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神演义》中的“西方教”与教主“接引道人”形象来源于明代流行的西方净土信仰,而接引道人之胁从“准提道人”的形象则是来源于明代广泛流行的、与观世音信仰功能相近的准提信仰。在明代净土信仰的统摄之下,作为准提信仰主要手段的准提咒法成为往生净土的手段,准提信仰也成为净土信仰之辅佐。《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形象正是在这一佛教文化背景下得以成立。 陈星宇,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佛教语言文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的树崇拜与道教关系探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而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出土了丰富的树崇拜文物,不仅与神话传说中的记载相符,是早期社会分工留下的痕迹,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长生信仰的流行.从广汉三星堆铜树到东汉成都平原的摇钱树再到道教的长生信仰,可以看出原始自然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成熟宗教的信仰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救苦救难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因此,流传有"救世观世音、救苦救难观世音"的称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通联员刘长生)香港伊斯兰教界领袖、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主席艾优卜.脱志贤哈智于2012年1月30日下午复命归真,次日下午在香港爱  相似文献   

5.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二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隋释智(岂页)说,门人灌顶记。(岂页)有《观音义疏》,已著录。此玄释《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自普昙无谶游化北涼,值沮渠蒙逊有疾,以问于谶。谶云,观世音与此土有缘,乃令持诵,所患即愈。于是此品久于部外别行,亦称《观世音经》,故此书亦简称《观世音别行玄义》,以别于《法华玄义》也。亦以五章明义:初以人法、慈悲、福慧、真应、药珠、冥显、权实、本迹、缘了、智断十义通释观世音及普门之义,有列名、次第、解释、料简四科。次以境智因缘别释观世音,境智有思议、不思议之分。思议复有理外、理内之别,一一各有天然、相待、因缘、绝待四种不同。观世音从不思议境智得名,世音是境,观即智也。观有次第三观、一心三观之差,先历教释,后观心释。以十普别释普门,初以六义明门:一  相似文献   

6.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陈星桥在中国,几乎在每一座寺院或佛教徒自家的佛龛中,都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但说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就实在太少了。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观世音菩萨就与老百姓结下了很深的因缘,以至曾出...  相似文献   

7.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語     
《法音》1991,(4)
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神威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  相似文献   

9.
俞伟忠 《天风》2011,(5):6-8
三.教会提高专职教牧同工待遇的必要性 1.是保障教牧同工现实生活的需要 要使教牧同工能"专心以祈祷传道之事"为念,那么保障教牧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哥林多前书》9章7节说:"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从经文可以看出:教牧同工拿教会的工资是合乎圣经真理的。因为教牧同工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也有亲戚朋友,礼尚往来,也需要生活。  相似文献   

10.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贝怕足”。清代石天基《长生秘诀》中也说,“每遇不如意事,即将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乐矣”。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11.
方仙道是在古老的“长生说”和海外仙境说的影响下形成的,以追求长生、得道成仙为目的的宗教形态.那些自称有长生术和神异术的人士,被称为“方士”;他们所从事的长生术和神异术,被称为“方术”.春秋战国时期,在燕齐一带逐渐形成了以追求神仙不死为目的的方士集团,他们以此作为谋生手段.从战国中后期到汉武帝时,神仙家与帝王相互鼓动,掀起中国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的狂潮.  相似文献   

12.
官道是明代道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以往道教研究均未见有人提及。所谓官道是指明代以正一教为主体的新旧符箓派与国家政治高度融合,进入国家政制,承担国家祭祀重任的政治道教集团。官道虽然以正一教为主体,然而又并不等同于正一教,凡是没有进入国家政治体制的正一派也不属于官道。本文对明代官道的称名、缘起及正一真人与官道的关系等予以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回族学者蒋湘南不是穆斯林,但是通过将蒋湘南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伊斯兰教汉文经典(汉塔布)的相关文字作比较,可以看出,伊斯兰哲学对于蒋湘南的思想,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是蒋湘南思想建构的基础资源.伊斯兰哲学对中国思想的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以来,观世音菩萨在我国日益深入人心,并迅速成为民众热崇的保护神。在众多名号的观世音中,又以杨柳枝观世音形象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吴承恩《西游记》就曾讲述观世音菩萨用杨柳枝蘸净瓶中甘露水,救活五庄观镇元大仙人参果树的故事。尽管人们对连仙树都能医活,法力无边的杨柳枝观世音五体投地,而对这种造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5.
马文 《中国宗教》2021,(2):74-75
澳门伊斯兰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华人穆斯林成规模的定居,则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从1937年开始,有大量来自广东和香港的回族穆斯林到澳门避难,他们互相帮扶,积极赈济难民,鼓励身处战乱之中的同胞坚定信念,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以来,澳门伊斯兰教界依托香港伊斯兰联会,凭借毗邻粤港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宗教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孙劲松 《法音》2021,(8):22-27
一、南海观音闻声救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八十《华严》将观世音翻译成"观自在",据该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说:"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18.
韩焕忠 《哲学动态》2002,(12):33-35
在 2 0世纪出现的中国佛教研究的重大成果中 ,凡是涉及到天台宗的 ,大都注意到了天台宗的判教。纵览先贤时彦的这些成果 ,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关天台宗判教的共识。在这些成果的相互比较中 ,也可以看出各家研究的个性和特色。有关天台宗判教的共识大致有以下几点 :1 .都将智大师对全部佛教经典和理论所作的“五时八教”判释视为天台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且当作天台宗与其他宗派互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2 .都对“五时八教”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尽而明晰的解释和说明 ,由于所据原典大致相同 ,所以大家在此一点上基本没有什么分歧 ;3.都注意到智…  相似文献   

19.
教礼东方     
严锡禹 《天风》2016,(8):26-27
梁相在《大兴国寺记》中写道:“教以礼东方为主,与天竺寂灭之教不同.且大明出于东,四时始于东,万物生于东.东属木,主生.故混沌既分,乾坤之所以不息,日月之所以运行,人物之所以蕃盛,一生生之道也,故谓之长生天.”《大兴国寺记》中强调也里可温“以礼东方为主”,迥异佛教.东正教和聂斯托利派有一个习惯,祷告时要面向东方,理由是上帝在东方创造了人(参见佩里肯[Pelikan),《基督教传统》[The Christian Tradition],第二卷3页).  相似文献   

20.
释宗宙 《法音》2021,(3):70-71
一、观察修和止住修的关系“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一句圣号,含摄了无量的法义。正如禅宗参“念佛是谁”一样,若能体悟“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深义,则对我们的修行有巨大的助益。所谓“修”,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修法,即止住修和观择修。如果我们是以止住修为主时,则不应去思择观世音菩萨的意思是什么,他是怎么“观”的,“世音”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