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温州宗教现状看宗教的世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实地调查材料揭示了新时期温州宗教的发展和重大变化,指出在经济体制急剧改革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教徒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更关注物质世界和世俗利益,宗教保守主义和禁欲主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并指出在市场经济和世俗文化的冲击下,宗教自身水准下降,内涵和灵修削弱,宗教道德滑坡等消极腐败现象。文章还针对温州宗教现状及其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当前宗教的客观性、重要性、排他性等特性,并援引联合国的有关材料和国外一些神学家的看法,说明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尊重事实的做法;同时对照欧美的宗教实际情况以及欧洲的政策转型倾向,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的实践也足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根本上来说,宗教问题关键是个群众问题。这是因为,宗教源远流长,传播广泛,信仰者人数众多。因此,只有深入把握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才能正确对待信教群众,才能科学认识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一建国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社会和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宗教政策,宗教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系统地阐明了社…  相似文献   

4.
苟波 《宗教学研究》2005,1(4):23-28
神仙形象源自于早期神话和信仰中的"神"的形象.因此,早期的道教神仙被描绘为生活在远方异域,与凡人完全不同的特殊群体.随着道教神仙观念的发展,道教的神仙形象也在逐渐"人性化":神仙逐渐摆脱了过去的神秘色彩和"非人"特征,较多地吸收了"人"的形象特征.宋元以后,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显著.神仙形象中"神"的特征进一步减弱,而"人"的因素、特别是普通人的特征日益明显.我们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小说中神仙形象的比较,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变化.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也试图探讨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对神仙形象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神仙观念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神仙形象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近20-30年来,西方宗教社会学界被一场声势浩大的世俗化论战所占据。这场论战表明,世俗化理论本身包含有多个维度和若干核心范畴,其作为有效的分析性遗产,依然为思考和理解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提供着最基本的洞见。以此为契机,欧美宗教社会学界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的研究议程,他们致力于超越这场论战,不再试图预言宗教的生或死,而是关注在不同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下,宗教与现代性的种种互动模式,此即多元宗教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略论宗教世俗化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宗教观念,导致宗教神圣性逐渐衰退,亦即世俗化.这使得传统的宗教价值体系正日益减弱,并进而对宗教的社会功能演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郑筱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宗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语境下对世俗化的多种界说、世俗化的表现和影响、如何认识和看待宗教世俗化与反世俗化理论(如宗教化、神圣化以及对世俗化理论的批判等)以及世俗化的未来走向等等.为此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教授、美国Boston大学Robert P.Weller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范丽珠教授一起对话宗教与世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西道堂看宗教如何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秦惠彬六月下旬我们一行数人应教长敏生光先生之邀,在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的安排下,赴临潭对“西道堂”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学术考察。我们先后考察了和政治子街、临潭城关、长川、尕路提、卓洛,合作城关,碌曲城关,临夏城关等地。...  相似文献   

9.
高师宁 《天风》2008,(17):34-35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个月来,从国家最高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到第一次举国为遇难的普通民众降半旗志哀;从各大公司的慷慨解囊,到残疾乞丐的倾其所有;  相似文献   

