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思想、意识是第二性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路线,并强调指出:“这就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单行本,第42页)在同一本书的另两处,列宁又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础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同上书第131,134页)毛泽东后来发挥了列宁的这个思想,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公式(《毛泽东选集》第261、273页)。这样,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就有了两个公式,一个从物质到意识(感觉和思想),一个是从实践到认识。长期以来这两个公式就共存于我们的哲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曾说: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7页)。在这里,列宁提出了被人称为“三者同一”的思想。《哲学笔记》问世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哲学界对这一思想做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但  相似文献   

3.
最近,为纪念列宁的伟大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出版50周年,苏联《哲学问题》、《共产党人》等杂志均出版了专辑或辟了专栏,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等科学研究机关,还出了纪念文集。在《哲学问题》杂志1959年第5期纪念专辑中,除礼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现代思想斗争”外,还发表了十五篇内容丰富的论文,其中有莫·罗森塔尔的“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贡献”,莫·卡马里的“列宁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符·凯门诺夫的“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和现代资产阶级艺术的危机”,阿·叶戈洛夫的“列宁的反映论和美学中的修正主义”以及哈里·威尔斯的“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反对美国实用主义的斗争”,等等。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列出了一个“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图表(《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个图表,实质上是列宁关于构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知识来源的研究纲要。在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宋希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是列宁在一次关于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演说中使用的引语。俄文版原文是(《列宁全集》俄文版第108页)。中文本《列宁全集》第一版译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新版改译为“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深刻地论述了这一认识论的反映论思想,并且进而探索性地指出:“‘在物质大厦本身的基础中’只能假定有一种和感觉相似的能力。”(《列宁全集》第14卷,第34页)即反映的能力存在着。沿着列宁指出的这一方向,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信息论、控制论和大脑生理学,深入探  相似文献   

7.
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了论证这一见解,何畏同志考察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列宁、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考察认为,不但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关于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认识,比如,对布尔什维克“一党专政”等问题的理解,存在着一些不科学或不正确的成分,特别是不少西方学者极力歪曲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攻击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所谓的“取代论”,攻击新型的苏维埃政权是“极权主义”的“党治制”国家,等等。这些都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因此,分析和批判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误解和歪曲,恢复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本来面目,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一列宁在1908年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先后给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下过两个定义,他在第二章和第五章分别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这个概念,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在认识论上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选集》第2卷,第89、192页)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学者曾就列宁的两个物质定义进行过热烈的讨论甚至争鸣。我和吴晓东也曾撰文,运用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对…  相似文献   

10.
一鲁克俭同志在《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发表的《“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以下简称《鲁文》)一文中,谈到我“把‘古典古代’与‘奴隶社会’划了等号”,并指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事实上,不是我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而是鲁克俭同志既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又误解了我的思想。我在与段忠桥教授讨论的两篇文章(《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发表的《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发表的《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中,确实把马…  相似文献   

11.
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的标题系因《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 1期董志强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一文而起。笔者认为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和思想魅力 ,同时也容易引起明显的误解。对误解的澄清 ,特别需要重视如下三点 :( 1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活动的整体旨趣中把握这一概念 ,将其视为语言批判方法中的一员、思想链条中的一环 ,放弃“家族相似观”是一种普遍的概念理论的看法 ;( 2 )必须从语言活动观 (语言游戏观 )的角度出发理解这一概念 ,坚决放弃指称论的视角 ;( 3) (至少 )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彭加勒在《科学的价值》一书中阐述的基本观点至今大体正确,但长期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曲解。在苏联、东欧、日本和我国出版的学习经典著作辅导材料和有关自然辩证法论著中,凡提到物理学危机,几乎千篇一律地认为彭加勒的看法是错误的,其依据就是列宁在《唯批》中所引用的彭加勒关于物理学危机论述的片言只语。其实列宁的有关引文没有全面反映彭加勒的基本观点,为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必要比较列宁著作中的有关引文和彭加勒的原文,并对该书的某些结论,作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最近,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召开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一)如何正确理解列宁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论述。列宁说:“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  相似文献   

14.
心理意识是脑的产物。欧美等国的心理学者要求具体探讨脑物质怎样产生心理意识,我们不但不应当反对,而且应当更加切实、深入地探讨。因为心理意识既是脑物质的产物,人就必然要求知道脑物质究竟是用怎样的活动产生心理意识的。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列宁一接触到心理学,就注意到这个问题:1894年,列宁热情鼓励心理学家“摈弃了关于灵魂的哲学理论,迳直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神经过程)”。(《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24页)1908年,列宁在反对唯心论时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做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列宁全集》第十四卷,  相似文献   

15.
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当前说法很多。我认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是在一个新的阶段上继续进行着。首先,新时期没有离开无产阶级专政时代。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阶级始终是存在的。”(《列宁选集》第四卷,第910页)列宁还指出:“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忍想研究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陈先达张康之·2 ·27)对认识如何可能的回答一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第二条新解(李淑梅.6,13)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理论讨论会在京举行(本 刊记者.6·4)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一一关于列宁《哲学笔 记》的一个重要思想(孙正幸.6“9)《列宁传》简介(马林木·6·17)“列宁与社会主义,讨论会在京召开(王宝平 李毓英.7 .3)对《反杜林论》中一句译文的献疑(心页.8 .4)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一一第五届全 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侧记(本刊记者· 12一1) 哲学总论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发表了陈志良、杨耕两同志关于重新理解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文章,该文首次消除了把“自然历史过程”与社会历史过程等同起来的历史性误解,力图还“自然历史过程”理论以本来面貌。在复原这一本来面貌时,作者认为,“自然历史过  相似文献   

18.
8、《资本论》的逻辑问题这是一个有巨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后,列宁是充分意识到《资本论》哲学意义的第一人。“《资本论》的逻辑”——这个提法正是在列宁这里第一次成为马  相似文献   

19.
列宁指出,“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己运动,自我发展。列宁把是否承认事物的自己运动的源泉作为划分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他认为根据辩证的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根据形而上学的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泉  相似文献   

20.
列宁说: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中国国情、分析中国革命历史转折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道德领域,他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反对歪曲和否定共产主义道德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