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615名青少年进行《重复梦调查问卷》、梦的态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等三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重复梦的发生频率较高,86.4%的青少年做过重复梦;2)青少年重复主题的梦是最普遍的,占总数的32.4%;3)重复梦的发生频率个体差异较大,难以发现固定规律;4)重复梦里的情绪多为负性的情绪,占58.4%,其中恐惧是重复梦中体验最多的情绪,占38.0%;5)青少年重复梦发生频率最高的两大主题就是被追赶和坠落;6)是否做过重复梦与梦的态度显著相关,现在还在做重复梦的群体对梦的态度最积极;7)有没有重复梦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综合以往的释梦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焦虑梦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种结构化的释梦方法.研究结论:焦虑梦的梦境是由多个相似焦虑事件的记忆元素建构而成,并由梦者睡前所体验的"半成功"地压抑了的焦虑感受所触发.通过对构成梦境的记忆元素进行分析整理,能发现做梦者在做梦前一段时期内比较重要的、重复出现的焦虑主题,从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书讯二则     
《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刘文英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关于梦的研究,在近年的文化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弗洛伊德对梦的精神分析以及《释梦》一书已为很多学者所熟悉。那么,在中国古代对梦的迷信和对梦的探索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研究试图考察5~9岁儿童对梦的可控性的理解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测查了5岁、7岁、9岁各36名共108名儿童.访谈内容包括四个故事情景,故事的主人公想梦到或不想梦到某事物.其中两个故事情景带有正性或负性情绪色彩,其余两个故事情景带有中性情绪色彩.要求被试判断主人公是否会梦到该事物,并给出自己的理由.研究结果发现:(1)9岁儿童比5岁、7岁儿童更好地理解梦是不受个体意愿控制的心理过程;(2)5岁儿童倾向于认为负性情绪且不想梦见的梦较中性情绪且不想梦见的梦更容易被控制,而7岁、9岁儿童则不这么认为.这些结果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梦是不可控的心理过程,而且5岁儿童认为负性梦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5.
欢乐红尘     
正1喜欢逛大街。林立的高楼。纷呈的店铺。闪烁的霓虹。如水的车流……满目的繁华,百看不厌。一切,皆在红尘里,在梦一般的红尘里。脚步,走不停。眼睛,看不够。红尘印象,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重复镌刻在一颗眷眷凡心之上。喜欢融入人群。擦肩。回眸。像一尾鱼,欣欣然,亦悠悠然,遁入红尘深处。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梦”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对梦的各种研究,但并未能掩饰人们对梦的认识的不足,有关梦的诸多问题仍很模糊。在梦的研究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巴甫洛夫对梦的阐述是以其睡眠生理学的研究为基础的。他认为睡眠是一种抑制过程,当这种抑制发展不均衡时,个别神经细胞的复活便构成了梦。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生理学理论,但由  相似文献   

7.
梦的理论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的理论及发展李宁宁多年来梦以其独具的魁力吸引了广大精神病学家、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学家的强烈兴趣,人们就梦的性质、来源、内容以及解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大大地推进了人类对于梦的认识,但对梦的性质及意义最有影...  相似文献   

8.
李香莲 《现代哲学》2022,(3):108-114
梦和做梦不仅是传统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新近心灵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议题。那么,当我们说“s梦到p”时,到底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正统的梦境幻觉模型,还是新近的三种想象模型,都没有揭示出梦或做梦的本质。梦境幻觉模型主张,某人梦到p意味着某人相信p,但这是对“s梦到p”的错误刻画;已有的三种想象模型虽然坚持“s梦到p”蕴含“s想象p”,却无法合理地得出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在理论上,通过合取“想象”的梦经验观与“假装相信”的梦信念观,可以得到一种“综合梦境想象模型”,由此合理解释“s梦到p”蕴含“s想象p”。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梦     
正生活在西方文化中的所有人都会在一生之中做这样的梦,有的梦还会反复出现。——霍尔与诺德比梦的分类学仍在发展的幼稚阶段。许多研究者企图根据详尽的内容分析来分类,类别包括主题(跌落、飞、参加考试、错过火车等),情感(焦虑梦、沮丧梦、梦魇、性与侵犯行为的梦等),人生大事(诞生、成年礼、结婚、死亡)。这是类似植物分类法的原则。我们却需要一个达尔文式的进化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既是历代中国人追求国富民强和美好生活的梦,更是当代中国人鲜活的梦.“中国梦”,既是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梦,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想.“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自主自觉的梦,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相互参照的梦.“中国梦”,既是民族复兴的梦,也是开放、发展、创新的梦.“中国梦”,既是内在理想之梦,还应该是有行动能力的梦.  相似文献   

