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假说、理论必须接受观察、实验的检验,科学检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逻辑经验主义开始的西方科学哲学,企图从逻辑的、定量的角度探索解决科学检验问题,并给科学检验以逻辑表征。本文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种检验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模式以及遇到的逻辑困难。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罗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论思想,正式提出了经验证实原则,他们把这个原则概括为一句名言“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那么,科学假说、理论是怎样被证实的呢?也就是说,对假说、理论进行检验的活动其过程如何?一般说来,在检验一个假说、理论时,首先必须应用演绎法,从科学假说、理论推导出结果即经验陈述,然后把这种经验陈述与通过归纳法从观察、实验中得出的结果加以对照,看是否一致。如果用H表示假说、理论(一般为全称命题),E是由H导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实验结果,S为被考察对象系列,则其  相似文献   

2.
科学理论检验的复杂性问题陈敏强,毛建儒科学理论的检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检验;另一种是间接检验。直接检验是把科学理论直接付诸实践,根据实践结果的成败判定科学理论的真伪。间接检验不是直接检验某一科学理论,而是通过一定的中介,间接检验某一科学理论。中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般地说,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中介越来越多,直接检验,特别是间接检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而是一个复杂过程。在直接检验过程中,如果实践结论与实践的结果完全一致,用它来判断理论,那么,理论就得到证实或证伪。但证实不等于科学理论就是真理;证伪也不等于科学理论就是谬误,这是因为①实践本身经常出现问题;②实践对象的确定也会发生误差。③实践结论与科学理论的一致,有时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吻合。如果实践结论与实践结果不一致,用它来判断科学理论,就会走人错误的“深渊”。这种不一致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反映的问题;②判断的失误;③解释的歧途。间接检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①从科学理论的原理到结论,有一个逻辑推导的过程,而逻辑推导是经常出错的。②从科学理论的原理推导出预测性的结论,还必须借助背景知识,背景知识也可称为先行条件,可能出错;③科学理论原理的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检验人的思想或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人类实践——认识史中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为什么实践能够而且只有实践才能够作为真理的标准呢?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要素构成和特性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的思想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观点。先秦及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已经有了把感觉经验和行为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思想;古代唯心主义思想家则坚持无客观标准论,他们要么直接坚持主观标准论,要么认为根本无是非标准可言;宋、明、清时期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坚持以客观事物或事实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与此不同,王廷相、王夫之、颜元等人则提出“行”标准说,这种颇具光辉的哲学思想,使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思想的探讨大大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实践检验理论之真理性的过程中,实践观念模型是不容忽视的、必要的中介环节。对实践检验理论真理性过程的许多误解与实践观念模型这一范畴的缺位不无关系。波普哲学思想的基本论据——理论系统能够被证伪具有逻辑必然性——不符合理论被检验的实际过程。离开实践过程的实践观念模型,把理论检验中的逻辑辅助形式当成了根本内容是波普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真理标准是真理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论在真理标准问题上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实践──认识──实践的唯物论认识论原理,这一观点不能说是错的。但是,现代数学的发展表明,它需要进一步具体说明逻辑检验(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以及实践是如何检验数学的,才能真正坚持唯物论。本文将根据辩证唯物论原理和现代数学发展的新特点,提出:逻辑检验与实践检验属于两个不同认识层次的检验标准;实践检验的两种功能等观点。这些新见解是我的专著《数学的对象与性质》(即将…  相似文献   

7.
科学理论的可错性、相对性和逼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隽 《学海》2002,3(1):108-113
科学史是一部科学理论不断被充实、修正和更替 ,科学理论中的错误内容和错误外推不断被发现和纠正的历史。把科学理论等同于真理 ,就会把科学理论绝对化和教条化 ,束缚科学理论的发展。但承认科学理论可错性的同时 ,还须予以正确理解和对待 ,要看到科学领域中的错误理论在特定历史阶段上曾起过的积极作用。绝对主义的真理观遭到了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但相对主义真理观也存在着至少四个方面的错误。只要承认科学认识中存在着真理 ,科学认识是对真理的不断接近 ,就在逻辑上肯定了科学理论的逼真性 ,而在对逼真性的辩证理解中已经包含着逼真度的概念。判断科学理论的逼真度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用以确证理论内容逼真度的实践标准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对理论的新颖预测的证实是最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确认问题是当前经验科学方法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既可以看成一个定性问题,也可以看成一个定量问题。确认的定性问题涉及的是说明科学假说(或理论)和确认它的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亦即给出确认的标准和定义,确认的定量问题则企图在科学事实基础上对科学假说(或理论)给出一个定量的测度,亦即确认度。有关确认的定性问题有三个理论(1)句法理论;(2)概率理论;(3)参照理论。确认的句法理论和概率理论都不切合科学实际,其中大多数悖论和反例都是人工构造的,很少是从科学史中选出来的。它们之所以没有发生在科学实践中,是因为在科学实践中,科学家们不仅知道假说和事实,还知道许多其他信息;而确认的参照理论正是要寻找这些  相似文献   

