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已进入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宏伟目标的新时期,正在经历着急剧的变革。大量的迫切的经济工作,摆在我国的首要的日程,需要大家努力去做。哲学战线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十分注意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从哲学上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论证,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这样做,同时希望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也这样做,以推动哲学研究工作,促进哲学科学的繁荣,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把社会主义经济看作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论。历史唯物论认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那么商品生产的发展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符合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就应当带来道德  相似文献   

3.
如何推进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先讨论一下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很有必要。不仅因为,这个问题多年来并不明确,一些中国思想史著作,大都没有专门论述过它;也还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向和它在今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形而上学和特殊的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在理解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时长期面临的一个理论难题。弗雷德依据其老师帕奇克的思想,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全面而详尽的解答。弗雷德深刻地分析了存在者和存在方式之间的差别,表明作为特殊的形而上学的神学不只关注一类特殊的存在者,而且还关注专属于这一类特殊的存在者的特殊的存在方式,而正是这类特殊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构成了一切存在者的核心的存在方式,其他存在者和其他存在方式只有依据这一首要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才能得到合理的和彻底的解释。由此,弗雷德就说明了神学作为特殊的形而上学,在研究专属于它的研究对象不可感实体的同时,如何能够同时也构成了普遍的形而上学,为一切存在者提供了终极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Arthur(2002)对马克思有关资本和商品生产理论所作的诠释,虽然很清楚地说明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缘起,但是却使他们看起来像带有“理想式”弹簧(‘ideal’springs)的幽灵之钟。我将证明,应当把“价值”看作商品生产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终极性的世俗属性,  相似文献   

6.
一般和个别认识规律周向阳个别和一般规律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认识中的个别和一般规律是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东西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人们从千差万别的具体个别事物、现象、过程中,概括、抽象出这一一般的东西来,它反映在现实世界任何事物都...  相似文献   

7.
演绎的本质是不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不少逻辑书哲学书给演绎推理下定义时说,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前提到特殊性或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有一本书进一步说:“尽管演绎推理在个别的情况下,不是由一般到特殊,但在本质上,总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认识论信念的层次划分,实际上反映了研究者对于认识论信念本质和结构的认识。研究者们对于认识论信念的认识,随着一般领域——特殊领域——特殊主题的层次之分而逐渐深化。他们普遍认为,当学习者身处特定的学习情境时,与之相对应的不同层次认识论信念则被优先激活。但是,对于不同层次认识论信念之间的内部关系、发展顺序和作用途径,相关研究仍然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李恒全  郭智勇 《学海》2002,(2):125-129
汉代私营手工业的商品生产 ,遍及当时所有的手工行业 ,在汉代手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汉代私营手工业以小生产为主体 ,农民家庭手工业在私营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 ;部分私营手工业已使用雇佣劳动 ,已有商品竞争意识。技术进步使汉代私营手工业区域性生产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边玉芳 《心理科学》2006,29(5):1275-1277,1253
自我效能感的一般与特殊问题直接关系到对自我效能感本质的理解,是自我效能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运用自编和他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各层次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领域各层次的行为表现间的关联进行了考察,试图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般的还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研究结果发现:各种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预测作用;越特殊的自我效能对相应学习领域影响越大。这既说明针对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对具体行为有更大的预测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般学习自我效能的存在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简化提示语的基础上,比较了任务类型(标准项目、社会项目)和提示方式(有提示、无提示)对归纳推理操作成绩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任务类型和提示方式皆有显著作用.实验2结果表明,变化任务类型(从标准项目到社会项目)会提高熟悉度、降低组织度;而变化提示方式(从无提示到有提示)不影响熟悉度、但降低了组织度.结果分析说明,任务类型通过从外部增加信息而提高操作成绩,提示方式则通过明确问题目标而提高操作成绩.  相似文献   

12.
现代逻辑(缩写为‘ML’)是指从莱布尼茨开始,后由布尔、皮尔士、弗雷格、皮尔诺、列斯尼夫斯基及其追随者所研究的领域。有时‘ML’用来指别的内容,例如指黑格尔学派的辩证法的研究。这些用法都与本文的目的无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本刊第3期发表了《现代逻辑学的一般观念和特征》之后,周子平同志对译文中的某些概念、表达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且建议我们把本文的后半部分(4-7)也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我们认为,周子平同志提出的意见是重要的,因此,决定将前三个问题重新发表,同时也将后四个问题一并刊登出来。在此,本刊谨向读者致以歉意,向关心本刊的读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这本书是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作为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材料。全书分为四章,即:《哲学史上个别和一般的相互联系问题》;《现实中的个别和一般》;《认识中的个别和一般》;《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在个别和一般相互联系问题上的某些理论》。在第一章里,分五节依次叙述了历代著名哲学家对个别和一般相互联系问题的理解。作者首先叙述了古希腊哲学家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派、埃利亚派到德谟克利  相似文献   