11.
梦是一个古老话题,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历代文人对梦的意蕴都作了自己的界说,其中最能总大成的当属朱熹。朱熹从梦与理气、梦与心之动静、梦与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方面作了深刻的解释,一方面总结了前人对梦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从理学的维度赋予梦以新的意义,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朱熹对张载、程颐、胡宏等人关于孔子晚年不梦周公的分辨,也揭示出理学家们在理学观点上的分歧。对朱熹的梦说作深入的分析,亦有利于对理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梦的奥妙     
梦与感情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伟大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即一个人生理和心理愿望的体现,它暗示了一个人最强烈的需求。尽管对于梦在治疗精神病方面的作用存在着争论,但是精神病专家对于梦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感情方面的问题。科学家们说,三分之二的梦是非幸福的。对于一万例梦的研究表明每三个梦中有二个是关于愤怒、恐惧和和悲伤的,而每五个梦中只有一  相似文献   

13.
启动是经验对当前任务的易化作用.重复抑制是刺激重复导致的皮层神经活动减少.大量研究表明启动与重复抑制密切相关.该文以理论假设对启动研究结果的解释效力为依据,对近期认知领域内有关启动和重复抑制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介三种理论解释启动神经机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考虑细化启动成分和重复抑制的具体关系,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建立神经元、重复抑制和行为启动的整合理论.这将对启动神经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复知盲现象自被发现至今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 这期间重复知盲的产生机制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并有标记个体化理论、类型节点不应期理论、竞争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建构/归因理论等多种理论解释。大量研究证明, 重复知盲是一种视知觉失败现象, 但也有研究认为它是一种记忆失败现象。很多研究还发现, 重复知盲不仅受到呈现时间和间隔刺激个数的限制, 还受到实验材料的性质、刺激的空间位置及人们的反应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 随着ERP和fMRI等技术的利用, 从更深层次揭示了重复知盲产生的脑机制。同时, 重复知盲也作为一种实验范式应用于视觉加工领域的研究中。目前关于重复知盲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5.
程颐梦的解释学有两大特点,一是"以理照梦",将"内感梦"与"外感梦"一概视为感应、感通之理之表现,彻底斩断习俗以吉凶祸福论梦这一思维定式,二是将"梦"与儒家修身工夫联系在一起,"梦"自此以后成为儒家"心性修炼"的一个向度,理学工夫论之中的"藉梦卜学"、"梦后自责"、"梦中用功"与"随顺昼夜之道"四种"睡时工夫"皆可溯源于此。  相似文献   

16.
冷英  陈旭莲 《心理学报》2011,43(12):1370-1379
以汉语中的多音字为研究材料, 采用RSVP任务, 探讨重复知盲的发生水平。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结果是重复情况、位置和呈现时间有主效应。重复状况和呈现时间有交互效应:完全重复条件下, 呈现时间为100 ms和200 ms时都会产生重复知盲, 但同音重复和不同音重复条件下, 只有在呈现时间为100 ms时才产生重复知盲效应。结果表明:1)刺激的重复性和呈现时间是产生重复知盲的重要条件; 2)重复知盲的产生并未上升到语义加工水平, 而是处于知觉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维持是必要的。从梦的实验研究发现,“梦剥夺”的人反而会出现精神不振等不良反应。许多睡眠障碍患者由于对梦的错误理解而焦虑、紧张,他们频繁地使用各种安眠类药物,但是无济于事。通过梦的分析治疗,使他们对梦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不再害怕做梦,结果因为“心安理得”而安然入睡。由于梦主要发生在眼球快动睡眠期,这时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灶依然在活动,但因这些兴奋的脑细胞群之间的联系已不能正常进行,所以梦的内容往往是离奇古怪的。做梦这种现象就像夜晚大部分人都要收工休息,而少数特殊行业的人却要在夜间上班工作,这些夜间工作的人就是…  相似文献   

18.
性梦是指在睡梦中发生性行为,这也是性成熟后出现的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据某市的一项调查,大学生中约有70%的人经常或有时梦见性活动,其中男生比女生多。研究发现,男女两性的性梦内容和表现有所不同。男性的性梦常伴有射精,即梦遗。梦中情人多为不认识或仅仅见过面的女性,很少梦见自己所爱的人。梦中的情景总有几分奇幻、几分恍惚,非普通语言能形容。醒后往往回忆不起梦境的全部细节。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P.Cicogna等人进行的一项睡眠实验中,将27名被试分别从四种睡眠状态中唤醒,记录被试所报告的梦及由梦引起的联想回忆,对梦报告如梦联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以下这一有关梦的认知活动的假说:在不同抑制程度即睡眠的不同阶段梦的激发具有相同的认知运行机制,具有同一成梦系统,只是在不同的水平操作而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0.
梦思维初探     
梦思维是人在睡眠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开展对梦思维的研究,探索梦思维的奥秘,对于揭示和掌握人类思维的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梦思维的本质人类对梦思维的探索和思考由来已久。“梦”的释义,从原始人类那里就开始了。原始人类首先把梦看成是一种实在的知觉。认为梦是神启的源泉,主要是预见未来,是与精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