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吉扎西 《法音》2009,(1):43-50
一、桑耶寺的兴建与建筑格局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桑耶村,雅鲁藏布江北岸,距离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38公里,距离扎囊县25公里,海拔3676米。它不仅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佛法僧俱全的著名寺院,也是西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雅砻风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一、羌姆概说"羌姆"又名"金刚舞",是在藏传佛教寺院祭祀性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学者通常认为,羌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叶西藏桑耶寺落成之时演出的镇魔酬神、驱鬼辟邪的乐舞。此后经过代代传承,羌姆的内容逐步丰富,艺术形式进一步规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乐舞。羌姆被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采用,形成不同的流派,并且逐渐在很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3,(12)
【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专辑】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开幕词 帕巴拉·格列朗杰12/3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赵朴初12/5 -一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周绍良12/14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和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张声作12/21关于修改《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的报告 刀述仁12/24中国佛教协会章程12/26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 12/28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12/33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12/34关于汉族地区佛教寺院向全国和地方佛教协…  相似文献   

4.
智能在《觉群》2004年第三期撰写文章,认为作为介乎都市寺院与山林寺院之间的郊区寺院,它都具有都市寺院与山林寺院所共有的特征,但是又有区别于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信徒素质、管理几方面来看,郊区寺院不应盲目模仿都市寺院的管理模式,也不应随意照搬山林寺院的管理条文,而应该及时确立自己的定位,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种理念和方法是建立在管理要素基础上的,是因寺而异、因需而异。结合郊区寺院的固有特点,当代都市中的郊区寺院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确立切合实际的寺院管理理念,理智…  相似文献   

5.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0):17-21
古印度寺院教育的兴起佛教的寺院教育制度兴起于古印度。大约在佛陀圆寂500年后,随着寺院和石窟寺的不断修建开凿,寺院逐渐成为僧人生活和学修的主要场所。经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徒们的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寺院教育体系。寺院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佛教经律论三藏。寺院的教学方式,为讲经、诵经、辩经、著述和禅观实修的有机结合。不过不同的寺院在学修方面各有侧重———有的偏重义理学习,有的偏重具体修证,有的则力图学修并重、均衡发展。学僧们除集体和个别听受三藏经典外,获取和验证所学佛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立宗…  相似文献   

6.
"住持"在佛教经典中原是护持、传承佛法之意,到了北宋中后期始成为寺院首脑的职位称谓。南宋初年,在政府行政命令影响下,以"住持"指代寺院首脑成为普遍惯例。晚唐五代宋初禅宗所说"住持"原指禅寺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并非寺院职位;随着"住持"名位化为寺院首脑的职名,领导禅寺的长老也被称为"住持"。  相似文献   

7.
山西,历史悠久,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位于交城县城西北十公里石壁山中的玄中寺,就是一座具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古老佛教寺院。玄中寺,又名永宁禅寺,面积六千平方米。古寺座北朝南,翠柏环布,面临石壁溪涧,背靠龙山主峰。由于青环拱列。  相似文献   

8.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4,(2)
正到寺院上香是佛教徒表达信仰感情的方式之一,成为佛教徒走进寺院、亲近三宝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到寺院烧香的信众或热心人士由于缺乏引导,对烧香的真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对属于文保单位的古建筑群寺院造成安全隐患,并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成都文殊院自2004年以来,一直倡导来寺烧香人士"文明敬香",提倡鲜花供佛。近10年来,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22,(10):88-88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在全国首创生态寺院标准化建设,2019年出台全国首个《生态寺院建设规范》地方标准,2020年上升为省级标准。安吉县持续推动生态寺院标准化建设,具体抓了三方面工作。一、突出建管并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特色场景坚持规划制度性和规范引导性相结合,推动生态要求贯穿宗教活动场所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土地是寺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据山志、寺志、地方志中的相关资料,统计了南京以及其他部分地区的寺院土地占有情况,统计出了寺院土地在全国土地量中的大致比例。结合相关文献,推测了寺院土地增减变化的原因,并依据明代寺院土地占有情况,认为明代的寺院经济没有出现特别影响国家经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30日,四川省佛教界向"4·20"芦山地震部分受灾寺院灾后恢复捐款仪式在芦山佛图寺举行。仪式上,四川省佛协向雅安部分受灾寺院转发了省内各大寺院及佛教四众弟子的捐款。省宗教局副局长杨伯明、一处处长周小鹰,省佛协会长永寿法师、副会长意  相似文献   

