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发 《中国道教》2004,(2):60-60
2004年3月2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经乐团一行29人乘客机到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开始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为期一周的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活动。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于2004年3月7日晚在新加坡嘉龙剧院正式举行。应邀参加这届汇演的有新加坡道乐团、大士伯公宫《道德经》唱诵团、香港道乐团、澳门道教协会道乐团、中国龙虎山天师道经乐团、中国茅山道乐团、台弯南投玉皇宫国乐团、高雄文化院国乐团等8个团队。各团队之间,同属道门一脉,人人亲如兄弟姐妹,一次招手,一声微笑,亲情尽在不言之中。大幕徐徐拉开。随着乐诵《道德经》的清音回绕,整个剧场瞬…  相似文献   

2.
田青 《佛教文化》1997,(3):14-17
去年8月,台湾国纶公司出版了一套佛教音乐专辑《醒世梵音),该套专辑共4片CD,分别收录了北京佛乐团、天津佛乐团、五台山佛乐团、辽宁千山佛乐团、常州天宁寺佛乐团、龙江能仁寺佛乐团及甘肃拉卜楞寺藏传佛乐团演奏演唱的传统佛曲,该专辑因选材精到全面、内容空前丰富、录制特别精美、且“原汤原汁”,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佛教音乐博大精深的本来面目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一问世,便获得台湾“金鼎奖”的提名,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可喜可贺。《法华经·普门品》中说:“梵音海潮音,胜破世间音。”在当前这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时…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1 5日至29日,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率大陆佛教音乐团赴台湾与佛光山梵呗团共同举办“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活动。两岸僧人分别在高雄佛光山、高雄文化中心、台北林口体育馆、台北国文纪念馆演出四场,均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裴勇 《法音》2004,(3):38-44
2004年2月15日至29日,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第一阶段活动在台湾顺利举行。展演团在台湾高雄佛光山、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台北林口体育馆、台北国父纪念馆的全部四场精彩演出,无不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倾情关注和欢喜赞叹,在当地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轰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3日晚,可容纳观众一千多人的杭州剧院座无虚席,由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率领的近百名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团员和杭州佛教梵呗团的90名法师,在此联袂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两岸佛教文化交流音乐会。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两岸梵呗团演出了钟声偈、戒定真香、三宝颂等十余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2,(3)
今年元月十日,本刊主编净慧法师邀集在沪的部分《法音》作者及参加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一些法师、居士、专家学者,在上海龙华迎宾馆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上,净慧法师介绍了《法音》近年来的情况,并向大家征求意见。与会者发言踊跃,反应热烈。大家对《法音》编辑部近年的工作作了积极评价,认为《法音》杂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封面装帧、美术设计上,都有较大改观,在佛教刊物中应属上乘。同时,大家对《法音》的编辑发行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应中国台湾回教协会的邀请,我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友好交流访问团赴台访问,开启了海峡两岸穆斯林友好交流的大门。在台中市伊协招待会晚宴上,一位80岁的台湾退役军官王立志先生送我一本他写  相似文献   

8.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9.
裴勇 《法音》2004,(4):45-49
本刊讯3月16日至4月2日,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继在台湾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之后,又相继辗转澳门、香港、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加拿大温哥华进行巡回展演。全部5场演出,复演震撼人心、叹为观止之精彩场面,再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之空前盛况,不但使率土之滨华夏儿女共享佛乐妙音,而且使普天之下四海兄弟均沾法乳滋养。向世界展示了海峡两岸佛教界的团结与融合,显扬了中华佛教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神韵。濠江法音畅演香江奏乐迎佛3月17日晚,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在澳门文化中心再度拉开序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立法会主席曹其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法音近录默雷摘编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留学的湛如法师,1996年8月在赵县柏林寺举行的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中,作了以《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为题的讲演,这篇研究报告已从《禅》1996年第5...  相似文献   

11.
李永红 《法音》2014,(6):67
正本刊讯5月29日下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佛光会总会长星云长老一行参访长沙麓山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麓山寺方丈圣辉法师热情接待了星云长老一行,并在麓山寺法堂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圣辉法师对星云长老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在致辞中,圣辉法师回忆了自己与星云长老的深厚因缘。他说,2004年,为弘扬中国佛教音乐文化,自己曾与星云长老率领中国佛教音乐团赴港澳  相似文献   

