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代言人参与度研究:深层代言还是浅层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刘雪楠 《心理学报》2010,42(5):587-598
有关广告代言人效果、消费者卷入的研究都曾引起学界的重视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代言人在品牌代言时实际参与(卷入)的程度是否影响消费者对其代言效果的认识,当代言不同类别的产品时这种代言效果是否依然存在,此外,消费者的个性特点是否也会影响这种代言效果等仍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2(代言人高参与度/代言人低参与度)×2(高认知需求/低认知需求)×2(享乐型产品/功能型产品)的实验设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代言人参与的深浅程度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认知需求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代言享乐型还是功能型产品,代言人参与程度都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消费者对于明星代言享乐型产品的品牌态度显著高于功能型产品。特别地,这种作用还受到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的影响。即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高时,名人参与代言的程度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积极的正向的影响;而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低时,名人参与代言程度则不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雪芳  张红霞  陈振杰 《心理学报》2017,(10):1344-1356
在营销实践中,多位代言人同时出现在一则广告中的组合代言广告日益增多,却很少有研究关注。本文探究了组合代言中代言人关系类型(合作型组合代言vs.冲突型组合代言)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合作型组合代言,冲突型组合代言会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这种作用是通过消费者感知到的广告生动性所中介的;消费者的情感强度可以调节这种作用,对于情感强度较高的消费者,冲突型组合代言能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而对于情感强度较低的消费者没有显著影响;此外,代言人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即当消费者对组合代言中代言人们的评价相差较小时,冲突型组合代言能提升广告效果,当对代言人们的评价相差较大时,则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还对这些发现的理论贡献、营销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强、弱品牌的品牌联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合水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2,25(5):605-606
品牌联想是记忆中任何与品牌相联系的概念结点。品牌联想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联想内容和联想特征。联想内容包括与产品或品牌有关的属性、利益、产品代言人等。其中有些联想内容可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或线索,在消费者评价产品时发挥作用。联想特征包括联想的数量、强度、有利性和独特性等。Aaker和Keller在阐述他们各自关于品牌资产的理论模型中均将品牌联想看作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王沛  关文军 《心理科学》2008,31(6):1385-1388
以手机广告为例,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受众需求状况、名人代言、广告词和产品成熟度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显著;需求状况、产品类型以及代言人类型问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类型广告词的使用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卷入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过程分离程序,考察卷入的两方面(个人卷入与产品卷入)共同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发现:(1)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的提高都能促进受众的品牌记忆,但个人卷入的变化主要影响品牌外显记忆成绩,而产品卷入的提高则表现为内隐记忆效果的增强。说明,两者影响的是同一内部过程,但影响方式可能有异。(2)名人广告中的品牌所获得的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一般代言人的品牌;代言人类型与个人卷入或产品卷入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名人代言人的使用可促进广告信息的加工,且受卷入状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王丽丽  董梦璐 《心理学报》2022,54(2):192-204
男性代言女性产品的广告策略真的奏效吗?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产品代言人性别与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之间的关系。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与女性代言女性产品相比, 男性代言时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该影响是通过身份威胁感的中介实现的。此外, 身份肯定对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讲, 当被试受到女性身份肯定操控时, 主效应会加强。本文实证研究了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基于性别认同一致性理论拓展了产品性别属性的下游结果。  相似文献   

7.
男性代言女性产品的广告策略真的奏效吗?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产品代言人性别与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之间的关系。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女性代言女性产品相比,男性代言时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该影响是通过身份威胁感的中介实现的。此外,身份肯定对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当被试受到女性身份肯定操控时,主效应会加强。本文实证研究了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性别认同一致性理论拓展了产品性别属性的下游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广告信息加工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树 《心理学报》2005,37(5):694-701
研究者运用加工分离程序(PDP),探讨了在不同性别的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的目标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在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男性代言人条件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被试,两者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2)在女性代言人条件下,女性受众对其所代言的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男性被试,两者的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对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外相关机构研究表明,一种产品瞬间进入消费者视野并留下印象的时间是0.67秒,色彩的作用达到了60%,由此可见,色彩在产品营销中的效果非同寻常。色彩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有重要影响,有很多消费者往往根据第一印象决定其购买选择,而色彩是第一印象中的关键因素。作为传达产品信息的广告作品,其向消费者呈现的色彩以及在广告作品中色彩带来的美学表现和效应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品牌个性与消费者自概念的一致性是指消费者在进行品牌选择时,倾向于选择那些品牌个性与其自我概念一致的品牌。品牌个性与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具有积极的影响。