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2评论类型(属性型VS体验型)×2调节定向(促进VS预防)的眼动实验,深入探讨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加工过程和感知有用性的认知机理。研究发现:(1)与属性型评论相比,个体对体验型评论的认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却更高。(2)相对于预防定向个体而言,促进定向个体对在线评论的认知加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更高。(3)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的交互效用,在属性型评论情境中显著,但在体验型评论情境中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评论认知评估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江红艳  王海忠  何云  朱力 《心理学报》2016,48(1):95-105
由于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与人际关系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反映人际感知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为品牌感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 以往研究多关注品牌感知两大维度--“感知能力”和“感知温情”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鲜有研究同时基于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考察品牌感知不同维度的前因变量及其交互作用机理。鉴于此, 本文实验1考察了公司形象/产品属性超越的不同维度与“感知能力”和“感知温情”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对购买意愿的协同效应。具体而言, 当公司形象为能力型时, 产品享乐性(相对于功能性)属性超越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 当公司形象为诚信型时, 产品功能性(相对于享乐性)属性超越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而且, 品牌赞赏感在上述协同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2探究感知风险调节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对购买意愿的协同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本文的理论贡献, 对企业如何实现公司形象策略和产品属性策略的协同促进等方面的营销启示, 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朱振中  李晓君  刘福  Haipeng 《心理学报》2020,52(11):1352-1364
外观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因此而导致的成败案例都很普遍。如何进行外观创新更受消费者欢迎,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基于独特性需求理论、风险感知理论及自我建构理论,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以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发现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而言,高外观新颖性能引发独特性需求从而提高购买意愿,而对于相依型自我建构而言,低外观新颖性则通过降低社会风险感知从而提高购买意愿;同时,本文也确定了产品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对于实用品,所有消费者都对低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而对于享乐品,所有消费者都对高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4.
杨颖  朱毅 《心理学报》2016,(8):1026-1036
图片、文字是体验型产品网络评论的两种主要形式,但关于两者对消费者影响的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通过系列实验揭示了图片、文字评论在不同购买可行性情境下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及产品类型(怀旧/非怀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实验1a、实验1b和实验2);(2)购买怀旧产品时,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购买非怀旧产品时,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实验3)。本研究表明,当图片、文字评论与购买可行性在解释水平上一致时,影响力最大,且怀旧/非怀旧产品类型会调节这种效应。本研究还讨论了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此结论。  相似文献   

5.
探讨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生活方式量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量表、神经质量表以及在线音乐购买意向量表对20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时尚品味、完美主义和崇尚自由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2)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时尚品味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崇尚自由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中庸内敛、积极进取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遮掩效应;(3)神经质调节了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建彬 《心理科学》2014,37(6):1461-1466
本研究探讨了金钱概念对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影响。通过三个实验,实验1研究表明启动金钱概念的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反从众需求更强烈;实验2研究表明金钱的丰富程度会调节金钱概念对消费者创新性选择的影响,金钱富有启动组选择独特性产品的比例要显著高于金钱缺乏启动组和控制组;实验3研究表明金钱概念对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影响是通过社交距离的中介作用完成的,启动金钱概念的消费者会感知到更远的社交距离,进而产生更强烈的独特性需求。  相似文献   

7.
