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情绪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具体的恐惧情绪对跨期选择决策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在实验中,将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到恐惧组和中性组,他们在接受指定的情绪刺激后进行跨期选择,并获得与其偏好兼容的报酬。在此之前,两组被试在无情绪刺激下和虚拟回报条件下完成了同样的跨期选择任务。结果表明:(1)选择的视频能够有效地操纵恐惧情绪;(2)是否有真实回报并不影响被试的跨期选择行为;(3)基于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都证明恐惧情绪显著地降低了等待的耐心,体现为更高的折现率,意味着恐惧者在获取金钱上更加短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考察厌恶和恐惧情绪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其中,厌恶和恐惧情绪采用情绪面孔图片进行启动,分析跨期选择任务中评估阶段所诱发的ERP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与中性面孔相比,厌恶面孔启动使个体倾向于选择立即奖赏。ERP结果发现,在选项评估阶段,厌恶面孔比中性和恐惧面孔启动诱发更大的P2、P3和LPP波幅。这说明,厌恶情绪促使个体投入更多的注意和动机资源对跨期选项进行评估,进而使个体倾向即时满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考察厌恶和恐惧情绪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其中,厌恶和恐惧情绪采用情绪面孔图片进行启动,分析跨期选择任务中评估阶段所诱发的ERP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与中性面孔相比,厌恶面孔启动使个体倾向于选择立即奖赏。ERP结果发现,在选项评估阶段,厌恶面孔比中性和恐惧面孔启动诱发更大的P2、P3和LPP波幅。这说明,厌恶情绪促使个体投入更多的注意和动机资源对跨期选项进行评估,进而使个体倾向即时满足。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评价倾向的情绪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1采用视频片段诱发被试的恐惧和愤怒情绪,实验2则采用视频片段诱发悲伤和厌恶情绪,根据JAS范式,两个实验均采用硬币估计任务来衡量建议采纳程度.结果 表明:(1)不同情绪对建议采纳程度的影响不同,恐惧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建议采纳程度要高于愤怒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下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研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范式, 检验了在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延迟时间知觉起到的中介作用。两个实验分别操纵了情景预见中未来事件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和未来事件的情绪特征, 结果均发现情景预见通过改变个体对延迟等待时间的时距知觉影响了跨期决策。想象与自己、与母亲有关的未来事件, 想象积极、中性情绪效价的未来事件都使得被试将延迟等待时间知觉为较短的时间段, 更倾向于选择延迟奖励。想象消极情绪效价的未来事件使得被试将延迟等待时间知觉为较长的时间段, 更加偏好即时奖励。本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情景预见影响跨期决策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徐玲  邓晓红 《心理科学》2013,36(3):669-674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返回抑制范式,以诱发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的图片为线索,考察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差异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发厌恶和恐惧的图片均产生了注意偏向且注意偏向是由注意解除困难所引起;(2)被试对诱发厌恶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显著大于对诱发恐惧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3)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诱发厌恶和恐惧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之间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徐亮  区诵宜  郑希付  陈婷  冯彪  闫沛 《心理学报》2016,(12):1507-1518
恐惧的过度泛化是焦虑障碍患者重要的潜在病因,探索焦虑对恐惧泛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恐惧习得后,通过恐惧创伤电影范式诱发状态焦虑组被试的焦虑水平,采用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反应值作为指标,考察状态焦虑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恐惧创伤电影范式显著提高了状态焦虑组被试的焦虑水平。在泛化阶段,状态焦虑组被试表现出更强的恐惧泛化,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泛化刺激表现出更强烈的恐惧以及更高的预期。状态焦虑使得被试恐惧泛化的消退更慢,持续时间更长。研究同时发现,在状态焦虑下,被试对条件刺激的辨识出现增强趋势。研究结果提示在对经历负性事件个体进行临床干预时,可通过降低其焦虑水平来减少过度泛化。  相似文献   

8.
跨期决策的研究表明,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跨期决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单维占优模型的角度, 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实验1通过诱发被试的积极和消极情绪, 发现积极情绪下被试的时间折扣率更低, 有更强的选择延迟选项的倾向。实验2运用“模拟天平任务”测量了跨期决策时的维度间差异比较, 检验单维占优模型对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解释性。结果发现, 维度间差异比较在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运用时间和金钱启动策略操纵维度间差异比较过程, 再次验证单维占优模型的解释作用。 结果发现, 情绪对跨期决策的效应随着时间和金钱的启动而消失, 进一步支持了维度间差异比较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决策过程的角度, 揭示了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 并进一步为单维占优模型对跨期决策行为的解释性增加了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9.
李晓明  谢佳 《心理学报》2012,44(12):1641-1650
本研究旨在探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 在被试进行决策前, 分别采用图片和短片诱发其与当前决策任务无关的偶然情绪,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选择任务, 并从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两个角度考察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 当可选项中不存在1个优势选项时, 与正性情绪相比,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更倾向于延迟选择, 而个体对决策信息的加工深度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正性情绪,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采用更深入的加工策略, 增加了决策难度, 进而提高了个体的延迟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记忆再认范式,通过词组再认任务(实验一)和图形偏好选择任务(实验二)操纵同伴赞同率,诱发对不同赞同率下人际关系的感知,探索感知到的人际关系对个体记忆从众的影响。两个实验一致发现,被试对高赞同率的同伴更为信任、与他们的关系也更为亲密;更重要的是,被试的回忆也与高赞同率同伴的记忆更为一致(即回忆更为从众),具体表现为,同伴判断正确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高,同伴判断错误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低。实验二还发现,被试与同伴一起回忆时的正确率要低于被试单独回忆的正确率,从众倾向降低了被试的记忆准确度。本研究表明,情境诱发的短期人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记忆从众;回忆不单纯是一个基本认知过程,它可以受到社会关系、社会认知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imothy Stanley 《Dialog》2007,46(1):41-45
Abstract : When it comes to how Heidegger understands theology, Martin Luther was instrumental in his early formulations. Heidegger's interpretation of Luther leads him to descry theology as a discipline best left unfettered by metaphysics and this attitude is carried right through Heidegger's career. By explicating Luther's influence upon Heidegger's early Freiburg lectures from 1919‐1923, we can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nuanced way Heidegger construes Luther's theology in the hopes of inspiring key insights for Luther's appropriation in current post‐Heideggerian theolog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