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关键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待信仰宗教的群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植根于民、执政为民理念,从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得出的新结论,对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宗教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宗教信仰仍然是群众的一种精神需要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需要越来越被重视。在精神需要中,信仰需要显然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可以信…  相似文献   

2.
艾什尔里与伊斯兰教义学希文教义,一般是指某一宗教的信仰体系,其简明表述称为“信条”、“信纲”。伊斯兰教教义(尔歌伊德)即它的基本信仰体系,它是在不断扬弃过程中臻于完善的,其中以艾什尔里教义学流传更为广泛。艾什尔里其人据圣训传述,每过一百年就会出现一位...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的思考——兼谈新兴宗教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传统历史文化的现象之一。几千年来,宗教一直在世界历史舞台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直到现在,仍然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与之伴随而生的新兴宗教现象,则是世界宗教历史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探讨。本文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做一些学理性的讨论,不确之处,欢迎方家指出。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法浅识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它强调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又有人称它为“法制宗教”。伊斯兰教的这一特点来源于其基本教义。首先,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古兰经指出,“今世是后世的耕耘场所”,穆斯林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从各方面严格约束自己,经受种种考验,以最终实现全心全意归向安拉。其次,伊斯兰教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反对离群索居和独善其身。正确处理个人事务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便成为穆斯林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也是穆斯林虔诚信仰的重要表现。为达到上述目的,伊斯兰教制定了穆斯林在信仰领域和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宗教神圣性功能分析入手,揭示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进而就如何发挥宗教有益于社会的积极方面,提出一些理念和原则。一、宗教神圣性功能及其特点宗教神圣性功能是指与对神的信仰、崇拜有内在联系的,并通过宗教经典、教规、教义和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把“神”神圣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功能。主要包括信仰认同功能、信众牵引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适功能等。1、信仰认同功能。宗教是以对神的信仰为前提的。信仰认同首先要求信徒对教规、教义的认同,特别是对创造、操控自然、社会及人的命运的神或被神化了的人的认同,认同神的…  相似文献   

6.
一般人对宗教的认识为:宗教都是劝人为善。不错,真正的、合法的宗教确实是劝人为善、修心养性、匡扶正义、多行善功。无论佛教、伊斯兰教、道教还是基督宗教都强调怜悯、宽恕,都奉行友爱团结,都追求和平大同幸福美满的世界。就我们基督宗教而言,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从犹太教发展或为今日世界的第一宗教:从小小巴勒斯坦传布到世界各地各民族。其教义始终如一,宗教是为人,人是宗教的主体,人是神的肖像,只有尊重人,做好人,才能令神满意,才能履行宗教的义务。在基督宗教中有条十分重要的信仰;天主圣言:“道成肉身、寓居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7.
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十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世界仍然有80%的人信仰各种形式的宗教,所以,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宗教信仰所特有的作用。宗教在思想、文化、风俗、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在消费领域,宗教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世人的足够注意。与宗教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一致,宗教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这既与宗教本身的教义、礼义、禁戒等具体内容有关,也与信奉宗教的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虔诚程度、信仰侧重…  相似文献   

8.
宗教伦理和道德学说是宗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是宗教修行实践的指导,是宗教徒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对宗教的发展和流传起着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宗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说教比起宗教的其他神学理论,对教徒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要充分发挥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宗教教义及宗教道德学说作出新的阐述和诠释,使之能更加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纪 《中国道教》2003,(5):10-12
道教的教义思想,就是以“道”作为信仰的核心,并且通过“道”来解释神和人的关系,说明宇宙和社会的形成、演化的过程;并且围绕着对“道”的信仰而产生了道教自身的科仪和修炼方法,以及规定了对道教徒的规戒等。爱弥尔·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指出“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①。爱弥尔·涂尔干在其对宗教的定义中,强调了人在宗教构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信仰、仪轨…  相似文献   

10.
天地门教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重要教派。自清初问世以后,三百多年来,一直在民间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史籍缺乏记载,人们对它的来龙去脉和内中秘密很少了解。本文依据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从组织传承,经卷与教义、仪式、修持,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三个方面,对天地门教进行抉原梳理,旨在将这支被历史尘封已久的民间宗教教派昭示于世。  相似文献   

