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幼儿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是脾气越来越犟。你让他干啥,他偏不干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幼儿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个体心理中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心理活动。学龄前儿童,由于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时代的要求赋予这一代人要有坚强、独立的性格,有创新思维和稳定的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而对这种人才需求,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的幼儿聪明活泼,智商很高,但由于家庭结构的单一,对独生子女的娇宠,幼儿本身又存在很多缺点,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幼儿心里及行为的错误发展。如逆反心理就是当代幼儿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逆反心理的现象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对此,我觉得逆反心理必须因势利导,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逆反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逆反心理是被期望者对期望者的期望一概否定的心理对抗泛化现象,是对逆向行为之发生心理机制的一种总的概括。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进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外界因素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界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并导致与该事物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认识上的逆反以及情绪和行为的对抗,表现出任性、不听话,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特点,会认为宝宝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林文瑞 《心理科学》2006,29(5):1230-1233
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了解引发小学生学习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对克服小学生逆反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取消感兴趣的活动、过度要求、剥夺自主性,厌倦情绪都会明显引发小学生学习中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属于情感范畴。逆反的人,看到外界无视他或她的“自我”的独立存在,于是产生了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同阻碍他确立“自我”的外界作对的一种心理情感。这种逆反心理,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代大学生也毫不例外。本文试就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若干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同志们。一、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对领导批评某种不良现象,(如随地丢酒  相似文献   

7.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问题,主要特征表现于独立意向的盲目性和突出自我。导致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青少年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本文从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实质出发,探讨了造成逆反心理的几大因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常常给管理人员带来不快或烦恼,直接影响着管理活动的效率。因此,为了保证一个健康的管理环境,就必须对逆反心理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消除。下面就从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消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1、好奇心作怪。人都具有好奇心,猎奇心理往往导致越是不让知道的事,越想尽快知道,越是不让干的事,越要去干。 2、由人们一般的心理特点所引起。人们都有这种心理状态:“得之弥艰,视之弥珍”。越是难以得到或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它,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太令人珍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虽然不断强化职工主人翁意识教育。但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职工主人翁意识有所弱化。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职工逆反心理起的作用。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宣传舆论的倾斜导向是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原则,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阶级路线,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强调和坚持这一最基本的阶级路线。但是,近几年对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讲得少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不宣传了,以致造成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混乱。这种混乱导致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高峰时期在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在思维形式上,它往往具有求异和创新的特点,这正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但是,逆反心理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主流化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更注意对其消极影响的防范,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中所实现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仅应该从它所展现出来的理论形态、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来把握,而且也应该从马克思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论的高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是与他对社会历史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解分不开的,而这种对社会历史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解是在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形成的。青年黑格尔分子鲍威尔认为,自我意识是万物的本原,社会历史就是自我意识的历史。历史学只不过是研究自我意识的变化形式,社会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与自然毫无关系的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过程。在他那里,自然和历史好像是“两种互不…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每个人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4.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不仅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中有,而且在各项不同的工作中也存在。但过去却忽视了关于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逆反心理问题的研究,以致使相当一部分从事选拔于部工作的同志至今还没认识到逆反心理对选拔干部工作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加强对逆反心理的研究、分析其表现特点及产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消除的方法和措施,对选准用好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童晖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40-242
中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冲击了德育效果,一直是一中学生德育中的难题。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德育中的消极逆反心理的特点,略及诱发中学生在德育中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德育中的消极逆反心理的几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苏州盈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袁传伟接到无锡厂商打来的电话,说是武汉疫情急需一批过氧化氢消毒器,可工厂只剩下他一人,他果断地说:"我干!"原来他啥都会。会编程2004年10月,袁传伟应聘进入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美资电子企业,在加工中心(CNC)干起产品编程等工作,他知道对于现  相似文献   

17.
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琴美  张晓贤 《心理科学》2003,26(6):1114-1114
1 引言  有关情绪的研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主题。Bridges(1932 )曾假设 ,婴儿在出生时就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情绪 ,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 (self consciousemotion)。Michael在此基础上强调儿童的认知过程在情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我意识的产生促进了一类新情绪的产生 ,即自我意识情绪 (self consciousemotions)。自我意识情绪是以个体是否能遵守自己内化的标准为基础的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智力发展。一岁不到的儿童感觉到的高兴、悲伤、害怕、愤怒等被心理学家称为初级情绪。大量关于情绪的研究都只涉及到这些初级情绪 ,次…  相似文献   

18.
计时人生     
数日前,我到一文友家做客。该君写得一手好文章,时常有大作见诸各大报刊。一番寒暄过后,我表达出了自己的疑惑:"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会观察生活和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外,您还有什么真经?"对方颔首一笑,帮我续满茶。我又说:"我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可时间总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回头一看,啥也没干成。""问题就在这里。"对方终于开口说话了,"说实话,我曾经也为此而感到苦恼。打开电脑,在网络上东瞧西看,大半天就这么过去了。"说着,他站起身,在抽屉里找到一张单子。"一年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对这一现象的实质、表现和产生原因作了一个浅析,以期引起广大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绝活     
正近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书中写了36个奇人,皆有绝活。蓝眼能一眼识破古画之真假,从不失手;苏七块看病手到病除,妙手回春;泥人张捏啥像啥,捏人尤其逼真;刷子李是粉刷行一绝,刷浆时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一个白点;大回是垂钓高手,想钓啥鱼有啥鱼,想钓多少有多少……他们就是靠着这些绝活,在天津卫活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我有一个文友,文思敏捷,倚马可待。每次文友聚餐,酒足饭饱之际,他就要出来献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