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孔子现在正为世界许多国家有识之士所公认,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伟人之一,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克服了过去盲目尊孔或反孔的倾向,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作风,对孔子的思想做比较公正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近年来对孔子的研究还开了不少学术讨论会,发表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研究文章或专著,但对孔子遗留下来的一种“非常宝贵”的遗产——“大同”思想,似乎重视很不够,很少发表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或论著。解放初期在《光明日报》和一些其他报刊杂志上还可以看到几篇有关孔子“大同”思想的文章,对大同思想某些问题还展开了一些争论,但主要涉及《礼运》篇的真伪等问题,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实质及其重要意义作更多的探讨。最近匡亚明同志发表了一本关于孔子  相似文献   

2.
试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第一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第一个提出了“庶、富、教”,第一个提出了“为政教民”,第一个成功地实践了“因材施教”。两千多年来,内容异常丰富的孔子教育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也受到世界不少的国家和地区汉学家的注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的学术论著和大量的文章,因此,本文不想继续探讨此类问题,现就孔子和儒家教育理念的意义作一试探,以求教学于术界。究竟何为教育理念呢?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指渗透于某…  相似文献   

3.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忠君尊王、仁政德治等政治主张。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认识到他的思想价值,反而使他颠沛流离,赍志而殁。孔子死后,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孔子思想的价值,把它奉为正统思想,给了孔子生前未曾意料的殊荣,一直追谥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为“万世师表”,并在全国各地修建庙宇。曲阜孔庙是其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  相似文献   

4.
郭店楚简的出土,为研究子思及其学派的思想提供了新资料。子思的修身思想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是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简文对统治者修身与治国安民关系的论述透露出修身的重要性;心性论是其修身哲学的理论基础;“思”是修身理论的途径。修身理论为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建构指明了方向,证明子思学派是孔子以后儒家最重要的学派,思孟学术传承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始于孔子对道家学派和儒家自身的批评;孔子也批评了早期法家、名家和"小说家"的某些思想因素。孔门"七十子"及其弟子的学术批评,基本发生在儒家内部,其中以子游、子夏、子张间的学术批评和世硕、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相与论性情,"皆言性有善有恶",影响最大。战国中后期儒家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除孟子对杨、墨和荀子对"十二子"的激烈批评之外,对诸子学派最著名的学术批评,是孔子七世孙孔穿对名家公孙龙的批评和孔子九世孙孔鲋及儒者董无心的"诘墨"等。先秦儒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反映了原始儒家的思想特点和价值取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其历史地位决定了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评价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粉碎“四人帮”以后,孔子研究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民主讨论的局面。近几年不仅发表几百篇专题学术论文,而且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问世,这些论文和专著反映了孔子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近年来研究孔子,主要集中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这是关于孔子属于哪个阶级、维护什么社会制度,他的思想是保守、还是进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看法:1.有人认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革  相似文献   

7.
荆州学派是汉魏之际重要的学术中心。这一时期经学逐渐向玄学转变,王肃的《孔子家语》是荆州学派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著作,研究《孔子家语》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玄学的产生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过程。《家语》是站在维护、挽救儒家学说的立场上,以老子思想去朴实、论证儒家学说。《家语》中的孔子以老子为师,西周是以老子知雄守雌为座右铭的;《家语》中的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融铸老子的道于自身的体系中;《家语》中的礼具有“五至”“三无”“三无私”的性质,富于道家的色彩;《家语》中的圣人能够体天地之道,合天地之德,既体现了宇宙的根本之道,又明了儒家的仁义礼乐,集儒道于一身。这正反映了儒道兼综已成为汉魏之际学术的必然之势,儒家学说必须向道家学说靠拢和转向,才能够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颜李学派是十七世纪在我国北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唯物主义学派。这个学派以对程朱唯心主义理学的着力抨击和重“习行”、倡“实学”而著称,它是十七世纪我国思想界中的对传统思想文化有所突破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颜李学派的思想基石是唯物主义理气一元论。颜李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正>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道德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民本主义和天下为公的思想。研究孔子要善于取其精华。历史上有两个孔子,一个是被歪曲的孔子,一个是孔子本人。孔子的孙子和西汉的董仲舒都歪曲过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宋代理学家吸取佛教教义对孔子进行歪曲,后来也不断有人对孔子作这样那样的歪曲。研究孔子要对孔子的著作做慎重的考辨,要把歪曲的纠正过来。例如《论语》上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实际上是民本主义思想的表现,是说人民同意、赞成的要“由之”即听从,人民不同意不赞成的要“使知之”即  相似文献   

