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长江  郝芳 《心理学报》2011,43(4):432-441
以往研究表明, 社会价值取向对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变异的解释量不高。本研究指出, 初始资源配置导致个体处于某种优劣势位置上, 从而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不同的个体的合作行为。研究设置了两人互动和多人互动两种情境, 通过变化被试所拥有的初始资源的相对价值或相对数量来操作优势差异, 检验亲社会者和亲自我者在社会困境中的心理与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在初始资源处于相对劣势位置时, 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项研究考查大学生在社会困境中的行为决策及公平感体验,检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有效被试分别为85名和84名。结果表明:(1)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更倾向做公平决策;信息对称比不对称条件更促进被试做公平决策;女生比男生更倾向做公平决策。(2)性别在社会价值取向与信息对称性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社会价值取向显著影响男生的公平决策,信息对称性显著影响女生的公平决策。(3)社会价值取向显著影响个体对不公平的容忍度,亲社会者更不容忍不公平行为。(4)对于利己的不公平行为,被试都倾向接受,亲社会者并不比亲自我者体验到更强的内疚情绪;对于不利己的不公平行为,被试都倾向拒绝,且产生较强的不公平感及气愤情绪。  相似文献   

3.
袁博  张振  沈英伦  黄亮  李颖  王益文 《心理科学》2014,37(4):962-967
采用Chicken Game博弈任务,考察了不同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亲社会者与亲自我者)在面对不同社会距离的博弈对手(朋友和陌生人)时表现出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距离交互影响个体的合作与冲突行为;(2)社会价值取向影响选择策略的反应时,亲社会者选择合作的反应时长于选择冲突的反应时,亲自我者选择合作与选择冲突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无论对亲社会者还是亲自我者,反馈类型都显著影响个体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的选择率以及随后决策的反应时。上述结果表明,个体的合作或冲突行为,并非单一地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更可能是受到个人因素(社会价值取向)与其他社会因素(比如,社会距离)的共同调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会根据决策后反馈信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耀中  窦凯 《心理科学》2015,(3):643-650
社会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是通过抑制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诱惑从而满足集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研究采用囚徒困境游戏范式考察个体的合作行为,通过设置决策顺序操控人际控制感的高低,利用ERPs技术探讨了人际控制感影响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行为结果发现:高人际控制感条件下个体做出合作行为的频率显著高于低人际控制感。ERPs结果发现:个体在高人际控制感条件下博弈时顶枕区所诱发的P2波幅更小,且右侧额区所诱发的N2波幅也更小。这表明被试在高人际控制感条件下感知到的不确定性更小,冲突控制水平更高,从而更能抑制利己诱惑,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5.
文化取向是个体对宏观文化观念的内化,包括垂直和水平维度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取向,其中垂直维度强调等级关系和竞争,水平维度强调平等。自我客体化是指相较于自我的其他方面个体更看重自身外部特征。研究旨在探讨文化取向与自我客体化的关系以及显性自恋在其间的中介机制。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垂直个人主义与自我客体化正相关,垂直集体主义、水平个人主义和水平集体主义与自我客体化负相关;(2)垂直个人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通过显性自恋的部分中介效应对自我客体化产生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除外部环境外,个人层面的特点也会影响自我客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困境是指个体理性会导致集体非理性这样的情境。大量实证研究考察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机制,然而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实验室研究中所用的社会困境可以从4个方面来分类:“给-游戏”与“拿-游戏”、两人困境与多人困境、对称与非对称困境以及重复与非重复困境。综合而言,以往实验研究主要从个体差异、任务结构以及知觉与策略等3个方面考察影响社会困境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整合在一个概念框架中。未来的研究尚需要联合多个学科,澄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继续丰富相关概念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双人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选取四种不同类型的双人社会困境,采用实验法考察社会价值取向与损失情境对不同时间压力下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亲社会个体的合作率显著高于亲自我个体的合作率,收益情境下的合作率显著高于损失情境下的合作率,在社会困境中双方冲突程度越大合作率越低;此外,高时间压力提升了亲自我个体在囚徒困境以及收益情境下信任困境中的合作率,同时降低了亲自我个体在损失情境下最大差异困境中的合作率。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收益损失情境以及困境冲突程度均对合作行为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而时间压力对合作行为的作用也同样受到三者的影响。这些发现能够为合作行为自动性的理论分歧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焦虑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情绪, 对人类的决策行为能够产生显著影响。探讨决策研究的重要领域--奖赏学习,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焦虑情绪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过往研究者较少关注焦虑对奖赏学习的潜在影响, 而且已有研究在实验技术和任务范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奖赏学习概念的复杂性, 为了全面地考察个体焦虑水平与奖赏学习的关系, 本文作者建议设置不同类型的奖赏学习情境, 例如概率学习、联结学习、逆向学习和社会学习等。在上述各类不同任务中, 个体焦虑水平对奖赏学习能力的影响模式可能并不一致, 有待研究者们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困境与行政行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责任的特点之一是其道德性 ,在行政行为选择中伦理动因占据着核心位置。行政伦理困境是行政行为选择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情境 ,行政伦理困境与行政行为选择经常相伴而生 ,因此 ,谈及行政伦理困境必然涉及到行政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2097名六年级儿童(平均年龄12.27岁, 男生1093名)的亲社会行为以及多种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测量, 主要运用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亲社会行为与孤独感、攻击等不良适应呈中等程度负相关, 与同伴接纳、社交自我概念等积极适应呈中等程度正相关;(2)童年晚期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与正常发展4种模式;(3)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 越可能属于正常发展组, 越不可能属于不良适应组;在各种不良适应组中, 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 更可能属于内化问题组, 而非外化问题和同伴拒绝组;(4)高亲社会组的儿童有6.8%存在内化问题;低亲社会组的儿童有50.2%适应良好;与普通儿童相比, 低亲社会组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