13.
寺院聘律师     
《法音》1988,(3)
四川省红原县麦洼寺院聘请律师担任寺院的常年法律顾问,喇嘛们学法、守法、依法管理寺院。红原县是藏族聚居区,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全县二万八千多人口中就有一千六百多个喇嘛。麦洼寺院是红原县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寺院,现有喇嘛七百零一人,其中有一百人常住寺院,寺院住持谢拉甲木参活佛深受政府民族宗教政策的鼓舞,同时也感到,向喇嘛们宣传政策法律,依法办事,是管理好寺院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他在去年向县司法机关法律顾问处提出了聘请律师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9)
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的福建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贞元五年正干禅师开山后,至明神宗年间,列代名僧辈出,有圆悟、费隐和隐元等诸师,尤其是隐元禅师于清顺治年间(1637),东渡扶桑远播宗风,是日本黄檗宗的创始人,至今所属寺院有500多座。在国运昌隆之际,由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任名誉主席的修建委员会,于1989年成立。在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关怀重视下,修建工程顺利开展,至去年已完成劈山开坡5000多立方米,改向水道(朝西)长200多米。场地瞻瞩远大,环境尤为观止。今年春,印尼居士陈德发先生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已建成的法堂、厢房、大寮和第一期工程后,对西禅寺谈禅法师捐资修建的法堂,能保留宋代旧观深为赞叹,对劈  相似文献   

15.
四川新都县宝光寺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全寺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占地约一百市亩。整个寺院的建筑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显得格外宏伟壮观,清净优雅。该寺从一九八三年七月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落实管理体制以来,僧人们心情舒畅,积极性高,寺院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年来,宝光寺佛教协会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16.
寺院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寺院诞生的那一 天起,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寺院管理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如何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既是寺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对寺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当前重点要…  相似文献   

17.
普正 《法音》2001,(8):45-49
韩国是一个佛教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国家,在韩国的文物和宝物中,据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佛教文物,而大部分宝物都保存在寺院里,寺院的建筑更是韩国建筑艺术的精髓。虽然因宗派的不同,各寺院的建筑各具特色,但它们主体上都保持了佛教传统的建筑风格。  如上文所述,韩国天台宗重兴仅有几十年的时间,此前500多年,韩国没有一所天台宗的寺院。但在重兴至今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天台宗在韩国建起了两百多所寺院。在韩国佛教圣地中,天台宗寺院以宏大庄严著称。赵朴老1993年访问韩国参观釜山三光寺时,惊叹地说:“看了三光寺,才让人领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自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藏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藏区许多久负盛名的寺院周围云集了大批的朝圣香客和商贾游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以寺院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宗教经济集镇。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张蕾蕾 《法音》2015,(2):44-46
<正>一、研究之开创寺院经济,可谓是佛教存续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其作为一个学科问题被提出和关注,则仅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陶希圣先生为首的一批社会经济史学者在整理古代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寺院及其寺院经济已经成为能与国家力量相抗衡的势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发现让陶希圣及其弟子进行了相关探索,1934年至1937年  相似文献   

20.
抚州市佛协组织僧尼赴福建寺院参观考察本刊讯1997年1月28日至2月2日,抚州佛协组织了全区11个寺院的僧尼即寺院负责人赴福建寺院考察。期间重点考察了该省建欧县光孝寺、南平市明翠寺、闽候县雪峰寺、福州市西禅寺、莆田市广化寺、泉州市承天寺、夏门市南普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