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本文主要对品牌个性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做了简要的概述,对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同一品类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产生的影响, 研究尝试将广告重复、广告长度作为操控广告竞争强度的具体手段, 运用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来表示广告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品类两个品牌同时进行广告重复的水平不同, 可以导致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有显著差异, 广告重复次数越多, 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强度越高, 广告长度对感知到的广告竞争作用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随着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强度的提高, 消费者对弱势品牌的品牌态度降低, 这表明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另外, 研究还发现产品涉入度和产品属性相似性对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涉入度低的产品和属性相似性高的产品溢出效应更大。本研究丰富了溢出效应理论, 增加了溢出效应类别, 同时对同一品类内部的广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产品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 一个企业的广告不仅会对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促进作用, 而且对其它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被称为广告的溢出效应。以往研究发现,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 但该研究仅验证了溢出效应存在, 并未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是当务之急, 实验一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主要包括探讨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中介变量包括消费者对强势品牌的涉入度、感知产品质量、行业市场份额变化三个变量, 调节变量包括消费者广告态度、消费者任务导向、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同质性四个变量。实验二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整体分布规律, 包括产品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时期的溢出效应分布规律。研究将揭示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作用机制和整体分布规律, 有利于丰富溢出效应理论和广告效果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有的品牌仅邀请一位名人代言, 而有的品牌由多位名人代言, 那么一人代言还是多人代言会更有效?为了回答该问题, 研究基于形象转移视角和单人积极偏差, 深入探究了品牌代言人数因素(一位代言人vs.多位代言人)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相比品牌多人代言, 品牌单人代言使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更高。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一位(vs.多位)品牌代言人的自我-品牌联结更紧密, 进而促进品牌态度。该品牌代言人效应仅局限于象征型产品, 而对于非身份象征型产品, 品牌单人代言(vs.品牌多人代言)对品牌态度无显著差异。此外, 当多位品牌代言人为一个团体时, 品牌代言人数效应将被逆转, 即品牌多人代言(vs.品牌单人代言)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14.
有的品牌仅邀请一位名人代言,而有的品牌由多位名人代言,那么一人代言还是多人代言会更有效?为了回答该问题,研究基于形象转移视角和单人积极偏差,深入探究了品牌代言人数因素(一位代言人vs.多位代言人)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相比品牌多人代言,品牌单人代言使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更高。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一位(vs.多位)品牌代言人的自我-品牌联结更紧密,进而促进品牌态度。该品牌代言人效应仅局限于象征型产品,而对于非身份象征型产品,品牌单人代言(vs.品牌多人代言)对品牌态度无显著差异。此外,当多位品牌代言人为一个团体时,品牌代言人数效应将被逆转,即品牌多人代言(vs.品牌单人代言)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15.
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是两种基本的广告诉求形式,根据诉求重点的不同,广告可分为理性广告、情感广告和混合型广告。有关研究表明,和理性广告相比消费者更乐意接受情感广告,但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特性的信息。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消费者加工广告信息时所使用的不同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将揭示出不同的诉求形式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影响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名人广告效果的制约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回顾了影响名人广告效果的因素,指出名人广告的效果受名人可信度的影响,名人可信度包括吸引力、专业性与可靠性3个要素,专业性与可靠性对名人广告的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吸引力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受名人与商品的一致性以及消费者的精细加工水平的制约,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与意义迁移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名人广告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在名人广告中名人形象与商品形象的一致性是影响广告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广告干预对危机品牌的消费者品牌态度和信任的影响,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的前测后测设计,其中实验组采用2×2因素型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广告干预对被试的内隐品牌态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被试的外显品牌态度和品牌信任则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高渗透广告相较于低渗透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理性诉求广告相较于感性诉求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广告的渗透程度和诉求方式对内隐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品牌信任受双重态度驱动。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态度满意与行为忠诚关系的一致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财玉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90-1699
态度满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 行为忠诚是指消费者重复购买的次数。本文将二者关系分作两类, 一类是低满意低忠诚、高满意高忠诚的一致性关系, 另一类是低满意高忠诚、高满意低忠诚的分离性关系,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介绍了相关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线性关系和约束关系研究。文章最后指出, 未来研究应加强对态度满意的价值属性、结构一致性、社会属性等的研究, 以提高消费者态度满意对行为忠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界对广告设计色彩应用心理方面给予了愈来愈高的重视。广告设计师应该从契合消费者的心理为出发点,通过在广告中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从而实现更大的广告效应。为使广告的效果更加突出,必须高度重视色彩的选择组合,使广告不落俗套、更具个性、更为深刻、更加表现出企业产品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UI对智能手机来讲是影响其在市场中受客户青睐与否的最重要因素,一款手机应用软件如果拥有良好的UI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UI的设计过程中,色彩是重要的设计要点,在色彩的选择、合理搭配、宣传效果和心理效果方面,必须保持界面、图标设计的风格和手法的一致以及色彩风格的一致性,要让客户从整体视觉上感受到一致性,这对提高APP的推广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