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延迟满足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延迟满足强调人们为了实现长期职业目标, 克服职业生涯中即时满足的冲动和诱惑的选择倾向, 并为审视和解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外研究者一般从工作伦理的范畴来考察职业延迟满足, 而在中国, 职业延迟满足则成为一个明确的组织行为学概念得以发展。虽然国内外研究者从个体、组织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考察了职业延迟满足的相关因素及其效果, 但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 现有研究并不深入。未来应重点关注职业延迟满足的本土化研究、概念发展、测量方法的改进, 并纵向研究其对个体职业成长的影响机制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自立水平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注意机制及发展特点.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272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立水平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按由高至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取40名儿童作为高自立组,由低分到高分取40名儿童作为低自立组,对两组被试采用Mischel的自我延迟满足等待实验范式,进行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对照研究.结果:(1)两组儿童在两种奖励物都不呈现情境下平均延迟时间最长,在呈现奖励物的三种情境下平均延迟时间较短;(2)高、低自立水平儿童在延迟时间、延迟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低自立水平儿童相比,高自立水平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更强,提示儿童的自立发展水平可以预测其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心理学报》2005,37(4):491-496
采用问卷法,从自我调控学习的角度对208名初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目标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不同影响,任务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积极影响,趋向型自我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面作用。学业延迟满足作为一种自我调控能力,能够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但对学业成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左雪  杨伊生 《心理科学》2007,30(5):1233-1236
采用实验法以90名3~5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个体和群体情境中延迟满足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3~5岁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3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较弱,而4、5岁的幼儿在这种能力上有了较明显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幼儿阶段的延迟满足能力仍然很低;3~5岁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不同性别中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延迟满足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突破。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研究领域目前有三种典型的实验研究方法,即自我延迟方法、外加延迟方法和礼物延迟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对于延迟满足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研究方法似乎都忽略了延迟满足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价值评判。儿童之所以愿意忍耐长时等待,是因为他们做出了符合自己需要的选择,这一选择过程在延迟满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延迟满足中的价值评判,尝试性地提出了对延迟满足研究方法的初步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探讨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和学习优秀学生(学优生)在三种不同情境下——独自操作、单一团体操作和混合团体操作,延迟满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延迟满足实验中,被试变量(学优生、学困生)与情境变量(独自、单一团体、混合团体)的交互作用显著;(2)在独自操作和单一团体情境下,学优生延迟满足能力显著高于学困生,混合团体则不存在这种差异;(3)学优生的延迟满足能力在独自操作和单一团体时水平较高,而混合团体的成绩则显著的低于单一团体,学困生的延迟满足能力在单一团体和混合团体时水平较高,而单独操作成绩则显著低于混合团体.本研究一方面拓展了对延迟满足能力的群体比较研究,同时,对学困生的心理教育实践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眼动研究方法,以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及眼动特征为指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儿童在自我延迟满足情境中的注意分配策略及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偏爱策略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小学1、2年级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显著高于学前儿童;延迟奖励物的彩色照片比黑白照片更有利于儿童的延迟等待;眼动方法是延迟满足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情绪与职业数量对不同职业生涯延迟满足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可能潜在影响,分别对40名高、低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倾向的大学生被试诱发正、负性情绪并完成信息板技术模拟的职业决策任务。结果显示:1)高延迟满足个体的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显著大于低延迟满足个体;2)不同延迟满足的个体在正性情绪或低职业数量条件下都表现出更好的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3)在不同情绪及职业数量条件下,高延迟满足个体在不同职业属性间的搜索更多。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倾向作为与未来规划密切联系的概念,揭示了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决策过程可能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计划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文献回顾为出发点,阐述“延迟满足”之基本研究范式及研究新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构思一个在中国各地开展的研究计划.具体来说,此计划包括六点建议:(一)实验研究以密斯(Mischel)的基本研究范式为蓝本,(二)在研究设计上结合问卷测量与实验研究,(三)细致地比较个人测试和群体测试的异同,(四)致力进行“发展向度”的研究,(五)制订吻合理论建构及本土处境的“延迟满足”测量问卷,(六)从“延迟满足”过渡至“满足于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室实验观察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幼儿气质与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气质与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2)负情绪水平低,坚持性好和冲动性低的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较好.活动性水平高的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较差.(3)修订的TAB-R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定与自我控制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