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和非存在的矛盾是以过程方式出现的事物所固有的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作为运动和发展的学说,应当重视对这对范畴的研究。所谓“存在”,就是“有”,这是事物的自我同一、自我保存的性质和趋向;所谓“非存在”,也就是“无”,它是事物自我否定、自我分解的性质和趋向。存在和非存在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内在包含着的矛盾。在事物的存在之中就包含着非存在的因素;同样,在具体某物的非存在之中也包含其存在因素。二者的性质既正相反对,又内在统一,它们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认识和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有的把对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和“具体分析”等同或并列起来,甚至把它说成是实践的基础。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首先,把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作为认识的基础,是不符合人类认识运动发展过程的。人们要完成一个认识过程,必须经过两次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生产上常常会碰到一些关键问题,困难问题和一些“扎手”、“挠头”的事。这些都是生产中的矛盾。正如毛主席所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就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我们只有不断地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厂水泥窑的小时产量在1953年开工生产时只达到原设计能力的百分之八十,现在已达到原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一百九十  相似文献   

4.
一毛主席教导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作好任何工作,就必须善于不断揭露矛盾和正确解决矛盾。售货工作中也存在着种种矛盾,我通过《矛盾论》的学习,初步分析了这些矛盾,摸出了一些规律,从而大大地改进了工作。当我刚开始学习《矛盾论》时,曾经简单地认为,售货过程中存在着的只是买和卖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想法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译自作者所著的《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一书,该书共三章:一、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的本质,二、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表现的各种特点,三、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这里选的是第一章中的一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辩证矛盾是现象和事物中内在地相互制约着的力量和趋势的统一和斗争,它的本质是通过一系列业已定形的范畴如“矛盾”、“对立”、“差别”、“冲突”等揭示出来的。“对立”是指矛盾的每一个方面,“矛盾”则指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对立”表现为矛盾在成熟程度和强化程度上不同的两个阶段。“差别”可以转变为“对立”,“对立”也可以转变为“差别”。“矛盾”与“冲突”不同,“矛盾”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冲突”只是在旧质态向新质态的过渡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时刻才能来临。也不能把“矛盾”和“不相适应”等同起来。矛盾既可以表现为相适应的时期,也可以表现为不相适应的时期。辩证矛盾的特点就是对立的方面、趋势的统一和相互制约。对立面统一是辩证矛盾的最重要的特征。“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同一”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对立面的同一”是指对立面相互转化,而“对立面的统一”则指内部对立面的相互制约、一致、同一和均势。对立面的统一不能与对立面的斗争、相互否定分开。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对立方面和趋势的斗争是发展的动力。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但不能把列宁关于统一的相对性这句话运用到辩证矛盾的一切形式上去。对立面的统一要求以事物和现象发展中的一致、平衡或稳定的因素为前提,这种统一是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但是作为对立方面和趋势相互制约的统一就不是暂时的、易逝的。辩证矛盾的最重要特征是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但应该注意到,不是一切对立面都能相互转化。辩证矛盾的每一个对立面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方面的作用是要保持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状态,另一个方面的作用是要消灭这种状态。一个表现为肯定的方面,另一个表现为否定的方面。但这种划分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同一个方面在一种关系里、一种意义上既可以作为肯定的因素,也可以作为否定的因素;既可以起保守作用,也可以起革命作用。矛盾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发生或形成、发展或积累、克服或解决。因此,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它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032)杨秉辉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又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切事物”当然也包含...  相似文献   

7.
矛盾的层次     
矛盾至少有四层含义。 一、矛盾的实体性:异与同即差别与同一。两个或多个在实体(基质)上不同相异的规定性,就是矛盾的差别性。规定性之间的接触、联系,则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差别性与统一性是一切矛盾存在的本源与母体。 二、矛盾的作用性:分与合即排斥与吸引。排斥性与吸引性是两种趋势或倾向,属于作用、运动范畴,这两种对立倾向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互补,互映性,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就是一切事物运动的原因,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三、矛盾的活动性:斗与和即斗争与和谐。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碰撞、冲击的活动,是矛盾双方之间的排斥与吸引相互作用中的激烈紧张状态。和谐性是矛盾对立双方之间—种搭配、调整、推拿、摩擦、抚摸、按摩、渗透、贯通的活动。它起着调和与妥协的作用,使矛盾双方不因排斥过分而决裂。斗争性与和谐性不仅能推动事物变化发展,而且还能产生新事物。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和革命行动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所说“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就是要求人们善于去揭示客观事物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 理学奠基人二程,在他们的形而上的理学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值得批判地吸取和正确地阐发。程颐指出:“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待,生生之本也。”(《伊川易传》三)这是程颐对辩证法思想的纲领性的阐述。“天下无不二者”,言“天地间皆有对”(《遗书》十五),即天地间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或两种对立势力,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一与二相对待”,是说统一物中的对立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辅为用的。说明统一与对立的相互关系。“生生之本”,指对立物中的阴阳对立及其交感作用,是生生变化的源泉,说明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二程对辩证法的主要贡献,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刊发表李勋的《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不应属于矛盾的普遍性》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其中大多数是和李勋同志商榷的。一些来稿认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矛盾的普遍性的两种含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是就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矛盾性质的普遍性两方面而言的。  相似文献   