10.
晚清中国社会存在多种宗教及民间信仰,均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产生社会影响,发挥社会作用,政府一般采取不多干预的政策。戊戌变法时期,庙产兴学运动兴起,后在张之洞《劝学篇》的提倡下得到一定发展。及至清末新政,清政府下令制定新的学制,无论是张百熙制定《钦定学堂章程》,还是1904年颁布《奏订学堂章程》,都有庙产兴学的相关规定。庙产兴学的过程伴随着清政府加强对社会控制的过程,打破了旧有的社会权力结构,引发若干社会问题,僧俗矛盾激增,地方民变毁学不断,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性。1905年,清政府发布保护庙产的上谕,庙产兴学运动在官方层面上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区域是宗教斗争的重点区域,基督教和本土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教会和政府的斗争错综复杂。在这一背景基础上,分析德国统一前后的宗教生活对于认识德国的教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这需要借助不同时期宗教信仰的成员比例和做礼拜的次数的调查。通过德国的ALLBUS数据库,可以得知,基督新教教徒宗教热忱普遍低于天主教教徒。西部德国信教人数基本没有变化,占人口的80%左右,而东部德国无神论者则占到了70%左右。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不同路径的宗教世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香港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香港的庙神信仰突然被抛入岁月的激流中,披在现实表面的神圣面纱颓然落下,没有诸神祝福的世界蓦然出现.在蹒珊走入现代的过程中,香港民间的庙神信仰,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特别是1928年《华人庙宇条例》的颁布实施,更使庙神信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华人传统信仰不得不开展各种世俗化的尝试,力图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本文力求较清晰地整理出香港地区华人传统信仰和宗教的世俗化线索,分析庙神信仰在居民生活中曾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开埠后所受到的、来自香港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西方法律语境下,华人传统信仰和宗教与西方一神宗教所遭遇的不同命运,并对在此特殊历史境遇上建立的、别具特色的香港地区传统宗教管理体制,进行全新的检讨.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中国社会存在多种宗教及民间信仰,均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产生社会影响,发挥社会作用,政府一般采取不多干预的政策。戊戌变法时期,庙产兴学运动兴起,后在张之洞《劝学篇》的提倡下得到一定发展。及至清末新政,清政府下令制定新的学制,无论是张百熙制定《钦定学堂章程》,还是1904年颁布《奏订学堂章程》,都有庙产兴学的相关规定。庙产兴学的过程伴随着清政府加强对社会控制的过程,打破了旧有的社会权力结构,引发若干社会问题,僧俗矛盾激增,地方民变毁学不断,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性。1905年,清政府发布保护庙产的上谕,庙产兴学运动在官方层面上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道教仙境观念世俗化的几种基本表现方式,如仙境地理观念的改变、仙境的象征化和美学化以及这类变化中的道教观念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留下的明显痕迹。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道教宗教观念在世俗化大趋势下所产生的种种演变以及随之而来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三大宗教中包含着大量描写人的生理苦痛、消除人的生理苦痛等承诺、方法,以及在天国、天园和佛世界等理想社会中人所具有的美好生理特征或者对人生理需求的圆满满足,以及在地狱、火狱等世界中更大的生理痛苦,这些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对自身生理不满的民众,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人的生理特征构成了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生理根源。认识和研究宗教的生理根源,对于加深对宗教的认识,建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俗化”一词溯本追源,应该从19世纪初德国教会由原来封建主给予教会的地区被划给法国。从此以后,教会就丧失了极大的政权和地区管理权。所谓俗化思想,是指与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有关的反教权运动,就是取消教会的价值体系而建立起世俗的价值体系。至于“现代”一词,作为一个概念,应该说是起源于中古时代也是在早期启蒙运动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宗教世俗化的几点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有种观点认为宗教世俗化是宗教衰落的表现,其实不然。宗教的世俗化有多重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世俗化的几点全新的阐释,说明宗教的世俗化不仅是宗教发展的新契机,而且还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充当了并继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即:宗教对道德控制功能的作用;宗教——尤其在特定宗教的内部,对于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的重新发现;宗教对于社会革命的作用力。通过论证,可以看出宗教世俗化对于社会的作用客观存在,并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被赋予许多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陈麟书宗教历来都是适应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初民的原始宗教,经过古代和中世纪农牧业文明社会的古典神学宗教,一直到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宗教世俗化趋势发展的变化,宗教的这种基本历史形态的变化,就是宗教不断适应社...  相似文献   

19.
蒋陶然在《中国天主教》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认为如今传统宗教所支持的价值观、所实行的教阶制以及教会在司法和国家大事方面曾经享有的无上权利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教会在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显的无足轻重。可以说,现代或俗化生活干扰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俗化运动使人们公开反叛宗教的教义良知和道德观念的约束,教会所依存的传统环境濒于崩溃。面对这些问题,教会应给予积极的应对:首先,应该深入挖掘教规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来巩固自己的信仰;其次,应该利用历史上宗教对国家的贡献来激发自己的宗教感情;再次,应该利用宗教改革来唤起宗…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核心目标,又是当前宗教界所努力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学界、政界和宗教界对这一问题讨论热烈。本文首先对这一讨论作宏观的概括与分类,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六种类型。然后针对第三层次中的第一种类型,即宗教形态分析法,来论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适应,并总结、剖析这一适应所包涵的四个基本特性,亦即:必然性、全面性、层次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