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意象是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动作机制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耷拉脑袋的自我。反之,如果你觉得你是个总统,你便能成为一个总统。这种自我意象就是自己的“标签”。美国一著名心理学家说:“心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你的“标签”会直接影响你的成败,“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我们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用好自己…  相似文献   

2.
小刘,男,大学二年级学生。自二年级下学期三门必修课考试不及格后,经常自责,学习感到困难,觉得学习负担过重与难以完成,担心再考还不及格以致拿不到毕业证书。因此,他情绪低落,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不如其他同学。由于二年级上学期已有一门课补考不及格,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他得跟班试读,二年级未过70分的课程必须重考,这样一来,他得补考6门,加上试读的一学期又要学习6门课,共12门课程。他认为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觉得即使自己再勤奋,也完成不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于  相似文献   

3.
自我意象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的行为有着极为显的影响,在这篇章中,作首先阐述了自我意象在市场营销领域内的五种类型,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类型的自我意象所以人们会试图用产品、服务来扩展和改变自己。在第二部分作分别介绍自我意象在产品策略、广告策略、品牌策略这三个部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象”是指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的自我观念,或者说自己把自己看成什么倾向性的人。诸如是倾向于成功的,还是倾向于失败的,是倾向于创造的,还是倾向于保守的,是相信自己是具有潜能的好学生,还是确认自己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差学生等等。这些在我们的意识中也许是朦胧...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智商只有 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 80%来自“情感智慧”。所谓情感智慧,就是指一个人自我觉察、驾驭心情、自我激发、控制冲动、人际交往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情感智慧的主要成份。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有时我们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懊恼了很长时间,自己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至有人提醒,才惊然发觉。要是能觉察到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上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培养情感智慧的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6.
学生过度的考试焦虑,影响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学生自己的不良的心理暗示导致“相悖意象”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摆脱不良的心理暗示,超越考场中的“相悖意象”,代之以建立新的积极的暗示,是帮助学生走出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考场中的“相悖意象”——不良的心理暗示产生“相悖意象”暗示对我们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可是有时,如果我们暗示的方法不合理的话,不仅不能朝着你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我们上台演讲或会上发言,越想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不要紧张,可往往越紧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春,一桩弟子杀师未遂案震惊鹿城。犯罪嫌疑人汪明案发前是院学生会主席,国家级优秀大学生。在案件审讯中。他一再为自己辩解:“公选课考试不及格没有先例,再三通融也难以理喻,我才丧失理智,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号称‘四大名捕’之首、令学生闻风丧胆的他才是这一  相似文献   

8.
起来行走     
何介苗 《天风》2008,(10):6-8
犹太人遵行一日三次的祷告:上午九点、下午三点、黄昏日落时。在这些时间里,虔诚的犹太人都会进圣殿祷告。彼得和约翰在申初即下午三点的时候上圣殿去。当他们来到一个名叫“美门”的门口的地方,有一个是生来瘸腿的人,在那里乞讨。犹太人认为,生来有残疾的人,其病根在于父母犯罪,报应所致。这里强调人的罪,如同这个人的病,非人能治。因为,即或天天有人抬他来,也解决不了问题,即或有人救济,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几十年了,他还是瘸子。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是一种高贵的风尚,但如果入单单的寄希望干别人的帮助,那是可悲的,也靠不住,人可以帮人一时一事,但人帮不了人一生一世啊。有意思的是,这个“美门”的原文词义是叫得胜的门,遗憾的是几十年来,别人和他自己都无法得胜自己的疾病。在靠人无望的时候,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会绝望,而一个信幸的人仙曲滓膏力和盼塑刚今事抽毒沣曲仰望耶稣甚督  相似文献   

9.
正小时候,查尔斯·舒尔茨是一个出了名的笨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十足的蠢蛋,从未干过一件出色的事情;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科科不及格的差生,毫无前途可言;而在同学的眼中,他则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别人打他,他也不敢还手。舒尔茨也曾试图改变自己,比如:努力学习,赢得同学的尊重,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成绩老是上不去,物理甚至还考了零分,而在校高尔夫球比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常说某个人“个性很有魅力”,其实是指他没有压制自我的创造性和具有表现自己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去拜访一位事业有成的老同学,坐在宽敞豪华的办公室里,他电话一个接一个,进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忙得连说话的工夫都没有。他自我感叹:自己好像是在为别人而活,整天静不下来,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幸福的理解,我们总是喜欢站在强势一方,那些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总是把自己归为事业成功者。其实不然,幸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感受和判断。你不能说,那些人生坎坷、地位低下的人就没有幸福。  相似文献   