11.
一、对立同一律是辩证思维的根本规律 对立同一律是辩证逻辑的最根本的思维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4、281页。重点是引者加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一个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方面。我们观察问题,处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认真地去解决矛盾。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又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一分为二,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一个根本方法。近几年来,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活学活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过程中,把一分为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应用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到做政治思想工作、练兵、打仗、搞技术、开机器、种庄稼、做生意、教学、治病、打球中,改造自己,做好革命工作。一分为二的思想已逐步为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所掌握,成为他们手中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9,(1)
“空”是佛教哲学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概念,也是历来(包括时下)误解最多、歪曲得厉害的一个概念。“空”不是否定事物缘生幻有的事实,说“空”即是“运动”,也许会招来异议。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和战略战术思想,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去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的伟大典范,并且体现了世界观同方法论的高度的统一、一  相似文献   

15.
曲世宇 《法音》2003,(7):42-45
一、什么是业业果思想是佛教整个因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俱舍论》中说,世界的种种差别都是由于业的作用而产生的。佛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所谓有果必有因。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因果的存在,客观事物如此,主体生命也不例外,这就是现在人最不能理解的业果轮回。为什么有人聪明绝顶?而有人却愚笨有加?为什么有人大富大贵?而有人却贫困交迫?为什么有人在孩提时代就表现出艺术家的天赋?而有人却先天残疾?所有这一切的不平等难道是偶然的吗?佛法认为绝非偶然,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业”的不同而产生。既然业的力量如…  相似文献   

16.
一辯証唯物主义認为客观世界是充滿着內在矛盾的,不认识事物的內在矛盾运动,就不可能認識它的运动規律,因为規律是反映事物的內在矛盾的?杂诮浖靡幝傻难芯?也完全应該是这样说。經济規律反映經济过程中的內在矛盾,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經济規律呢?这种矛盾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还是在發展途中才产生的呢?毛主席在“矛盾論”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解答这一問題的鑰匙。毛主席把矛盾的普遍性概括为两方面;(一)矛盾存  相似文献   

17.
不能笼统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徐必珍,刘怀玉:矛盾在不同领域物质运动形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从一般意义上说,“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无疑是正确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但是,据此就简单地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完全的、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要科学地确定何者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从分析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的各种矛盾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从中找出一个带根本性的矛盾,即能够对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决定性影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庄子“齐物”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齐物”,是庄子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一般认为,“齐物”就是抹杀事物之间的一切差别。这种解释,并不符合“齐物”概念的原义。一般对“齐物”概念的误解,关键在于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态度之间的区别。庄子“齐物”概念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的态度,而不是一种有关对象的事实判断。“齐物”,强调的是事物的存在在价值意义上的齐一性,并不否认事物在实存意义上的差异性。《庄子·秋水》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已。”贵与贱,即是一种价值的尺度。庄子哲学的根本精神,是要返归自然,实现人的自由。在庄子看来,人之所以不自由,乃是因为总在其自我意识和行为中表现一种不自然的、人为的东西。这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馬克思主义的唯物辯証法学说指明,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內部的矛盾,事物發展的根源就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茏诺亩粤⒚嬗纸y一,又斗爭,一切事物都在对立面的統一和斗爭中發展和变化。这个对立统一的辯証規律是表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規律。毛澤东同志在“矛盾論”中说:“按照唯物辯証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級之間的矛盾,新旧之間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發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謝。”毛澤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論文中間闡明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区別,并从而进一步闡明了矛盾推动着社会發展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