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认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首先我们必须对当代世界的两种基本的文化追寻倾向有一义理上的把握.一是国际性的文化交融的倾向,二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寻根倾向.这两种倾向恰是我们近二十年来的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就是我们文化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个又一个“西方文化热”和中国文化热.”无疑,这两种文化追寻倾向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有着它的十分深刻的现实政治经济变迁的背景条件.然而,它又是“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这两种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倾向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的本义就是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连同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路线,并把这一思想路线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结合起来,使其内涵更为深刻和丰富。然而一直以来,有学者为了论证“解放思想”和  相似文献   

3.
通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关于渐进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改革道路,这是与东欧和前苏联的激进式改革截然不同的道路。它的丰富性、独创性和深刻的历史含义日益吸引着世界的关注,并正在成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学科跨世纪的课题。人们往往把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别归结为改革速度的快慢,认为激进式改革是“休克疗法”、“一步到位”,渐进式改革则是“逐步推进”、“分步到位”。这种看法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差别绝不仅仅是一种量的差别,而是有深刻的经…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改革的方向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十一届三中全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富有远见地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邓小平指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所谓开放,则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的重要方面和改革的前提条件。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其效应…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结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有关论述,探讨和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下人的物化问题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应该说,这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本身发展的关系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在我们强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如何看待商品经济的正负两面效应,也已成为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正视并科学分析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正如本文作者所指出的:“我们既要热情地支持和发展商品经济,又要冷静地分析商品经济中的问题和矛盾,以便为社会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调控提供一个清醒的哲学头脑。”无须讳言,我们在这方面还不能说已经足够冷静和清醒了。目前尚有诸多糊涂观念亟待澄清。例如,如何看待拜金主义的泛滥?这种泛滥是否仅仅缘于观念上的原因(如外来影响或旧思想的影响)?承认拜金主义有其现实根源,又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由泛滥?或者说,批判拜金主义会阻碍还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像有的人那样把“一切向钱看”和讲究经济效益,商人“视顾客为上帝”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产品的商业价值(如“票房价值”)和其文化价值直接等同起来,难道就是科学的认识吗?实践已经证明,有意无意地助长诸如此类问题上的思想混乱,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绝不会起真正的促进作用,而只能是设置新的障碍,加剧改革的难度。这是值得我们理论、宣传工作者深刻反省和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用“九个必须”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其中“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新时代贵州省宗教工作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贵州实践上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简论代价的种类及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论代价的种类及根源鲁明代价问题的研究不应停留在代价是否必然,是否可以避免的抽象议论之中,而应区分代价的不同种类,揭示代价产生的根源,从而探讨消除不必要代价的可能途径。从历史观上来说,它还要进一步说明,社会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为什么仍然是进步的这一重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的代价观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马克思深深地体会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意义,又同时敏锐地观察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象…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以下简称“两个必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可以说 ,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然而 ,“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误解、曲解和挑战。对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进行新的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两个必然”的客观依据社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9.
不经意地,忽然发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是由一个个“到期”的日子所连接而成。这一个个“到期”的日子,成为人生中一种躲不开的期待与无奈、盼望与忐忑。一个个日子“到期”后,又开始了一个个新一轮“到期”的等待、盼望与忐忑。岁月就在这一个个“到期”中,悄悄地划过,成为头顶上的阳光星月,  相似文献   

10.
