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特性,便是古今中外多种思想互渗交织。回族知识分子在新与旧的抉择中亦面临如是境况。光绪三十二年北平王宽阿訇鉴于“各地礼拜寺附设之经学,教学方法陈旧迂拙,事繁效鲜”提倡经堂教育改革,“自是厥后,各地回民莫不闻风兴起。至今流风所被,全国各地凡有回民之地,几乎莫不有回教小学之设”,顾颉刚先生将其称之为“近代回教徒第一次自觉发动的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2.
严锡禹 《天风》2022,(10):20-20
再来看"论智".陈金镛首先从非基督教人士引黑格尔和幸德秋水思想为据入手,批评他们排斥宗教,排斥信仰,他们的智慧"自下而来",不是真智慧,不足道也.近代西人的智慧,反不如我国程子的主张.所谓程子,即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两兄弟,他俩开创了宋代理学,直接影响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程子认为,人莫不有知,而物莫不有理,人要想达到知(智慧),非格物不可,这就是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格物致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就是四书中《大学》的根本思想.当然,程子所说的致知,并不是陈金镛时代从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那种知,而是"天地之高深""鬼神之幽显"之类宗教上的知.  相似文献   

3.
清代回民暨清真寺教领主要由主持寺务的三掌教、教授经学的阿訇以及门宦教主构成。雍乾时期,清王朝在回民基层保甲组织中委用教领担负社会治安即所谓"稽查约束"之责。然而随着甘肃新教阿訇苏四十三、田五等组织发起反清斗争,促使清政府对回民教领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身份、角色及其权限重加调整,使雍正以来进入保甲组织的教领重新回归到传统的回民社区即教坊。咸同时期,西北及云南各地回民开展反清运动,教领在组织与领导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清朝政府因之在相关善后中,竭力限制和削弱回民教领在基层社会即教坊中的权力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回族人在民间习惯上被称为回民。民间有句俗语:回民礼儿多。讲礼数、重规矩是回族民风的一大特色。没有礼儿、没有规矩、没有面子对于回民来说是非常的一件事,会被乡里乡亲笑话。过去,回民家庭非常重视"老礼儿"的传承,老礼儿的培养,从娃娃抓起。从刚懂事时开始,大人们便开始向孩子们传授回民的规矩。孩子们人生的第一课就是孝敬父母。从说话开始:称呼大人,不能说"你",必须说  相似文献   

5.
李虎群 《法音》2005,(7):28-32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是当时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他生长寒门,二岁丧父,五岁母亲改适,遂依外祖母于道庵;于十六岁出家受学,十九岁西方寺阅藏悟得般若玄旨,自此以迄五十九岁圆寂,四十余年间两次赴日,远游欧美,宏化南洋,举凡台贤禅净、法相唯识以及世间诸学,莫不以大悲之心、般若之旨统而摄之,洋洋乎成七百万言,三教九流无不旁涉。近代佛教风雨飘摇,太虚大师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而又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故大师一生以建僧为务。其核心就是他的僧教育思想,有大量的著述[1],…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四月云南省工业交通系統的評比大会上,昆明市回民工厂被評为1958年度省的先进单位。喜訊传来,全厂職工莫不欢欣鼓舞,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幸福的喜悅征服了每一个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充滿了对党的热爱,深切体会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回族人民才能有今天的光荣和幸福。过去,由于遭受反动統治者长期的压榨剥削,昆明市回民无論在經济和文化上,都是較为落后的。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小商小販,或者从事其他不固定的職业,无技  相似文献   

7.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  相似文献   

8.
极右分子马震武的罪行在报刊上公布以后,激起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广大回民群众无比的憤怒,从去年九月下旬开始,很多地方的回民都举行了座談会,紛紛揭发和批判了极右分子馬震武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罪行,各地伊斯兰教界中深入反对坏人坏事的斗爭,也在这个基础上随着普遍开展起  相似文献   

9.
岷县,故有临洮、岷州等名称,是甘肃南部建置较早的一座名城;历史上著名的秦长城西端终点就在县境内。岷县始有穆斯林为元末明初。明洪武十二年,沐英西征洮州十八蕃族,途经此地,即有众多回民定居于此’清兵入关后,在西北回民起义中,甘州回民丁国栋等曾至岷县,又有很多回民遗落当地,清同治年间及其以后历次的回民起义中,陇西、临夏、张川等地难民先后流落在这里定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回教民族说"自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入使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1])再继之以梁启超"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提出,并对其内涵进行定量分析——"中华民族"由单一民族还是融合民族构成?若由融合民族构成则有无"最重要之民族"以及"最重要之民族为何?"~([2])而后至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7)
正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号拙道人,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其弟子尊称为"深柳大师",也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此盖缘清末知识界对佛教兴趣日增,甚多人信仰由儒归佛,诚如梁启超所言:"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1]),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乃杨文会。杨文会的思想取向守持传统,即"教宗贤首,行归弥陀"。他学佛"启自马鸣(相传《大乘起信论》之作者);净土之缘,因于莲池;学华严则遵循方山,参祖印则景仰高峰"~([2]),因而具有诸宗圆融特征。在佛学义理方面,他主张"十宗"平  相似文献   

