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高怀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意境之一.这类诗词因道出了人生的惆怅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这类诗歌所蕴含的美学意象,是一种超越的距离美,这种美的最高形态为崇高.  相似文献   

2.
“崇高之美”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崇高之美是审美对象的“大”,即体积、数量、结构、气势的大.崇高之美还表现在人的道德方面的高尚、庄严、伟大、悲壮等.崇高之美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它能震撼人心,鼓舞斗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创作更多的彰显崇高之美的作品,以鼓舞人们走向崇高和理想.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的“人”、“时”、“空”交相辉映,意境壮美。作为客体,时间茫无际涯,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空间博大无限,向人类显示其难以被驾御的磅礴气势。毛泽东作为主体的“人”,积极投身实践,把握时空,超越时空,显示出“大我”的人格力量,因而其诗词也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对立统一的“大美”。  相似文献   

4.
康德关于美的论述没有将"天国"拉回到"人间",但他的美学却揭示了一条理路,致使后来的大陆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依照这条理路反思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由于康德认为美让崇高变得有了意义,且崇高理论对回答康德哲学所逼出的"历史"、"时间"问题没有太多助益,所以其崇高理论远没有他对美的解释那么富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史、思有机结合的传世经典,毛泽东诗词在诗化语言中凝聚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情志。透过毛泽东的诗性思索,可察见这一新文化足以自信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人民担当文化自信的主体力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引领文化自信的目标方向,中华大地提供文化自信的深厚土壤。毛泽东诗词蕴藏的文化之“志”富含辩证性,既突显自信与谦卑的对立统一,亦体现主体、目标、根基三位一体,昭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方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始终与中国诗画相伴相连,为中国古代诗歌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色彩世界.本文拟通过以对古代诗词中的色彩意象表达特点进行解读,以期寻找到古代诗词色彩意象的表达由画面美、意境美到情感美的缤纷的色彩世界,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代诗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审美的色彩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反映在商业上也形成风格独特的“商业文化”,尤其以诗词、楹联为美。  相似文献   

8.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作品是楷书风格的典范。颜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研究的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古今书论中对崇高书风的研究一直语焉不详。因此,引入"崇高"这一西方美学范畴,尝试对崇高的书风进行新的阐释。颜真卿的书法不仅雍容方正,而且体现了崇高的书风与人格。颜书有雄浑之气、正大之象,书风的"尽美"与人格的"尽善"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9.
赵威 《美与时代》2014,(10):87-87
相比于西方绘画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绘画之上通常伴随着一些诗词,诗词的好坏甚至会严重影响到绘画的艺术性,那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和绘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笔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诗词和绘画之间的共通点和相异处,得到了诗词和绘画既有各自的局限性,又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规律,最终通过历代文人不竭探索实现了形式内容上的和谐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审美教学对学生很重要,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提升审美情趣。选编的教材,无论哪种文体都含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尤其是作为人类语言艺术精华的诗词,作者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富于美感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提升初中生对诗词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品鉴四“美”。一、形象美:赏析描写,走进心灵诗人是借助形象来思考的,通过形象的思考与展示,将真理蕴含其中。形象是意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何艳梅 《中国宗教》2018,(10):68-69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唐、宋时期,伊斯兰教逐渐传入中国。中国古代穆斯林也深受影响,出现了很多诗人、词人,创作了很多诗词作品流传于世,成为中国诗词艺术宝库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创造,是一种崇高的智慧美,人的创造智慧孕育着辉煌的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的最高生命本质。人类创造智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意识的本质属性,创造力乃是人的最高本质力量。 人类社会在创造中发展。惟有创造,才有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惟有创造,才有日臻完善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惟有火炬接力般生生不息的发明创造,人类才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走向钟鸣鼎食电灯电话,又从飞机轮船火箭卫星奔向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络。劳动创造了人,而人的智慧则创造了光芒四射的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3.
李群 《管子学刊》2014,(2):70-72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历代的诗词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咏竹诗。竹的清、挺拔及四季常青常被审美化处理,当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诗词中给予审美表达,其意境则更加悠长。竹子修长挺拔、直冲云霄的自然形象更让人想象到耿直不阿、忠贞坚定的人格形象。当竹的“清美”意象被赋予了浓厚的生命感及情意色彩后,竹便展示出不畏严寒、经冬不凋的“清高”之美;竹林的清幽静谧,使人畅神怡目、让人感受心境澄净的“清静”之美;清风吹拂竹林,凉风习习,人们坐饮其中,让人感受到“清风”之美。  相似文献   

14.
民艺之美     
王娟 《美与时代》2015,(4):38-39
民间艺术是相对于正统文化和文人雅士的艺术而言的,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的美是平凡而走心的,它不用富丽堂皇的形式,没有华丽的"衣衫",它美得接地气,美得让人向往。民间艺术拥有最美的信念,继承了原始艺术的理念,永远将大众的审美理想,种族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地域发展的趋势呈现在艺术作品中,并显现着"生命繁荣"的记忆。它的形式美是张扬而不张狂,大胆夸张,造型优美,意境崇高。民艺之美在于实用之美,创造者在制作之初多以实用为目的,从实用过程中体现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琵琶作为古老而又是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自古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宋、西夏、元代时期。产生了五大流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及汪派。琵琶艺术与诗词的交融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表现的关系。琵琶的演奏给诗词提供了创作素材,诗词的音乐语汇可以通过琵琶精彩绝伦的演奏形式表现出来。诗词用文字的形式将琵琶艺术加以叙述描绘,琵琶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诗词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我们。  相似文献   

16.
早期全真道创立者"不倦写诗词"的根本动因是诗词的象征、隐喻、意象等与内丹修炼的宗教体验之间可以互相阐释说明,诗词创作在教化弟子、劝讽世俗方面也具有便于记诵、流传等各种方便。全真道诗词内容不能从"纯文学"立场划分,应结合全真道修行观念,从真功、真行两个层面切入。全真道描述劝讽世人、行善救济等外修"真行"类诗歌具有"俗文学"特质。王重阳对《乐章集》的接受是顺理成章的,对柳永的情色作品既不是刻意回避,也不是全盘认可,而是把这种描写内化在丹道修炼的宗教体验上,创造出大量异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的富有象征意味和情感体验的丹道诗词。金元南宋时期,丹道诗歌突破固有格式,走向世俗,发生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凝练的语言美、强烈的抒情美和独特的意境美。语言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韵律美、诗人用词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含蓄美。诗人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创造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意境美。只有充分从理论上认识到古典诗词的审美特质,才能真正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美,进而为学习、欣赏古典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道教内丹诗词是表现道教内丹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工具。道教内丹诗词反映了道教的宗教理论,表现了道教内丹的宗教过程和修道者的宗教感受,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审美意象,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肖世才 《美与时代》2014,(5):108-109
唐宋咏鹤诗词在内容和艺术上不仅继承了前时代的优秀成果,更在某些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创新,体现了时代审美特点和艺术精神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谜语,是让人猜的隐语。而诗词谜,则是以诗词形式所描绘的隐语。它新颖别致,诙谐幽默,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古往今来,在我国的谜海里,就有过许多颇为风趣又给人以知识的诗词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