13.
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自己不甚满意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因此我们常常力图进行某种自我改变以更加完善自我。但是这种改变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总要遇到抵制这种改变发生的各种“阻抗”。第一种常见的“阻  相似文献   

14.
来信回复     
1:亲爱的咨询师:不知为什么我常常会自我否定,而且会厌恶不努力的人,感觉自己有些刻薄。比如要考试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那么努力,看到临时抱佛脚的人就觉得好恶心,不由自主地自己的态度也会消极。我这样是有问题的吗?亲爱的同学:看到你的留言,感觉你内心挺矛盾的,看到别人不努力,却自我否定;看到临时抱佛脚的同学,不由自主消极。因为别人做的不好的地方,却要给自己找不开心。不禁想到一个段子,人世间用"关你事"和"关我事"能解决80%的烦恼。所以,临时抱佛脚的让他去抱,我们只管自己努力就好了。  相似文献   

15.
参与——政治的第一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V.格哈特2007年刚出版就在德国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的政治哲学著作《参与——政治的第一原则》的浓缩精华。格哈特政治哲学的基础是人作为有理性、有生命的自由存在者的个体性;他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就是以此为基础而寻求政治原则的结果。他认为,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参与、代表和建构,这三个原则一起构成一个政治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则是被创造出来的公共领域。本文是他对作为政治的第一原则的参与的论述纲要。格哈特认为,政治构成人类行动的核心领域,一切人类行动的出发点是自由,因此政治基于自由。凡是自由的人都是自我规定的;自我规定是有生命存在者的自我组织的特定人类形式;自我规定的方式是人类个体通过自己的理由来进行。这是政治的先决条件;政治的本性就在于独立的行动个体的自我规定。在政治中,行动个体的自我规定的惟一可能方式是集体共同规定。因为一个人若要使其行动是政治的,他就必须满足于影响他人,同时也必然依赖于他人。因此,参与是政治的第一原则,政治只能基于自由的行动个体的参与。参与作为政治的第一原则是以关切或同情为基础的共享。参与允许我们把个体的自我规定转移到一个共同体内部集体的共同规定、而又不终止自我规定;它创造一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一个共同体的人们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朝向某个共同目标、而又不侵害其中构成个体的意向;它构成一个原则,按照这个原则许多个体意志在一个意志中联结起来、而这个意志又允许许多个体意志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心理舒适区     
计文 《天风》2018,(9):1-1
基督福音其实是一个讲改变的福音,从牧师证道到个人祈祷立志,都指望有一个不断改变更新的自我。就生活而言,一年365天,我们可能有364天都在想着怎么把自己变得更好,比如想减肥、想锻炼、想早睡早起、想读书、想换工作、想改变自己的臭脾气……可真实的情况呢?改变很难发生,改变的行动也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为什么改变就这么难呢?能找的理由太多了:意志不够坚定,行动力太弱;环境不尽如人意,同事太不靠谱,家人支持不力,等等。可是,我们想过没有,真正的原因其实就在人心里。圣经早说过:"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长谈起自己上学的孩子时总是遗憾地说:孩子倒是聪明,就是粗心大意,考试从来不能得满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粗心大意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经常表现出不细心、不周密、马虎、疏忽等不良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为了说明某一问题,总要寻求 一定的理由,即用以 支持论 题的论据。然而在严肃的证明过程中,理由有时会使人不禁发笑,提供理由的人也时常令人 啼 笑皆非,于是便产生了一簇别具风味的笑话──关于理由的笑话。请看:罗德里格斯先生 看 到他儿子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单,决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符号互动论与儒家的“自我发展”思想异同的比较.两者都认为自我的发展必须有“他者的参与”,符号互动论认为,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相同的反应,语言是连接自我与他者的关键媒介,人的行动可以被语言描述所替换.儒家却认为:人与人、人与物无需经由语言的媒介便能互相感应;修养境界的差异使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不同的反应;行动示范对于自我修养的作用比言语指导更为根本.此外,符号互动论与儒家思想对于“自我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的看法也有差别.符号互动论声称:随着自我的发展,他者的观点会被组织成一个互相关连的整体;自我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一个人能够参与有序的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则认为自我发展的意义是要调节和转变社会生活的秩序,所以儒家是按照一个人所能调节和转变的群体的规模来划分自我修养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实现。这样,人的价值就不仅包括自我价值,而且包括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人创造价值的活动对自身的意义,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创造价值的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也是把握人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作为自觉的主体,是有需要、有理想、有追求的主体。他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总是同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