9.
拙文"如此论证'推不出...'"[1](文[1])指出了陈少宗先生"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2]一文(文[2])的逻辑问题。笔者不懈的是,陈先生的新作"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3](文[3])中,虽提出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但仍坚持文[2]中某些难以成立的论点。为辨明真理,本文就科学假说的美与真理性的关系问题再次就教于陈少宗先生和对此有兴趣的读者。陈先生认为,"'科学认识正确与否'之说是自相矛盾的,应修正为'理论认识的正确与否'。"理由是:"既然是科学认识,那么一定是经过了实践的最终检验,否则怎么能将认识称之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温忠麟  侯杰泰 《心理学报》2008,40(1):119-124
Hu和Bentler(1998,1999)通过模拟研究推荐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临界值后,受到不少批评和质疑。此后有关拟合指数的研究重点不再是推出新的临界值标准。郭庆科等人的文章《不同条件下拟合指数的表现及临界值的选择》,仿照Hu和Bentler的做法,通过模拟研究推荐新的拟合指数临界值标准。本文旨在揭示这种做法的错误所在。用简单的Z检验,说明检验的临界值是不能通过模拟研究确定的。通过将一个特定真模型的众多错误模型分类,说明结构方程分析中真模型与错误模型差距的多样性,无法通过模拟一对真伪模型来代表。讨论了统计检验的本质和确定临界值的逻辑,还谈到应当从哪些角度检验和评价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1.
张昌盛 《哲学动态》2006,1(2):17-23
现代经验论在进行语言的逻辑分析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科学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理论对象的本体论问题。按照科学哲学的提问方式,问题就为:科学理论如何获得意义?科学理论具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地位?科学理论具有真理性吗?本文尝试以胡塞尔现象学的思路和方法,来探索科学理论的意义问题、本体论问题和真理性问题。按照现象学的提问方式,问题则变为,科学的超越世界如何奠基于生活世界?作为一种自由的意向构成物的科学的理念体系,如何能揭示生活世界的普遍本质结构?科学的抽象理念体系是否具有彻底的直观明见性?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转向“科学理…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理论的预言与实验观察结果相一致,就证实了理论;科学理论的预言与实验观察结果不一致,或者相悖,就否证了理论。这种观点是过于简单化的,实质上是错误的。它没有了解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构及其复杂性。为了检验一种科学理论,就必须导出种种可与观察经验相比较的预言(用科学方法论的术话来说,称作“检验蕴涵”),然后,拿这个预言与实验观察相比较,看它们是  相似文献   

13.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是寻求真理的工具。但是,正确的思维只有同谬误的思维相比照,才有实际意义,才能显示出它在认识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谬误研究应为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汉语中,“谬误”可泛指一般的错误、差错;也可用作与真理相对的反义词,指与客观现实不一致的认识。作为逻辑术语,“谬误”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谬误,指在思维议论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错误,包括思维形式上完全违反形式逻辑的错误,言词上与形式逻辑有关的错误,以及实质的即关于事实或内容的错误。狭义的谬误,指貌似正确的错误推理,亦即违反形式逻辑规律、规则而产生的错误。中国古代逻辑中的谬误论,讨论广义的逻辑谬误。  相似文献   

14.
荀子认为,人的道德认识与对物的认识一样,都可以通过逻辑性的"推类"方法来超越经验性认识的不足,以达到对事物的抽象把握。但是,伦理、道德之"推类"并非纯粹演绎逻辑中的必然性推理,它因其随机性和情境性具有或然性。荀子提出,道德之"推类"准确与否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道德认识主体是否能做到"类之不悖",同类才能相推;其次,道德认识主体能否做到"心不悖",即道德认识主体是否能克服个体的主观性,做到不"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最后,道德认识主体须承认道德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类不可必推"的非逻辑性。荀子认真地分析了产生非逻辑性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使用"虚壹而静"的直觉方法来弥补这一逻辑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因研究与科学假说方法广东医学院(湛江524023)张飞燕在自然科学史上,科学假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科学理论的建立,开始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探讨基因认识中的科学假说及其作用,对于指导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真理检验的复杂性问题是真理标准讨论中所遇到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哲学界尚存在着分歧意见。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对直接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认识、思想、设想等观念的检验,为什么是复杂的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关键是对这些认识、思想、目的、设想等观念性东西的检验,不只单纯地存在着一维性的检验,而是存在着双重性的检验,即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  相似文献   

17.
假说是在已有知识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推演,对研究对象提出的带有推测性和假定意义的理论解释,它是自然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阶段。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它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例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假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谭笑 《现代哲学》2011,(2):85-90
科学修辞的认知意义在理论上基于对知识和修辞的不同认识,即知识被认为是拥有确定性的真的信念,修辞的论辩、逻辑部分被重新发掘。在这一框架下,修辞不再外在于科学知识核心,而是在从个人经验到科学假说、直至科学理论及其检验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好的科学理论总是处于两种相反的力的牵制之中:一方面受事实证据所牵制,另一方面受体系所牵制。理论术语应该服从于观察标准。在其他事物相同的情况下,理论术语越符合观察标准就越好,越是能直接地符合就越好;同时这些术语应有助于形成有系统性的规律,在其他事物相同的情况下,这些规律越简明就越好。假如上述两种趋向中的一种未受另一种牵制的话,所谓的科学理论将会成为毫无用处的东西。在前一种情况下,仅仅不过是观察记录而已,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也只是一种无根据的神话罢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对立论”认为宗教永远是科学的敌人。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1)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2)宗教的认识方法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而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3)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的发展。(4)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有人认为,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宗教与科学的对立表现在:(1)科学主张认识的相对性,宣称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只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的相对的知识,反对认识的穷尽性;宗教主张认识的绝对性,认为宗教的教义与教条是神的启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2)科学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伪的标准,凡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任何理论、学说、信念都必须进行改进或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