15.
我曾说过,"形式"和"内容"(质料)这两个词被人们在多种涵义上使用.这些涵义须加以区分并尽量界定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作者的第一个论点是: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之间的对立不能看成是暂时的特征。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一方面是暂时的、易逝的,即在其具体历史形式中是暂时的;另一方面,在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抽象中则是永恒的、经常的。谈到对立面统一和斗争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表现时,作者认为对抗性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一贯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内,要解决意味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对抗性矛盾是不可能的。谈到非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中的表现和作用时,作者露骨地宣扬了现代修正主义的一贯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抗性的对立和对抗性的矛盾绝对地在“消失”。非对抗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命和动力,这是向共产主义前进的运动。非对抗性矛盾不是阶级矛盾(不带政治性),而是全社会的矛盾,整个社会都关心着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预见,主要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得到及时解决。统一范畴有自己的辩证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统一的辩证方面表现为对立面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相互必需等,统一的社会方面则表明了这些对立面本身的理想和目的的一致程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对抗阶级的利益是绝对不可调和的,所以在那里辩证的统一绝对排斥阶级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的这两个方面也不能完全等同起来(罗任、图加林诺夫就是用社会政治的统一偷摸了辩证的统一,忽视消极、保守的对立面,最后必然否认作为发展源泉的辩证矛盾),但也不能把它们加以绝对地割裂,它们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互相转化,社会政治的统一与辩证的统一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对性(有条件性、暂时性)既为统一的辩证方面也为统一的社会政治方面所固有,是绝对不同一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的这两个方面虽然也是对立的,但已不能把社会政治统一说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了,这里同一性在日益增长着。在阶级社会里,辩证统一的对抗性质给社会政治统一以双重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辩证统一的非对抗性质,给建立在作为进步的、革命的对立面的社会政治统一的基础上的那种对立面本身的同一,创造了相当多的条件。社会政治统一的巩固要以克服现存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在这种辩证的统一中,旧的、保守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并同革命的、进步的一方溶合起来。作者最后吹捧说,苏共的第二十次、第二十一次、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及一九六四年以来苏共中央全会的历次决议是勇于解决苏联社会发展中非对抗性矛盾、日益巩固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和促进社会向共产主义迅速推进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实践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关系范畴。马克思在理论上对于人与周围环境,哲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 马克思对这类问题探索的努力,反映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他推崇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说所寄托的向往自由的社会政治思想,但是他把自由理解为人与人的全面交往、人对周围环境的改造斗争,而不是逃避现实的“不动心”。这一时期,马克思热诚地追求人的自由,在理论上大胆地探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并且朦胧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实践关系,看到实践对于改造世界、获得自由的必要性。但是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之下,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念,他也和历史上的哲学家一样,只是在思维的领域里把握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商品生产的急速发展与社会道德领域消极现象的关系问题,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哲学研究》1986年第5期,第11期以及1987年第9期,先后发表了王锐生《商品发产和道德进步》、张博树《也谈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陈瑛、朱勇辉《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之我见》三篇文章,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发表了一些不同的见解。现摘要如下: 一、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为了弄清社会道德消极现象与商品生产的关系,三篇文章都首先对商品生产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展开了探讨。王锐生同志提出为了研究的方便,在思维中应该区分“作为生产方式的商品生  相似文献   

19.
一般人格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吕银 《学海》2001,(5):132-135
一般人格权不仅是相对于具体人格权的概念,也是相对于人格权的概念;把一般人格权解释为具体人格权的抽象,那就必然等同于人格权,这将无法把握其真正的含义.从一般人格权产生的过程来看,一般人格权是作为具体人格权的补充而提出的.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不是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而是权利主体对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客体以外的人身要素和人格要素的支配,其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由美国劳工部就业保险局自1934年起历时50年,耗资数亿美元编制而成,是应用较广的能力倾向测验。1995年美国完成了对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第一次修订,即一般能力倾向测验E、F版产生。我国使用的版本仍然是是戴忠恒教授或方俐洛以日本劳动省1983年为蓝本修订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本文仅对美国第一次修订的改变进行研究归纳,以求对中国一般能力测验新版本的修订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