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国杰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基本理论、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品质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罗国杰集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党中央把集体主义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伦理学原理研究经历了从恢复阶段到探索阶段再到繁荣阶段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蓬勃向上、渐入佳境的总体趋势,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自始至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国伦理学界充分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可发展性,积极拓展理论视野,大胆进行理论苑式和研究方法的试验,同时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相联系,深入研究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道德问题,从而不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以新的生命力,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当今中国的发展,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道德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3.
罗国杰教授以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之心得,总结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结构模式、基本原则,并融通古今中西,建构了伦理学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推动了当代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他的贡献具体在于:梳理中国伦理思想史之源流,总括其内容,提炼其精华,把握其精神,分析其特点,研究其方法,继承、弘扬与创新发展;以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为重要基础和立足点,广纳不同学术资源,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和"新德性论";以中国伦理思想史为重要价值资源,创新理论、传承文明、咨政育人,创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秉承弘道立德、躬行实践之古学传统和道德精神,立德、立功、立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4.
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形态,构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伦理学体系,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201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访谈了宋希仁教授。访谈中,宋希仁教授不仅交流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看法,还创造性地把黑格尔的法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中的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融合伦理、道德、礼仪三种法的形式的新型伦理学构想,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创建者,罗国杰先生把毕生的教学研究与社会主义伦理学事业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在伦理学理论创建、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罗国杰先生逝世后,备极哀荣,党和国家领导人、学术界及社会其他各界都对之表示了深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3月9日,罗国杰教授与世长辞,伦理学界沉痛哀悼。罗国杰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不仅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创建者,而且是中国第一份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原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的主要发起者、创办者,并先后担任主编、编委会主任。罗国杰教授也是在《道德与文明》上发表文章最多的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深入普及,一些综合性大学学生热心伦理学学习和研究,并建立学术团体——伦理学社或伦理学研究会。八一年四月,北京大学学生首先建立伦理学社。周辅成、张岱年和魏英敏、金可溪、陈志尚担任顾问。社章规定学社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研究伦理学和道德的历史和现状;积极宣传共产主义道德;着重研究大学生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伦理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李奇同志,于2009年11月17日19时在北京协和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6岁.李奇同志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55年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后,李奇同志积极筹备建立了中国伦理学会,被推举为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会长,积极推动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的筹备创刊,并任<道德与文明>第一任主编.  相似文献   

9.
<正>在近六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罗国杰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创建新中国伦理学的宏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其著作等身、卓见非凡,为伦理学从业者和学生所敬仰。在其多达数十卷的著述中,1980年在《哲学研究》第6期发表的题为《论科学技术、物质生活与道德的关系》一文,为国内学术界较早关注这一课题的力作,为奠定和开拓我国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乃至整个应用伦理学确定了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伦理学专业,是1986年建立的。现已招生两届,共40人。今年还将招收20人。该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哲学系所设本科专业;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伦理学理论研究、高等院校伦理学教学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伦理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中国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