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馗神话的由来及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钟馗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关钟馗的戏曲、小说,有明代杂剧《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小说则有明朝《钟馗全传》、清代《斩鬼传》和《平鬼传》。钟馗是民间宗教中捉鬼、啗鬼、驱鬼逐疫的神祇。 钟馗并非实有其人,其由来可能由逐鬼法器“终葵”而来。“终葵”为逐鬼之物,被取为人名作辟邪之用,而演变为真有钟馗其人的附会,是有可能的。此外,钟馗的可怖造型,除了在驱鬼意义上收到以恶制恶的效果外;其丑恶的外貌,亦有可能源自傩仪中的方相。这个推论有其历史背景,因为钟馗在传统的宫廷傩与民间傩中,都扮演的人格神的角色。其貌寝之造型,源自傩仪主持方相,亦有可能。另外,钟馗与门神神荼、郁垒,更有着一脉相连的降鬼属性。 无论钟馗是否源自“终葵”、方相,抑或是神荼、郁垒,又或者是三者的融合;钟馗在小说、戏曲中,都保持了貌寝、正气凛然、为民除害的特征,因而广受百姓拥戴,而钟馗神话亦得以历代不衰。  相似文献   

2.
上古“鬼”“神”的分别是:“鬼”指人鬼,其他为“神”。《易经》有“鬼”字无“神”字,并非没有神的观念,而是没有“神”的概念。《易经》的“天”“帝”即神。“天”是至上神,即超凡存在者;“帝”与“天”同义,同位同格。“天”“帝”不仅是至上神,而且是唯一神。蓍筮不是超凡的,而是超验的,即人的一种超越经验世界而通达超凡者的努力。《易经》的超越观念存在矛盾:一方面肯定帝王的超验性、神圣性,另一方面又解构帝王的超验性,否定帝王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3.
寓言两则     
正勤奋之神与懒惰之鬼传说盘古开天地之时,勤奋之神在世间遇到了懒惰之鬼。勤奋之神对懒惰之鬼问道:"你是谁?你怎么看起来愁眉苦脸、灰心丧气、疲惫不堪,一副倒霉相呢?"懒惰之鬼说道:"我是懒惰之鬼,天生一副倒霉相,我一来到天地世间,就给天地世间的万事万物带来了失败、灾难与不幸,万事万物都讨厌我远离我,我每天心情纠结,总是愁眉苦脸、灰心丧气、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4.
正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神祇信仰要介绍春秋战国时代的无神论思潮,首先要明白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都信仰着哪些神以及如何信这些神。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普遍信仰着天神、地祇(地上的神)和人鬼(即人死后所成的神)三大类为数众多的神祇。天神最重要的是"帝"或称"上帝""天帝"。大约由于帝在天上,所以帝又往往被称为"天",就像当时把泰山神称为"泰山",把黄河神称为"河",后世把韩愈称为"昌黎"  相似文献   

5.
人死不为鬼     
(原文)世谓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试以物类验之,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有以验之?验之以物。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世能  相似文献   

6.
“魂、鬼、神”三个词在西双版纳傣语和德宏傣语中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可以断定这三种观念是原始傣族共同的原始宗教观念。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傣族佛教在文字和教义上都有比较大的区别,本文论析了傣族的原始宗教“魂、鬼、神”的产生早于佛教,并根据语言学和民族学的证据,认为“魂、鬼”观念的产生至少可以上推到原始壮傣民族,“魂”的观念至少可以上推到原始壮侗民族  相似文献   

7.
鬼与地狱在生死轮回的六趣———六道中,鬼与地狱,是六趣中不同的二趣。鬼与地狱,可说是古代极一般的信仰;在佛法传来以前,我国也早有了鬼与近似地狱的信仰。佛法传来,在重信仰的民间佛教中,鬼与地狱有了混合的倾向。特别是盛唐以后,佛教偏重实行,法义的理解衰落,传出了国人自己编写的经典,鬼与地狱被混合为一,成为民间的信仰。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如魑,魅,魍,魉,魃,魈等,或是山精、木怪,或是灾旱、疫疠的厉鬼;有关天象的,称为神。人类是聚族而居的,最初想到的,死是回到(民族)祖神的所在(“帝所”),如文王的“在帝左右”。但知识渐增,自身的…  相似文献   

8.
有句谚语说得好:“信神有神在,不信是泥块”,说明神与鬼的偶像是人们自己塑造的,自己塑造了“偶像”,却又被“偶像”所奴役,这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精神枷锁,因而酿成了诸多人间悲剧。 这里讲两则小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本村诊所收治过一名狂躁型精神病人,她一天到晚惊魂不定,大声叫嚷床前、窗外有鬼。医生给其大剂量施用安眠镇定的药物,然而疗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毛佑全本文认为,居住于滇南山区从事稻作农耕的哈尼族所信奉的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其迷蒙、杂芜的神灵观念,除天上至高无上的天神“摩咪”之外还可分作三个层次:①卫护躯体的灵神;②无恶不作的鬼;③善恶兼施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那马人的山灵崇拜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论述了那马人山灵崇拜产生的原因及其经历了山鬼──山神鬼──山神三个顺序相承的发展阶段,认为那马人宗教观念中由鬼到神,由自然神向社会神,由自然崇拜向偶像崇拜的演变过程是同那马人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