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教典诠释》及其汉译本《教典诠释》亦称《教义学大纲》,是奈赛斐《教典》的注释本。《教典》的作者奈赛斐,全名欧麦尔·本·穆罕默德·奈赛斐(1068-1142),是马图里迪学派著名教义学家,著作多达上百种,其中《教典》是最经典的著作之一。该书诠释了马图里迪教义学的重要问题,对正统派教义进行全面精简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典》的释本据说多达十四种,  相似文献   

2.
《教典诠释》是马图里迪教义学流传最广的名著,也是中国经堂教育中的主要课本之一。《教典诠释》蕴涵的宽容中道理性的思想理论,是今天抵制极端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该名著应是我国宗教人士不可或缺的学习典籍。  相似文献   

3.
《教典诠释》是马图里迪教义学流传最广的名著,也是中国经堂教育中的主要课本之一。《教典诠释》蕴涵的宽容中道理性的思想理论,是今天抵制极端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该名著应是我国宗教人士不可或缺的学习典籍。  相似文献   

4.
塔夫塔扎尼是14世纪中亚伊斯兰著名学者,于阿拉伯伊斯兰多学科研究中成果颇丰,特别是他诠释的马图里迪教义学家纳萨菲的《纳萨菲信仰》(《教典诠释》)一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经堂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塔夫塔扎尼的生平、著述、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教典诠释》与经堂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塔夫塔扎尼的教义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典诠释》能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在于它所阐发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始终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这无疑说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域外文本及其阐发思想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艾什尔里与伊斯兰教义学希文教义,一般是指某一宗教的信仰体系,其简明表述称为“信条”、“信纲”。伊斯兰教教义(尔歌伊德)即它的基本信仰体系,它是在不断扬弃过程中臻于完善的,其中以艾什尔里教义学流传更为广泛。艾什尔里其人据圣训传述,每过一百年就会出现一位...  相似文献   

6.
对前定与自由关系的一点认识陈雨东学习了伊斯兰教著名教义哲学经典《教典诠释》后,我对真主的前定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和体会。《古兰经》谕示:"真主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39:96),又曰:"真主是创造万物的,也是监护方物的。"(39:62...  相似文献   

7.
对前定与自由关系的一点认识陈雨东学习了伊斯兰教著名教义哲学经典《教典诠释》后,我对真主的前定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和体会。《古兰经》谕示:"真主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39:96),又曰:"真主是创造万物的,也是监护方物的。"(39:62...  相似文献   

8.
艾布·哈尼法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创始人,教义学家。他创制的教法学说灵活、宽容、公正,是伊斯兰教影响最大的第一位教法学家,他在伊斯兰教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8世纪以来教法研究的开山鼻祖,被后人尊称为“大伊玛目”。正是有了这位先导者对教法的独到见解,才使得后来更多的学者热衷于教法的研究,并使这一学术活动经久不衰。一、艾布·哈尼法的生平及时代背景艾布·哈尼法全名艾布·哈尼法·努尔曼·本·萨比特·本·麦尔祖巴,祖籍波斯,公元699年生于伊拉克库法,大半生在库法度过,是后期教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我国伊斯兰学者马坚教授归真十周年、庞士谦阿訇归真三十周年,中国伊协重新排印发行《教典诠释》和《埃及九年》两部书。  相似文献   

10.
<正>《菲格亥·艾克伯尔》是艾布·哈尼法(700—767)论述伊斯兰教义学的大纲,在伊斯兰世界流传了上千年的教义学文献。全书也是一部对伊斯兰教义学上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符合伊斯兰教信仰原则的回答,也是他本人创制教法的思想和实践的指导。一、《菲格亥·艾克伯尔》的主要内容艾布·哈尼法所处的时代是公元7-8世纪,后来哈乃斐派的学者满俩·阿里·嘎里(?--1001)专门撰写了一本注释,全面系统地评注和介绍了《菲格亥·艾克伯尔》的思想内容。我国伊斯兰教经堂  相似文献   