12.
王引之《易》学论著,今下所见以《经义述闻》卷1、2所载106条最为完整,其校释古义,旁征博引,辞旨明确,多有发明,后世学者,莫不奉为典要,推崇备至。今谨就《经义述闻·周易》"繻有衣袽"条之异说,略陈管见,冀于《周易》之经义研究,有小补焉。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回族文化运动中,有一位热心教育、主张改革、追求进步的教育家,这就是王宽。 王宽(1848—1919年)字浩然,行五,经名哈志·阿布杜·拉合曼;新疆维吾尔族称他为“白十阿衡”,即内地回民称他为“王五阿衡”(“白十”是维吾尔语“五”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肥城县回民一千一百戶,五千余人口。解放前他們的生活非常貧困,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回民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党为了扶助全县回民发展农业,仅去年一年就給回民买了不少大小型农具,价值一万○七百四十元,使回民在农业上有了迅速的发展,生活逐步上升。过去我县回民全是文盲,写信都找不到一个識字的人。现在回民适龄儿童都入了学校。政府在1957年用在回民文化教育上的补助費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九元,购买文俱乐品的补助费是二百五十元,医疗費一万六千元,使我县回民的文化获得空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1,(3):1-1
全国各地佛教协会、寺院,诸山长老,四众弟子: 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以"法轮"喻佛法,以"不杀生"为首戒。欣逢中华民族百年未遇之盛世,我佛教信众,莫不馨香祝祷国泰民安。 岂料"法轮功"起,逆缘陡生;李洪志出,噩梦骤临。何方宵小,竟敢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其"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法轮功"每每欺诓世人,世人遂因谈"法轮"而色变;"法轮大法"屡屡祸害天下,佛子竟因言"佛法"而蒙羞。这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佛法万劫难容的大邪恶。除夕万家团圆,"法轮…  相似文献   

16.
作为蜀籍著名理学家,张栻继承其父张浚"蜀洛会同"、"忠孝传家"的家学传统,对传统孝道思想予以承继与发挥,使其孝道思想呈现出鲜明的理学特征。作为忠孝两全之典范,他不仅积极阐发孝道思想,乃至将其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还自觉躬行其于治家、为官之中。张栻指出,守身为事亲之本;孝子之心,莫不以尊亲为至;仁莫先于爱亲;若(父母)不幸而有悖于理,害于事,则当察而更之,等等。这对巴蜀孝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乃至巴蜀地区文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改来改去最后叫“回民学校”在北京市回民聚居的牛街地区,有回民饭店,有回民医院,还有回民学校。饭店和医院门前的牌子,也许“多年一贯制”,而这所学校的牌子却换了又换:成达师范、回民学院、回民中学、回民中学分校、六十八中学、首都中学、一三五中学、回民学校。这所学校,8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是事出有因。且说这最后一次更名:1985年1月,根据北京市回民群众和回民学校校友要求,经中共北京市委讨论决定,又经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于1985年8月挂出了“北京市回民学校”的牌子。这一挂,就是20年,是这所学校使用时间最长且延用至今的校名。一所…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中期,也是鲁西一带最困难的时期。这里的回民同胞约有十万人,家家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当时泰西有党领导下的回民抗日大队、回民联合会,当他们看到抗日家属和回民子弟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便建议办个回民抗日学校。上级采纳了这个意见,于1943年下半年开始筹办一处回民抗日高小(也曾叫“文工团”),经上级拨款支援,于1944年下半年招收了一批抗属和一部分贫困的回民子弟入校读书,服装、生活以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2,(5):5
时惟佛诞吉日,普天同庆。各国大德群贤,云集香江;赏紫荆之幽香,品文化之多元。秉承佛陀遗教,广开法筵;再启佛教论坛,共沾法益。万物莫不仗缘而生,世界咸依共业所感。当今时代,世有不平,生态失衡;人有不和,行止乏仪;心有不安,贪欲不止。故和谐世界之建设,须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当同愿同行。  相似文献   

20.
<正>“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最早称为“兰州回教劝学所”,由时任甘肃提学使马邻翼联合在兰回族贤达于1913年创办的民间教育组织,会址设在兰州酒泉路清真寺内1,是近代回族知识分子在西北地区躬行“教育救国”事业的重要实践。该组织自创办起历经多次改组:“兰州回教教育促进会”(1918年起)“甘肃回教教育促进会”(1927年起)“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1938年起)“甘肃回族教育促进会”(1949年起),到1953年结束使命。它存续四十载,是我国成立时间较早、活动时间较长的回族文化社团2,见证并助推了甘肃回族近代爱国意识觉醒、冲破畛域、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