10.
孔子 (前 5 5 1—前 4 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 (今山东曲阜市 )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 ,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生活在一个历史转折的时代。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礼乐文明 ,到了孔子时代 ,开始礼坏乐崩 ,面临着革故鼎新的大变化。“革故” ,要继承优秀传统 ;“鼎新” ,要顺应时代前进的方向。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礼乐大师 ,他大胆宣称“斯文在兹” ,以“斯文”自任 ,通过著书立说和整理文化典籍 ,继往开来 ,全面总结了以往的礼乐文明 ,向新时代提供了新思想…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著名的思想家。在思想意识方面,他继承了孔子以后儒家各派的思想精华,又博采其他学派之长,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在政治方面,他一生关心时势,投身社会,总结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并提炼为理论,为封建统治阶级制造了指导思想。他的学生称赞他:“德若尧禹”,“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荀子·尧问》。下引该书,只具篇名)。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尤其是对秦汉政治产生了深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文化大解放、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学说蜂起,学派林立,各种学说,各个学派在春秋战国所提供的历史大舞台上竞相表演,互相诘难,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于这一时期的学术有人用“吹万不同”来加以描述,称这一时代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学术情势下,任何学派都不可能“洁身自好”,丝毫不受其它学术和学派的影响。实际上在这种沸沸扬扬的学术论争中,各种学说、各个学派都从对方的理论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充实、完善、发展自己,正是这种互相吸收…  相似文献   

13.
墨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在当时并称“显学”。《墨子》一书是其弟子们根据他平时讲学的内容编纂而成,全书五十四篇,全面地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面我们试对《墨子》一书中的伦理思想作一简单介绍。墨子的伦理思想以“义”为核心,“义”是他道德学说的最高准则,“万事莫贵于义”。为了保证“义”的地位,他抬出了天这一最高权威,把“义”说成是上天的要求,以天来证义。与孔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暨《孔子研究》杂志,于1986年4月26日至30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召开首届春季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会长匡亚明、主编辛冠洁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编辑和新闻工作者70余人。会议讨论了《孔子研究》杂志的办刊宗旨,有关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基金会今后的学术活动等问题。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问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构成,有四种意见。一种认为就是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这是封建统治阶级一贯提倡的。另一种认为不仅仅是儒家学说,但研究它有利于把握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5.
<正>胡登洲(1522-1597),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奠基者,经堂教育及汉文译著活动,使我国伊斯兰教经学呈现出更加成熟的中国风格,并在清代形成陕西学派、山东学派、云南学派与金陵学派,塑造了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学术文化传统,也为中华文明丰富了新的内容。因此,胡登洲受到我国历代伊斯兰教学者与穆斯林的尊崇,被尊称为“胡太师祖”。清代至今有关胡登洲的记述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与研究资料,笔者不揣冒昧,梳理并探讨近代以来胡登洲生平、思想与历史贡献研究的相关问题,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暨《孔子研究》杂志于四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孔子故乡曲阜举行首届春季学术讨论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匡亚明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有相当造诣的学术工作者、教学工作者,还有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共七十余人。全部名单如下(以姓氏笔划为序):  相似文献   

17.
焦循、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领军人物,前者被誉为“一代通儒”,后者则是传承乾嘉汉学学脉的“最后一重镇”,两者的思想与学术,对清代中后期的学术变迁,影响甚巨。然而有关焦、阮的研究,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复旦大学陈居渊先生长期从事清代思想史、经学史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8.
赫尔伯特·芬伽莱 (HerbertFingarette)以及他那本有关孔子研究的著作《孔子—以凡俗为神圣》(Confucius:TheSecularasSacred)对于中文学术界的读者也许并不陌生。这本被罗伯特·贝拉 (RobertBellah)誉为“阐发了孔子思想之最深奥层面”① 的著作只有 84页 ,是芬伽莱这位与汉学素来无缘的美国哲学家偶尔“客串”的产物。然而 ,这一借助于英译本《论语》所作的孔子研究 ,却因其独特的问题性(problematique)在西方汉学界尤其是儒学研究领域引发了一场持久的争论 ,由此形成的学术话语覆盖了 2 0世纪的最后 30年。本文拟对这一话语的内涵作…  相似文献   

19.
<正> 《古史辨》派是我国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历史学派,他们以考辨古书上的古史为神话传说而闻名,孔子虽不是他们研究的重点,但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所作的一些研究和评论,其识见有它独到之处,体现了这个学派的特点,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孔子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侧面。在孔子研究史上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古史辨》派对孔子的研究及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历来尊孔与反孔的评论,二是还孔子事实的真相;三是对孔子学说的评价。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孔子和谐社会思想最具代表性.“仁”与“和”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政治的价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仁”与“和”是孔子和谐社会思想的两大基石.孔子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内在精神风韵的和谐社会思想,倾注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无比关切,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憧憬.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说,孔子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