12.
昨晚观看了佛乐彩排。中国佛教三大语系、七座宝刹同登一台,法号长鸣,梵音阵阵,色音相偕,动静相参。中国佛教音乐的特质和内涵初露风采。这次中国大陆和台湾僧众联袂展演中华佛教音乐的活动,是两岸佛教界继2002年佛指舍利赴台巡礼,2003年两岸佛教界“降伏非典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法会”之后的又一盛事。翻开历史,海峡两岸佛乐携手,共组一团,跨海越洋,联袂演出,这不仅在两岸交流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佛教史上无疑也是第一次。活动时间长,从集中排练到全部演出结束历时近4个月;地域广,演出将先后在台湾、澳门、香港、美国、加拿大、大陆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一、《法音》出刊四百期值得纪念《法音》杂志自1981年复刊,至2017年第12期已编辑出版整整四百期。以此为契机,中国佛教协会于2017年12月22日在北京龙泉寺隆重举办了中国佛教协会文宣工作座谈会。学诚会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感言     
宽忍 《法音》2001,(4):6-7
《法音》创刊至今已二十周年,今年是第二十一个年头。本期恰逢《法音》发行200期,同人嘱我写篇文章以志纪念。近年来,笔者老病相催,对本刊编务绝少过问。回思二十年来的编辑生涯和峥嵘岁月,犹历历在目。拟从如下几个方面,略抒感言。  一、佛日重辉、法缘殊胜  1950年6月,由陈铭枢先生、吕澂先生、巨赞法师等发起成立现代佛学社,并于同年9月15日出版《现代佛学》杂志,至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即成为本会会刊,1964年末因极左思潮的影响而停办。1981年改以《法音》刊名复刊,初为季刊,翌年改双月刊。1982年5月3日笔者应召来…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6日至4月2日,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继在台湾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之后,又辗转澳门、香港,并远赴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加拿大温哥华进行巡回展演。全部5场演出,复演震撼人心、叹为观止之精彩场面,再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之空前盛况,不但使率土之滨华夏儿女共享佛乐妙音,而且使普天之下四海兄弟均沾法乳滋养。向世界展示了海峡两岸佛教界的团结与融合,显扬了中华佛教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神韵。濠江法音畅演香江奏乐迎佛3月17日晚,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在澳门文化中心再度拉开序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立法会主席曹其…  相似文献   

16.
文摘     
人间佛教的制度变迁李向平、高虹在2008年第10、11期《法音》上发表文章《人间佛教的制度变迁模式——当代中国四大寺庙的比较研究》。文章指出,在台湾佛教和其他社会因素的促进下,当代中国佛教和寺院从传统丛林向现代教团发  相似文献   

17.
献衷心     
《法音》1992,(6)
看到1991年《法音》杂志发行情况的介绍,窃窃私以为喜。一喜《法音》发行总量已达13.447份,它的影响已遍及海内外,而且知识分子、年轻者日渐增多,这确实是个好的苗头;二喜《法音》公开介绍发行情况,说明  相似文献   

18.
读者的回响     
《法音》1991,(1)
《法音》创刊十年来,你们为了弘扬佛法,孜孜以求,在每一期、每一本《法音》上都留下了你们不眠的精进,都凝结了你们辛勤的汗水。为了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在近百期《法音》的字里行间写满了你们的辛劳,写满了你们的奉献精冲。尊敬的编辑道友们,让我以读者的身份向你们表示敬意和感谢。《法音》正以稳健的步伐跨入第二个十年的第一春。在新的一年里,祝愿你们迈开新的步伐,跨上新的台阶,进入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一只台湾信鸽被送到北京。这只信鸽,是天津市大直沽某仓库管理员发现的。信鸽两腿各扣一个白色和红色的金属环,环上刻有“台湾嘉市”和“82·62640”字样,鸽子翅膀下面还印有NO:0303的号码。经该协会有关人员鉴定:这只台湾信鸽是一九八二年出生。现在由信鸽协会精心饲养起来,并招领失主。1983年2月19日《人民日报》载《台湾信鸽到北京》这则简讯在文字上有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一名青年佛教徒,91年春节皈依三宝,已订阅《法音》杂志三年,这里想向你们谈谈我的一点感想。《法音》作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要办得雅俗共赏确实不易,而要办成教徒修行生涯的指南,更属难能。在这方面,《法音》确实做出了不少努力。然而我们仍然希望《法音》能在今后有长足的进展。虽然我皈依三宝,但我的思想却不是封闭的,我想能在读佛经之暇,了解一些儒家、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现代西方哲学乃至中国古代的《易经》气功等几方面的知识,对于树立正信的佛教是有帮助的。《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