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博士史登堡在《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一书中曾说,创造力是 21世纪生存和成功的关键条件,但是大多数人对创造力有着错误的印象,认为只有少数特定 的人才具此天赋。其实创造力是人类资源中最丰富的潜能,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基本素质; 创造力不是天生不变的,它是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测验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对于创造力的测量。从经典的吉尔福特发散思维的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到今天沸沸扬扬的人才测评,几乎所有相关的测验都在试图测量人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创造力。但是,由于创造力测验理论不够完善和统一,创造力是否能够真的被测量出来,应用测验量表所测量到的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创造力,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立足于此,来了解和认识创造力测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福音,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因,天才的价值就在于此。那么,创造性思维的源流在哪里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直接来源于人格。人的智慧潜在能力,是从伟大的人格中流淌出来。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技术高超、方法纯熟也得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人格抗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格的高低决定了潜能的形成、发展和利用,而潜能最核心的组织就是高水平的创造力。一、少年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什么是人格?我国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人相对稳…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是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高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也不是先天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高的。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和教育测验中,人们的兴趣已扩展到创造力这个领域中。一些人对创造力有兴趣,是因为它对于从事某种职业(例如艺术家、科学家)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另一些人的兴趣是把创造力作为一种智慧能力来研究;还有一些人的兴趣是把创造力作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研究。研究策略一般有两种:一些研究集中在创造性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背景经历上,而另一些研究试图探讨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者们对什么是创造力,什么样的思维才算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存在种种不同的观点,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下面是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结果的能力,而这些思维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是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的。它有可能是想象力或者是一种不只限于概括的思想综合。创造力本身就包含有由已知的信息建立起新的系统和组合能力,此外,还包括把已知的关系运用到新的形势中去和建立新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有道是平淡无奇,因而没有太多的人会正视平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珍重它。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太多的时间里与平淡结缘,成就事业之前都要度过长时间的平淡。既然平淡充盈着人生的太多里程,而谁也无法逃避,我们何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善待它,把它当作财富来享受和体味人生呢?原本也是对平淡司空见惯的我,之所以突发这种念头,纯粹是源于我种花的一段成败经历。那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我把人家剪掉的月季枝条插到院子四周,没想到“无心插柳”的月季没过多久,就抽出了嫩嫩的枝芽,显露出勃勃生机;而院子里那些令人心仪并享有…  相似文献   

8.
孙娜 《美与时代》2007,(8):117-118
写生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写生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将造型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改变单纯的机械式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所谓实践功能度,是指人类社会主体总行为结构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功能运转机制,具体地说,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实践活动的特定有序性,即在什么程度上能动地改变、支配对象和自己的能力标定点。实践功能度是实践唯物主义功能特质的关键质点,它是我们建构哲学新框架的极重要的逻辑规定。首先,实践功能度是一种客观的主体创造能力的尺度。它是社会实践历史能力发展的客观标尺,具有客观性,它又是人的创造力的历史尺度、通道和透镜。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目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广义的创造力指相对于个人或社会来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品的活动,它是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因此,需要从小培养。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直  相似文献   

11.
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创造能力,已成为与国家昌盛,民族繁荣休戚相关的大问题,引起了当今世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本市有几所小学已开始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那么,这种训练有无必要?是否可行?在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培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本研究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教育,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是时代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此,我们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展了管理创造力的定义,认为它是用一种才能超常和独创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造力的管理者以他们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或者通过学习,在与新颖的、独创的、有适应性意义的(作为一种功能)和充分发展的(才能)产物相伴随的创造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满足,因为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所以创造力必须转化为行为,其结果才能帮助组织或个人,我们提出原始的创造力本身并不一定导致多产的结果,要得到好的结果创造力需要从组织或优良的管理技能中得到扶持.我们也认为,鼓励、创造和革新可以给经理们提供影响组织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创造能力与性格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创造能力绝不只是属于一般的智力特点,也不单纯是由固定的理智方面因素所组成。创造能力属于活生生的个体的能力,它和每人都具有的个性相联系,是由一个人的个性把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着人的创造力。个性中的性格品质在其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使我们年青的一代,在他们走向社会时(正值20世纪末,21世纪初)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已成为现代化学校的战略任务.只有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开设思维课,探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途径迫在眉睫.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逻辑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智力能否质变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我们的思维课选在初二年级这个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编美术中的所谓创造,即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劳动创造智慧,创造力使人勇敢地迈向艺术的殿堂。从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人类全部的的艺术史中,主导着一以贯之的旋律——创造力。创造力即创新的能力。从客观上讲,艺术家的天分加努力是创造力产生的奥妙所在,它贯穿于艺术家创作的始终,同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表达力,又使他们超越时空,纵观历来油画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如此。莫迪里阿尼,一位具备诗人气质和雕塑家天才的艺术家,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着他的敏感,透过其作品,我们发…  相似文献   

17.
刘丹 《美与时代》2014,(7):71-71
美是客观存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更是训练学生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美育——美的教育,它是美学与教育学相互渗透、结合的科学。美育对德育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一种手段。美育实践活动要求脑、眼、手、耳多种感官的协调统一发展。美育在开发智力、创造力方面,培养左右脑、小脑的协调发展,具有特殊的优势。因而美育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中,对于塑造人的完整性、美好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认为直觉是人写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遇而不可求,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能进行理论创新和科科学发现,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天赋的直觉思维能力。不仅对直觉的看法如此,就是对其这不同对象的认识也是如此。当我们对某一对象还很不了解时,我们就无法认识它,我们对支配名的本质科规律盲然无知,只是知道这种事物受着我们所盲然无知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着。这种力量通常被我们看作是天赋的、超自然的。换言之,我们之所以从为夏克思维能力是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能力,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尚未充分地认…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下面的10种方法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视自己为创造天才 激发创造力最大的绊脚石,是深信自己缺乏创造力。很多人有此观念,完全源自父母、师长错误的灌输。他们认为创造力是不可企及之物,创造是发明家的事。其实,创造力是每个智力正常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受好奇心的驱使,使人对新事物产生特有的敏感,热衷探索,采取行动。发明家诺兰·不希奈发明电视游乐器,只是个很平常的联想,经他一结合,变成了价值一亿美元的点子。二、倾听自己的潜意识 当意识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