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都有忧愁,但有人把它当作过眼云烟,微笑面对。朴素之人拥有珍贵的灵魂。他们外表谦和,内心高贵,拥有静如止水般的内心世界。假如有出售“幸福”的店铺,你会见到人们争相而至,用最高昂的价格购买它.但他们不知幸福只是向真主叩一个头,(无需花费)。命中有,终将有,即便非吾所欲;命中无,终将无,纵然舍命相求。  相似文献   

2.
二、获得幸福的方法怎样才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想这个答案也不一致。有人会去拼命赚钱,以钱多为幸福;有人会努力读书积极表现自己,争取当官,以当官为幸福;有人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寻觅一个理想的对象,以拥有美满婚姻为幸福;有人会注意营养,加强锻炼,以健康长寿为幸福;有人兢兢业业,费尽。动思地创业,以拥有事业为幸福;可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拥有这些是否就能得到幸福了,现在世界上有些富翁,他们有跨国公司,拥有千万、亿万的资产,可他们活得并不幸福,比如报刊曾刊登了一个希腊的女船主,她有三十六亿美元的财产…  相似文献   

3.
译海拾贝     
<正>马宝成译生活不会赐予我们所爱的一切;但是,知足会给予我们全部的生活;往往,幸福需求的不是钱财;幸福需要的只是一份喜悦。有些人,他们犹如明灯,用他们高尚的思想、美好的话语、善意的微笑照耀着周围的人们;美丽不是你拥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是你拥有聪明的智慧,善良的心灵,纯洁的灵魂。那里有人抱怨,因为玫瑰上有刺;这里有人开心,因为刺上有玫瑰。——纪伯伦冯福江译无品德则无美丽,无论穿着再华丽!  相似文献   

4.
幸福(Well-being)有快乐幸福(Hedonia)和心盛幸福(Eudaimonia)两种取向。心盛(Flourishing)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结构性的幸福评价指标,越来越受研究者关注。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与幸福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目标,具有动力作用,并体现于人的行动之中。生命意义包括意义拥有(Presence of Meaning)和意义追求(Search for Meaning)两个维度。意义拥有体现了意义与幸福的积极联系;而意义追求则反映了意义与幸福的消极联系,但这种消极联系具有短暂性和变化性。从心盛幸福(Eudaimonia)的视角来看,虽然负性经历和消极情绪会降低人当下的幸福感,但是人能在意义追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目标并体会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内在而持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它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而呈现各种形态。虽然幸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是人类却从未放弃过追求幸福的生活。 长久以来,许多人在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幸福概念。他们认为,拥有一些奢侈的消费品诸如昂贵的汽车和一幢别墅就能够带来幸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并不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即使是初恋带来的喜悦也不足以被人称之为幸福。因为这种喜悦一般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就连“休假能带来快乐的心情”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美国拥有全世界唯一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的科研机构。他们主要研究为什么有的人…  相似文献   

6.
幸福(happiness)是一个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幸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社会精英需要幸福,普通大众需要幸福;劳动者需要幸福,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同样需要幸福;正常人需要幸福,残疾人同样需要幸福.多少时候我们拥有幸福,又有多少时候,我们迷失在寻找幸福的路上.2011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社会发展目标,并指出"幸福广东是共建共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计文 《天风》2010,(8):1-1
<正>自从前些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有关"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之后,"幸福指数"这个专用名词就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指数,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数值。可是,当它与"幸福"相连时,难免令人生疑。难道幸福可用有刻度的容器来装?抑或可用电子秤来称?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者基于幸福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指出孔颜二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带给他们的不是乐而是苦,孔颜二人只有或超越或辩证地转化这些外在条件才能获得"道德之乐"。从这一幸福观出发,"孔颜之乐"就是从"物质之苦"中获得的"道德之乐",是"苦中作乐"。而从《论语》文本出发,孔颜二人拥有知足常乐、视贫贱如富贵的幸福观,他们能够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箪食、瓢饮、陋巷"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获得幸福。在这一幸福观下,"孔颜之乐"不仅是"道德之乐",亦是"物质之乐",即是"乐中之乐"。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洛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托尔斯泰却说:"不,我并不拥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人们皆渴望"拥有一切所爱",殊不知,"爱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朋友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工作顺风顺水,家庭和睦美满,孩子聪明可爱,和公婆也相处融洽,但她依然感觉不幸福。一阵子羡慕别人家拥有大奔,一阵子又羡慕别人家拥有豪宅,隔一阵子又羡慕起自由职业者的无拘无束,总之,她没有一天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是一个极其幸福与幸运的人。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幸福盲"。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提倡"极简主义"。有人认为,"极简主义"就是物质生活简单一些,少些奢华的享受,生活中多一些朴素的味道。但我觉得,物质简单虽是"极简主义"内涵的一部分,但心灵简单才是真的简单。心灵简单,就能拥有孩子般的纯真,拥有最本质的幸福。有这样一个段子,孩子问父亲:"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喝酒呢?"父亲回答:"因为小孩子不喝酒  相似文献   