11.
文摘     
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 任建东在其出版的《道德信仰论》一书中谈到,从宗教特别是世界性的几大宗教与道德信仰的关系来看,宗教信仰不等于道德信仰,但在宗教信仰中的确包含着道德信仰。由宗教信仰而来的道德信仰依附于宗教神学,通过道德的“神启论”,使社会道德通过对神的信仰而得以确立和实现;使人在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中接受所谓神所颁布的清规戒律,这些戒律有宗教活动所特有的规定,但更多的是指向人的社会生活,用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在宗教信仰的框架之内为人提供着道德生活的准则。在现代社会缘于人精神的空…  相似文献   

12.
一宗教是一种超世的信仰 ,是人类在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压迫下 ,把这种现实的力量外化为超人间的力量 ,并从其中吸取生存的信心的表现 ,也是人类对社会人生奥秘所作的一种超乎理性的探讨 ,是人类由于现实生活的巨大欠缺而在精神生活领域里所作的补偿。从社会史上看 ,宗教是一种普遍而持久的文化现象 ,也就是说它并不限定于某个时代某个地区 ,从原始社会直到今天现代社会 ,始终都有宗教相伴随 ,因此宗教的长期存在是必然的 ,不以人们的意志和好恶为转移 ,问题只在于如何处理好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宗教虽然以超世的信仰为其教义宗旨 ,而宗教人士…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与人类文明同步,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在人类的文化知识活动领域中,宗教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栋 《中国宗教》2022,(5):88-90
如何理解“中国宗教”的整体特点?这是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学理支撑之一。李四龙教授最近出版的《人文宗教引论:中国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2月),立足于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传统和民间信仰,尝试以“人文宗教”作为中国宗教史的核心范畴,揭示中国宗教的人文结构,积极探索反映中国人信仰传统的宗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汉族社会民间信仰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民间信仰实践者在宗教活动中呈现出的性别差异入手,对贵州北部群乐人的祖先信仰、冲傩和神庙信仰近几十年的演变进行了细致梳理,认为群乐人宗教实践的重要特点是:男人倾向于家内的祖先信仰,而女人却倾向于家外的神、鬼信仰。而这种性别差异现象是传统汉人社会性别结构在宗教领域的一种投射,其后具有一定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7.
微仆在《天风》2004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神学理论应该有不同的思考和诠释。如何调整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神学理论,对如何办好教会,传好福音,使教会与社会更有对话性和适应性非常重要。因为宗教可以被看作是感情的工具,基督徒常受信仰感情的影响,容易把信与不信的人分离,造成许多信徒与不信的人产生隔阂,甚至矛盾。这其实是违背神的旨意的,因为上帝是爱,十字架是上帝爱的语言。基督教最动人的地方,首先不在于它的教义,而在于它显示了爱,高举了爱,散播了爱。使它吸引无数男女为推广爱的事业而献上了一切。圣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宗教热”现象在大学校园中悄然兴起。本文采用个案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从个体层面对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分为接触基督教、皈信基督教和信仰的稳定三个阶段。社会网络是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成长中的危机、个体需求在教会中得到的满足是推动大学生皈信基督教的重要力量,而认知上对基督教教义的反复论证与探索会暂时性地阻碍大学生皈信基督教,基督教教义和礼仪对于信徒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他们进入到信仰的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是一个主张积极和平的宗教。它的教义包含有丰富的关于和平的理论。“伊斯兰”一词来源于意为和平的“色拉姆”,“穆斯林就是得到和平的人”,我们所信仰的主宰具有和平的美名和德性;我们所追求的后世乐园是“和平之国”,在这个国度里的语言就是“和平”,《古兰经》为了和平,主张“宗教无强迫” (2:156)、“你们有你们的宗教,  相似文献   

20.
宗教批判是启蒙的主题之一,恩格斯宗教批判的理论视域经历了从激进启蒙到合理启蒙的转变。青年恩格斯的激进启蒙立场始终捍卫启蒙理性主义,表现为对基督教信仰的否定,指责基督教信仰是虚无的。在创立唯物史观以后,恩格斯则不同意对启蒙的激进化、极致化推进,不再指责宗教是虚无的,而是深入探讨了宗教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体现了恩格斯宗教批判的合理启蒙立场。合理启蒙视域下的宗教批判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