在长时间进程下,高惩罚频率更容易使羞怯个体逃避消极情绪面孔图片。(3)惩罚预期大更容易使羞怯个体有回避消极情绪面孔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点探测任务考察高低道德自我水平对利他和利己词汇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1)高道德自我水平个体在利他-利己词语、利他-中性配对出现时,若探测点与利他词语位置一致,被试的反应时比较短,而当探测点与利他词语位置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会延长;(2)低道德自我水平的个体在探测点与利己词语同位时的反应时短,当探测点同利他词语或中性词语位置一致时反应时增加;(3)高道德自我水平个体对利他词语的注意偏向值为正,即存在注意警觉,而对利己词汇的注意偏向值为负,表现出注意回避;低道德自我水平个体对利己词汇也存在注意回避。结果表明道德自我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体对利他和利己行为倾向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0.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