口碑两极分化的产品, 指那些被许多消费者评价好的同时又被其他许多消费者评价不好的产品。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遭受褒贬不一的口碑越来越普遍。当面临口碑两极分化的产品, 消费者如何认知? 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口碑两极分化产品的偏好? 其中间机制与边界条件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对企业有效开展营销具有重要意义。口碑两极分化会提高消费者的购物风险感知, 引发“冲突”联想, 同时还可能使得消费者对目标产品产生感知独特性。这些特征契合了自我建构理论中独立型自我建构与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冲突解决风格与调节定向方面的行为差异, 因而自我建构是影响口碑两极分化产品偏好的重要前因变量, 且独特性需求、冲突解决风格与调节定向是三条中介路径。购物风险水平、购物任务情境、消费场合公开性以及产品类型是以上中介效应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武瑞娟  陈玖柒  李研 《心理学报》2021,53(10):1133-1145
emoji自出现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研究关注消费者评论中的emoji, 并着重探讨负面消费者评论中, 愤怒emoji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发送者愤怒感知。研究共进行了3个实验室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1)与句尾愤怒emoji相比, 句中愤怒emoji会使人们感到发送者更强的愤怒; (2)在愤怒emoji位置与对发送者愤怒感知关系中, 愤怒emoji位置突出感知和情感加强感知承担连续中介角色; (3)文字评论极性调节了愤怒emoji位置对发送者愤怒感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产品时,将产品进行透明化处理。本文探讨了产品透明性对消费者品牌感知的影响。通过5个实验,本研究发现: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创新性感知,而非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可靠性感知;在上述过程中,趣味性和厚重感分别起着中介作用。本文还发现了上述路径的边界条件。对于非典型产品(相对于典型产品),透明性对品牌创新性感知的效应消失;对于轻质诉求产品(相对于控制组),透明性对品牌可靠性感知的影响消失。最后,本文还发现促进定向个体更偏好透明设计的品牌,预防定向个体更偏好非透明设计的品牌。本文对企业产品外观的选择和品牌策略的打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05,(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3个实验探究了地位感知变化对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感知到地位提升还是地位威胁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地位商品的购买意愿均会提升,然而两者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对于感知地位提升的消费者,自我提升动机在地位感知对地位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而对于感知地位威胁的消费者,自我补偿动机同时在地位感知对地位商品和非地位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感知地位威胁的情境下,自我实现的新兴价值观具有强化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作用,而谦卑的传统价值观具有弱化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Online auctions combine the conventional auction model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ev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within such auctions causes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that influence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s. In this study, a 2 (product price: high vs. low) × 2 (e-retailer reputation: high vs. low)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product price and e-retailer reputation will influence consumers' perceived risk, attitude toward the websit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perceived risk negatively influences consumer attitude toward the website and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 while consumer attitude toward the website positively influences purchase intention. Moreover, involvement moderates the influence of product price and e-retailer reputation only on social risk but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nsumer attitude toward the websit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online auction users' behavior. Finally, th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了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口碑信息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1)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激发不同社会距离感;(2)接收高解释水平口碑时,社会距离远平台的用户购买意愿更高,接收低解释水平口碑时,社会距离近平台的用户购买意愿更高,平台类型与口碑类型在解释水平上匹配时影响力最大;(3)其机制是:口碑类型通过调节用户心理表征的解释水平对加工流畅性的影响,进而调节了“平台类型→解释水平→加工流畅性→购买意愿”这一链式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在线评论数量和质量以及认知需要对个体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320名有网购经历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在线评论质量:高vs.低)×2(在线评论数量:多vs.少)×2(认知需要水平:高vs.低)的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在线评论质量和数量对网络购物意愿都有着积极影响;(2)在线评论质量和数量对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会受到认知需要的调节,即在线评论数量和质量对不同认知需要水平个体的影响不同:低认知需要个体会受到在线评论数量的影响,而高认知需要的个体则会受到在线评论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深化了在线评论对网络购物购买决策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特质性与情境性调节定向匹配效应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玲  林晖芸  逄晓鸣 《心理学报》2011,43(5):553-560
研究试图探讨基于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特质性调节定向和情境性调节定向)而达成的匹配所导致的效应是否一致。实验一、二均采用2(调节定向:促进、防御)×2(信息框架:积极、消极)被试间设计, 分别考察了两种匹配对信息说服效果(包括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行为意向3项指标)的影响。MANOVA检验表明, 实验一中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2项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实验二中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和行为意向3项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这表明, 基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所达成的匹配在对信息价值评价和情绪强度的影响上具有一致的效应, 但在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上具有不一致的效应。这一结果对于理解两种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之间的差异以及基于两者而达成的两种调节匹配之间的差异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Online reviews are critical in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making online purchases. Given that reviews allow consumers to leave personal feedback about a product or service, it is unclear why some choose not to. This study is an examination of whether consumers tend to perceive no feedback as a sign of risk in online product listings along with the effects of no feedback on purchase intention.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is also applied to elucidate the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risk between offerings with either high or low numbers of transactions accompanied by no feedback. Through online survey, data were gathered with 450 participants who had used any online marketplaces within 3 months. Consumers with a focus on both prevention and promotion perceive higher risk when there are many transactions with no feedback (high number of no-feedback condition), whereas consumers with a promotion focus perceive significantly lower risk when there are few transactions with no feedback (low number of no-feedback condition). From the analyses of regress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erceived risk negatively affected purchase intention in both the high and low number of no-feedback condition. Also in both the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focus groups, purchase inten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ow no feedback condition than the high no feedback. This study's findings confirm that consumers perceive offerings with high no feedback as high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