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与他的人学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纵观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其中的确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我不同意张奎良先生在《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把这三个阶段分别界定为理想的人、现实的人、人学理论的新升华的观点。在我看来,张文忽略了马克思人学思想内在的逻辑结构、把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的动力和过程简单化了,并因此在马克思中期、晚期人学思想的理解上出现了一点偏差。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药观点,并以此与张奎良先生商…  相似文献   

2.
唐正东同志《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徐亦让同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两篇文章,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张奎良同志《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张奎良同志又以《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作了针锋相对的驳辩,形成了去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讨论的一个小小的高潮,颇为引人注目。笔者认为,康正东指出张奎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期”和“晚期”的区分,误导读者以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而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正确的。但是,唐文以“面向现实”、“面向理想…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早期的哲学革命”张奎良同志在《试论马克思以入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张文”)中说:“马克思早期的哲学革命,中期《资本论》所达到的新的制高点,晚期唯物史观的新升华,都是以深化对人的正确理解为契机实现的”,这是“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果真如此,“马克思早期的哲学革命”就是假的。因为即使不顾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数百年的人道主义史,在他以前的费尔巴哈就高举人本主义的大旗,总不能否定。所以马克思在1844年写的《神圣家族》也打着“真正人道主义”的旗号,已不可…  相似文献   

4.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等著评介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一○○○九一(一)近年我国兴起的人学研究思潮,其主旨在于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并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核心的哲学理念。为此,我国许多学者开始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5.
“柯尔施问题”的现象学解——兼与徐长福先生商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读了徐长福先生发表于《哲学研究》今年第 6期的《求解“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一文 (以下简称徐文), 总的感觉是, 徐文在探讨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和科学立场的关系上用了不少功夫, 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但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仍有一些不清晰之处, 因而其结论也不是十分可靠。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回应引出笔者的思路: 用胡塞尔现象学所提供的启示来解决柯尔施的问题。一、马克思是否经历了从哲学到科学的“三阶段”?徐文对马克思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了系统的历史文本的考证之后, 所得出的结论为: “在马…  相似文献   

6.
诸葛殷同同志的文章《“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诸葛文”对拙作《不要用普通逻辑否定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但我认为诸葛文中的许多说法是不正确的。特写此文与其讨论。如众周知,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逻辑研究中,既不能为肯定辩证矛盾而同时肯定逻辑矛盾,也不能为否定逻辑矛盾而否定辩证矛盾。诸葛文对ZO世纪ZO-4O年代一些辩证论者混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观点进行批评,并且说什么马佩的主张“承认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就…  相似文献   

7.
杨友成同志在《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杨文的基本观点。同时,对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参见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一文,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俞文”)或者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唯…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1962年《文史哲》第5期发表了《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理解》;1963年11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霍伟光、方克立的《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异化”的思想》;1964年《江淮学刊》第1期发表了郭月争的《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思想和资产阶级对它的曲解》;同年《江海学刊》第5期发表了肖焜焘的《科学的利剑,革命的号角一读马克思〈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当时总的趋向是  相似文献   

9.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10.
安维复先生的《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10期,以下简称“安文”)所阐述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是记在马克思名下的,但读后颇觉此丈所论离真实的马克思相距甚远。现质疑如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观点,以及在《资本论》中经过精深的科学论证得出的“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是马克思奋斗一生的理论指南。这个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走向哲学新视界的三次非常性思想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走向哲学新视界的三次非常性思想探索张一兵1845年4月间,马克思在自己的记事笔记本(1844—1847年)第51—55页中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本来,《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哲学文本,其理论逻辑定位是清楚的,因为它经过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直接指证。可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具体地说,也就是马克思的一些早期论著(包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问世后,以西方“马克思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家的某种特定理论解读意向为开端,《提纲》的地位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12.
(1981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根本分歧李英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3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党风的思想牛甲 英等《人民日报》1981年6月8日论马克思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关系 〔东德〕W·毕雅拉斯等《哲学译 丛》1981年第3期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英〕R·博尔基 《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6期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关士勋《学 习与探索》1981年第3期再谈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答徐经泽同 志辛仲勤等《文史哲》1981年第 3期也谈马克思论“人化了的自然”张帆 《哲学研究》1981年第4期毛…  相似文献   

13.
安维复同志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10期。以下简称“安文”)一文中,提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然而,“安文”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演变趋势的“全面”认识,却出现了某些偏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问题,与“安文”商榷。一、向“中产阶级”的趋同:马克思的预测?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研究,并借此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加以说明,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作了…  相似文献   

14.
“实践—精神”不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方法——与王晓升同志商榷高兆明王晓升同志于《哲学研究》1995年第1期撰文《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论》(以下简称《王文》),从方法论角度探究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中所实现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剖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他的整个哲学时说过,《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9页)。如果联系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研读、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的《精神现象学》,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哲学革命变革的起源,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容和本质的一把钥匙。这是  相似文献   

17.
《群众》1980年第3期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吗?张红旗 《齐鲁学刊》1980年第2期实践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兼 评西方的“马克思学”陈良瑾《内 蒙古社会科学》1980第l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论列宁哲学思想的 发展与普列汉诺夫著作的关系王荫庭 光明日报2980年4月24日全面评价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薛文华等《吉林师大学 报》1980年第1期论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刘纲纪等《武 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不容混淆《人民 日报》特约评论员人民日报1980年 4月3日 哲学在哲学…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从前苏东学界到我们自己的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边界被过分硬化了。以笔者近期对马克思一系列哲学、政治经济学文本重新解读所形成的看法,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从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来说,如果不深入地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科学建构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进程,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无论是青年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流变过程(1843-1844年),还是科学方法论的形成(1845-1846年),特别是他在对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到柯木火同志的两篇文章:《试论马克思的哲学及对它的背离现象》(《暨南学报》1989年第3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现代哲学》1989年第1期)。两篇论文大同小异,讲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马克思的哲学及其背离现象。柯木火同志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存在着马克思哲学的背离现象,然而过去的马哲史研究一概否认这种事实,“似乎形成一种公式,只能有不断的前进,不能有危机和倒退,只能讲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不能讲他们对马克思哲学确实  相似文献   

20.
孙伯钅癸,男,祖籍江苏泰兴,1930年6月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主要学术成果有:《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卷本,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三卷本,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第2卷主编)、《西方“马克思学”》(主编)、《卢卡奇与马克思》等13部论著,以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数十篇学术论文。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