12.
刘行 《天风》2013,2(2):29-29
幸福,有人留恋昨天;幸福,有人期望将来;幸福,也有人感觉就在当下。 物质的拥有是一种幸福,儿孙绕膝是一种幸福,有众多的粉丝跟随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3.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证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里的eudaimonia概念是"在两种意义上说的",而非只具有一种意思.它既是"活得好"也是"做得好".这一区分构成了亚氏伦理学主要论证的基础.它是一条贯穿许多主要论争的单一线索.对于这两种用法的区分将能够提供对这些争辩的一种统一性的解决.尤为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得以用一种不十分费劲的方式去阅读那荆棘丛生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十卷的第六到第八章.幸福是"活得好"还是"做得好"这一问题是一个比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更为基本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之所以会发生,正是由于争论双方都没能在作为"活得好"的幸福与作为"做得好"的幸福之间进行区分.他们共同地设定幸福的意思在于"活得好",然后开始争论它到底是各种善的复合、还是专注于思辨.本文将首先表明对于活动的讨论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之中有着何种位置;然后,我将论述"做得好"和"活得好",并将讨论下面一些争论主题:(a)幸福的两种标准;(b)思辨生活的非实用性;(c)首要幸福与第二等级幸福这一层级的性质,以及(d)道德与思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余纪元  林航 《世界哲学》2011,(2):246-260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证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里的eudaimonia概念是"在两种意义上说的",而非只具有一种意思。它既是"活得好"也是"做得好"。这一区分构成了亚氏伦理学主要论证的基础。它是一条贯穿许多主要论争的单一线索。对于这两种用法的区分将能够提供对这些争辩的一种统一性的解决。尤为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得以用一种不十分费劲的方式去阅读那荆棘丛生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十卷的第六到第八章。幸福是"活得好"还是"做得好"这一问题是一个比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更为基本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之所以会发生,正是由于争论双方都没能在作为"活得好"的幸福与作为"做得好"的幸福之间进行区分。他们共同地设定幸福的意思在于"活得好",然后开始争论它到底是各种善的复合、还是专注于思辨。本文将首先表明对于活动的讨论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之中有着何种位置;然后,我将论述"做得好"和"活得好",并将讨论下面一些争论主题:(a)幸福的两种标准;(b)思辨生活的非实用性;(c)首要幸福与第二等级幸福这一层级的性质,以及(d)道德与思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傣族是中国云南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较高文明程度的少数民族.在傣族传统社会,幸福主要被界定为现实生活中的无病无灾状态以及对"涅榘"境界的期待和追求;傣族群众相信幸福是辛勤耕耘和奉持佛法的结果;傣族认为道德与幸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道德生活与幸福生活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天风》2013,(4):13
人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美满的和谐婚姻,但这不等于那个家永远不会有矛盾。几乎所有夫妻都会有争吵或意见不合的时候,只是聪明的夫妻会知道如何驾驭"战争的局势",懂得妥善处理纠纷。所谓"办法人人都有,各有巧妙不同"。这里特别提出十个"不要",供夫妻间出现不同意见或忍不住要争吵时提醒,可要记住哦!  相似文献   

17.
新声 《天风》2010,(10):I0001-I0001
<正>9月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科学研究在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也遭遇到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从心灵哲学角度所做的"诊断"表明,幸福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在于:一是它把幸福这样一个典型的民间心理学概念原封不动地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二是它背后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自然主义原则,即科学自然主义。这些错误为幸福科学的"困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然而,幸福科学提供了从心和脑这两个层面认识幸福的全新维度,为自然主义"幸福学"的建立提供了助力。自然主义的"幸福学"从描述性和规范性两个维度理解幸福,并以前者作为后者的经验基础,由此决定研究幸福的最好方法是"神经现象学"。  相似文献   

19.
品味失败     
追求生活的美满是人生的一大愿望,然而真正实现这一愿望又谈何容易呢?漫漫人生路上,失败和烦恼是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品。在形式上,你有贤惠的爱人和幸福的家庭,但事业上不一定就一帆风顺;你在事业上大有可为,却有可能失去家庭的温馨;你拥有爱,并非就拥有快乐;你享有万贯家财,却可能缺少幸福。在内函上,应当怎样把握生活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20.
杨理解 《法音》2015,(2):61-66
<正>很多佛教的大师都异口同声地说慈悲心是人类和一切生命安乐幸福的源泉。例如:国学和禅宗大师耕耘先生说:"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1];星云法师说:"慈悲心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2];索达吉堪布说:"佛教的慈悲观,对现代人来说不可缺少。它虽不像很多时髦的东西那样吸人的眼球,但就如水和空气,淡得让人察觉不到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