11.
公元9-10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三位教义学家:埃及的塔哈维、伊拉克的艾什阿里和中亚的马图里迪。作为逊尼派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人中以艾什尔里影响最大,马图里迪次之。然而,艾马二氏的教义学思想均遭到以"遵贤"著称的罕百里派以及今天的赛莱菲派的质疑,认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穆尔太齐赖派思想的影响,有重理性、轻经训之嫌。作为教义学家,塔哈维的影响虽然不及他们,但其教义学思想却得到逊尼派穆斯林的一致认同。本文旨在对塔哈维的生平加以简单介绍,对其教义学思想进行简单梳理,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方典礼》中有关围产医学与伊斯兰伦理道德教育的论述李百川《天方典礼》是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有关教义、教典的一部著作,该书以认主独一的信仰为主要脉络,详细阐述了伊斯兰的伦理道德标准与日常行为规范。其中有关围产医学方面的论述,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耐人寻...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刘智的《天方性理》是伊斯兰教与儒学会通的典范,那么马联元对《天方性理》的阿拉伯文注释本《性理微言注释》则充分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内部正统教义学和苏非认主学的相互包容。本文从正统教义学和苏非认主学共同关注的真主本体与属性问题为切入点,对照《天方性理》和《性理微言注释》对真主的本体与属性及其关系的讨论,分析中国伊斯兰教正统教义学与苏非认主学的彼此借鉴和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常用词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台斯迷叶开始词、起始赞词,即"奉慈特慈的安拉之名"开始法谛海《古兰经·开端章》章名亥帖《古兰经》选本名称阿耶台《古兰经》节文台吉威代《古兰经》诵读学凯俩姆教义学或认主学尔林知识、学识、学问格兰笔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穆斯林》1995,(4):45-46
伊斯兰教常用词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台斯迷叶开始词、起始赞词,即"奉慈特慈的安拉之名"开始法谛海《古兰经·开端章》章名亥帖《古兰经》选本名称阿耶台《古兰经》节文台吉威代《古兰经》诵读学凯俩姆教义学或认主学尔林知识、学识、学问格兰笔戛...  相似文献   

16.
呼图白集     
“呼图白”系阿拉伯语(khutbah)的音译,又译“虎图白”、“胡土白”等,意为“讲话”、“演说词”。其复数为“呼泰卜”(khutab),亦有写作“虎托布”,即“一些讲话”之意。宣讲“呼图白”的人,阿拉伯语称为“海推布”(khatib),亦可译为“演讲师”、“演说家”。从伊斯兰教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教务职称,专指每星期五聚礼前和开斋节、宰牲节会礼后,站在讲坛(Minbar,敏拜尔)的阶梯上宣讲教义的人。中国操汉语的穆斯林将这种宣讲俗称为“念呼图白”。《呼图白集》(Diwān al-khutab al-Minbariyah),亦可译作《讲坛演说集》或《讲坛文集》,为十世纪著名伊斯兰教学者、演讲大师伊本·努巴泰(Ibn Nubātah,946~984)所编著。作者全名为阿卜杜拉希姆·本·穆罕默德·本·伊斯梅尔·本·努巴泰·法里基,生于迈亚法里津(Mayyāfāriqin,今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境内),后迁居叙利亚阿勒颇。他精通阿拉伯文学,曾长期担任“海推布”,在宣讲教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当时的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地享有盛名。其所著《呼图白集》共收有“呼图白”五十二篇,系按照伊斯兰教历(属太阴历)每年一至十二月的先后顺序编排的,每月四或五篇,专供各个主麻日演讲时使用,专用于开斋节和宰牲节的各一篇,另有一篇名叫“呼图白·奈尔特”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为了便于理解,讲说者(以东晋竺法雅为代表)往往"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竺法雅传》)也就是用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来诠释佛教般若学,是谓"格义"。尽管这种诠释方式并不准确,因此至南北朝时期逐渐消失,但却是当时佛教融入中国最方便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一、生平与学术影响伊本·凯西尔(Ibn Kathir,1301~1373)~((1)),祖籍麦加古莱什,全名阿布·菲达·伊玛顿丁·伊斯玛仪·本·欧麦尔·本·凯西尔,伊历700年(1301)生于大马士革东部的一个村落。其父是一位宣讲员,在他幼年时父亲归真,遂沦为孤儿。后来,他们举家搬迁到了大马士革,居住在光明学堂附近,由兄长谢赫·阿布杜·宛哈布抚养和教育。伊本·凯西尔曾师从汉尔包丁·伊布拉欣·本·阿布杜·拉赫曼·菲扎勒学习伊斯兰法  相似文献   

19.
正《经学系传谱》(以下简称《系传谱》)记载了明末清初,胡登洲中兴伊斯兰经学开创经堂教育,与其弟子共七传的师承体系,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伊斯兰经学教育的经籍科目、授学方法、教学特点、历史脉络等内容。它是胡登洲及其传人,历代经师共同推动伊斯兰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礼仪等中国本土化,逐渐形成明清以来回族经学范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1)。同时还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意在说明,“经学”并非只指儒家解说、诠释经典的学问。中国伊斯兰教诠释经典、解说教义的学问也称“经学”。在此认识基础上。作者重点探讨了这种经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从而说明,这种经学其实就是伊斯兰教教义学的中国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