"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从“次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出发,指出“次道德”是一个“伪概念”,其实质是违法犯罪;之后对“次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刻的伦理反思:“次道德”问题的出现,既反映了中国人精神道德陷入了危机,又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不断崩溃;最后探寻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著名苏联学者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的这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对社会发展和科学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现在评论的这本书的第二版较1966年版作了重要增补。这本书的《政策和策略的哲学基础》这一部分,深刻地分析了社会认识的哲学基础,首先分析了唯物史观,指出了它对于工人阶级的革命改造活动的重大作用。近年来在我们的书报杂志上就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范畴——其中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的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梧 《哲学研究》2023,(11):5-12+128
“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立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历史展开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体现了“非资本主义”属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契合之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前资本主义”属性,亟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激活,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土壤,这正是二者的互相成就之处。进入世界历史后,“第二个结合”破解了如何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资本主义基础薄弱的古老中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谜”。当前世界历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再中国化”旨在实现“再现代化”,即合理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文明限度上重新定义现代化,此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理学的原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1月,我在上海“申报”发表了一篇“星期论文”。在其中我说:“中国哲学会第一届年会,于二十四年四月,在北平开会时,大公报记者曾叫我写了一点感想。在那篇短文里,我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不注意哲学,但在骨子里我们这个世界是极重视哲学的。走遍世界,在大多数国家里,都有他听提倡及禁止的哲学。在这一点我们可见现在的人是如何感觉到哲学的力量。每一种政治社会制度,都需要一种理论上的根据。必须有了理论上的根据,那一种政治社会组织,才能“名正言顺”。在历史上看起来,每一种社会,都有他思想上的“太祖高皇帝”,例如中国秦汉以后的孔子,西洋中世纪的耶稣,近世的卢梭等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党在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5.
徐晓鸿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19-20
在全国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入之际,中央统战部日前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这是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好各项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如果文化真有明确疆界的话,那么每一疆界似乎都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界标”。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代表或表达着一个文化传统的最基本的观念的词汇和格言似乎就可以被用做这样的形式上的界标。我们试将“命”这一独特的观念视为中国文化的某种界标,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边界意味着一文化之界限,而命恰恰是中国文化中的界限观念。说命可能首先让人想到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信的是那个不以“天”为定语的“命”,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天已由之悄然隐去的命。古语有“安之若命”,今人则说“人不跟命争”或“认命”。这些说法均蕴涵着,命标志着人或人力的限度或边界。而这也就是说,这一意义上的命标志着人本身——人的可能性——的某种限度或边界。边界则意味着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探新》1980年第1期发表“是综合动力论还是唯内因动力论”一文,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通过百家争鸣深入探索人的心理发展动力这一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在该文中承认:“至于人的心理诸外部矛盾与诸内部矛盾所构成的‘矛盾系统’的壮丽图景,我们刚开始探索,目前尚难以完整地描绘出来。”因此,同志们在探索中的每一新发现,实质上都是对“综合动力论”的有力声援,我们均表热烈欢迎。但为了阐明“综合动力论”的合理性,我们也有必要对某些问题进行答辩。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重大变化,总是不断地向我们提出重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著述的任务,这包括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反思我们在学习方法、解读方法和研究态度上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批判的能力。譬如,如何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思想发展;他们对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考察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以及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概括时代特征、指导改革实践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怎样把对经典作家有关著述的系统把握与对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深刻分析及对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前人思维成果的批判,对于指导我们今天有关传统文化和外来哲学思潮的研究有着什么样的方法论意义;如何深化对实践活动本身的研究进而正确地理解并处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把有关辩证法、认识论、思想史,逻辑学、历史观乃至价值问题,文化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把握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整块钢铁”的重要特征;如何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中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的原则指导我们的研究进程(包括对经典作家有关论著的读解过程);等等。不言而喻,深化这些问题的研究,既可以给当前的改革实践以强有力的支持与推动,又可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上亿人信仰宗教,虽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仍然很庞大。对待宗教问题,如果不重视宗教的群众性,就容易出现失误,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就是因为宗教影响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佛教为例,在中国宗教中,佛教历史最久,影响深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国后我国佛教经过废除封建制度的改革,又经过爱国宗教界人士的努力,继承并弘扬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广大佛教信众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积极的力量。因此,全社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两”与“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既古老而又重要的辩证法范畴。它贯穿于中国哲学史的始终,许多哲学家都对两、一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证和阐释。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张载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两、一范畴的内涵以及两、一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前人更为深刻的阐发,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对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张载关于两、一范畴的理论,不仅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继承中国古代哲学优秀传统的宝贵遗产,而且也有利于科学地界定张载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