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德育思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古代农耕文明的“早熟”,使中国社会带着氏族制的脐带跨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特有的宗法制与宗法观念,使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以宗法伦理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这一特征充分地表现在中国德育思想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是我们对它进行考察时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前提。中国德育思想的历史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先秦、汉唐、宋明、明清之际以及清末等五个历史阶段。它们前后相续、交互更替,体现了各种德育思想的辩证运动。这也可以  相似文献   

2.
孔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原则是“损益”,对传统思想的“损益”,是为了宗法等级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损益”思想原则对我国封建社会有极大影响。孟子、荀子损益孔子思想,发展了儒学,董仲舒适应封建大一统的客观需要,对孔学损益而非改铸。宋明理学仍是传统儒学的损益,它在理论上增益新的内容,却减少了民主性的精华。“损益”原则的长期发展,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特点。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儒学的损益,有维护旧制度,又作某些改良的总倾向。封建后期,儒学虽在思辨方面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巨大影响,但某些进步因素和民主性精华已丧失。直到五四运动,才彻底反对宗法制度,完全摆脱孔学“损益”观的束缚。但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力量异常强大,至今仍有反封建思想的艰巨任务。由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已不存在,儒学失去了依据,不能再予“损益”,今日再提倡新儒学也是行不通的。对于历史上的孔学“损益”原则,要科学地、历史地分析;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同真正的变革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婚姻道德生活一直处于封建宗法道德的束缚中。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传入,引发了中国传统婚姻道德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为从追求家族利益到追求爱情的婚姻目的转变;从包办婚姻到婚姻自由的婚姻观念转变;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夫妻关系转变。但这些现代婚姻道德元素的出现,并未改变传统封建宗法婚姻道德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论《管子》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戴吾三《管子》书中有一套明确而完整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这些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反映春秋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特点,对拘于礼制等级和宗法封建的西周城邑营建制多有批判,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一、城...  相似文献   

5.
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最近转发了浙江省委整党办公室关于温龄县委结合整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动和依靠群众,坚决取缔封建迷信和封建宗法活动的报告和按语。中指委办公室要求各地农村在整党中要注意切实解决这个问题,迅速刹住封建主义流毒复活、蔓延的歪风,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扬弃或批判继承中,很少注意它的“齐家”思想。言之者,往往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为名,一言以蔽之地加以否定。近几年来,有人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在自己的著述中,肯定了儒家“齐家”伦理思想中的某些积  相似文献   

7.
佛教从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释迦氏也被中土群众接受并奉为圣人,与中土孔子、老子并称“三圣”,佛教与儒、道两教并称“三教”。因而佛教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终身注重家庭教育。他要曾家子弟在修“心”、修“身”、修“行”上砥砺磨炼,以成“贤人”,达“家道长久”之目的。曾国藩带有浓厚封建宗法意识的家教思想在今天已不完全适用,但其表现出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仍具强大之生命力,当为今人所借镜。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德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学林立,诸子百家争鸣。教育家们在教育实践中,相互否定,又相互吸收,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理论,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德育思想的基础。 一、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先秦百家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 儒家主张德治、仁政、礼治,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中的首位。他们突出德育在维系以血缘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儒佛的德育目标具有超越性、可能性、实践性的特点.从比较的角度阐释儒家和佛教的德育目标,对于认识中国传统的德育和汲取现代精神文明的思想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代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宗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代呈现的总特征是继承传统与变革开新并存,具体表现为保守与变革的矛盾交织特色,对封建纲常礼教及其养成教育方式的反思批判,以及更新民德实现救国强国和民族振兴。而现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宗旨则逐渐向德育为先、诸育协调与人才强国转化。  相似文献   

12.
李竞恒 《孔子研究》2023,(5):99-105+159
孔子教授门徒,并非只是后世意义上的“教育”或“教学”活动,孔门本身就是模仿封建时代君臣、宗法关系建立起来的小共同体。孔子“师”的身份,最初源自掌管领土、属民、军队的封建贵族,此类“师”在金文中多见。“夫子”之称,也源自早期军事贵族,周代多有领主被称为“夫子”。“弟子”,则源自宗法组织中有血缘关系的子弟,和宗族首领之间为君臣关系,而弟子称“徒”,也源自封建时代步行的宗族子弟。弟子加入孔门,行“委质”之礼,也是封建时代封臣对封君效忠的仪式,弟子之间的关系则模仿西周宗法血缘称“朋友”。束脩并非只是简单的“学费”,而是共同体成员同食的祭肉。君、亲、师有着共同的来源,封建宗法组织的“君”从血缘而言作为父家长是“亲”,作为首领又掌管领导和教化功能,角色为“师”,孔门则是以模拟血亲的关系,实现了君、亲、师合一的新方式,发展出适合新时代的共同体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学术研究》1964年第2期报道了广东史学界关于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問题的討論,并刊載了李蔭农的《中国农民不是以封建思想来反抗封建統治的》一文,这里分别摘要如下: 广东历史学会于3月3日举行的历史主义和阶級观点問题讨論会,着重討論了起义农民有无自己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和农民起义的目的是什么两个問题。关于起义农民有无自己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問题,許多人不同意蔡美彪关于历次农民起义只能以封建的網紀、理論来反抗封建統治、起义农民領袖只能以封建的思想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見。他們认为,农民是有与封建地主阶級思想相对立的思想和理論,农民起义是以自己的思想和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有的同志說,从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那么造型艺术的象征意义就成了这个艺术品要表达的主要精神内涵。中国封建建筑是世界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谈城市建筑的象征意义,不可避免的要谈一谈中国封建建筑。封建文化通过建筑这种载体传达室着它的一些理念,建筑是封建文化的一种具向表达方式。西方建筑的象征意义和东西的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它们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造型来表达自己的一些主题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所阐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事实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路径,影响甚巨,本文针对其中所蕴舍的德育思想展开讨论,试图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等角度揭示其思想特点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6,(2)
最近,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当地有些群众把封建迷信活动、封建宗法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混为一谈,对宗教信仰中的一些问题也认识不清,要求本刊给予解答。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有关部门,编写了这篇解答。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林彪、“四人帮”连同他们制造的封建法西斯主义,已经受到人民的无情判决。但是,人民不仅要判决历史的结果,而且要审查它的原因;不仅诅咒林彪、“四人帮”及其罪恶,而且要找到产生罪人的罪恶之源;不仅要指责专制的严冬,而且要奔向民主的春天。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锐利武器,从现存的经济关系和政权结构中,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找出民主生活不正常的根源,搞清林彪、“四人帮”是采取何种途径,利用何种客观根据兴风作浪,推行封建宗法专制的。在此基础上,吸取教训,改革不合理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以利于促进生产力飞速发展,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思想史中,德育思想极为丰富,且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它一直从属于中国教育思想史或中国伦理思想史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这种格局,限制了中国德育思想的发展。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总  相似文献   

20.
<正> 自孔子成为宗法礼学祖师以后,墨家墨子、道家老庄、农家许行与前期法家,都先后起来反对宗法礼学。墨子是积极地反对宗法礼学的,老庄是消极地否定所有宗法礼学的存在的,许行更是反对宗法礼教中居于主要地位的君臣民的不平等。前期法家坚决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后期法家韩非师事荀况,是在批判儒家中继承其“三顺”思想的。所以如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围绕儒家礼学来展开争鸣的,也不会远离历史事实。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鲁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国,独备有周礼。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