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中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询(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授过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今山中尚存古黄帝词、龙栈道。汉末,有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人山修道。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  相似文献   

2.
信灵 《中国道教》2002,(3):49-50
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 ,虽然天空中还是秋雨霏霏 ,但是这场绵绵秋雨并未扰乱我们那颗激动的心。这是青城山道协双申成功后组织的一次参访团 ,共计五十人。 2 0 0 1年 1 0月 31日参访团从建福宫乘坐大巴车前往重庆市参观。导游给我们介绍了重庆的历史及未来的规划。我们参观了雄伟瑰丽、古朴典雅的代表性建筑———重庆人民大礼堂。道友们在这里留下了第一张难忘的照片。随后我们又来到重庆市“红岩村革命纪念馆”。眼前这座历经沧桑而又普通的四合院 ,曾经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我们踏进这座狭矮、简陋的平房 ,望着一位位宁…  相似文献   

3.
游青城山的人,极目千峰凝翠,倾听万壑清音,条条溪涧,漾绿溢秀,座座宫观,黛围翠绕,不禁欣然叹曰:“青城天下幽,真是名不虚传!”但是,你可知道,青城山纵横二百里之内的丛林古木,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原始森林,它是千余年来居住在那里的历代道士辛勤劳动的结晶。本文所介绍的彭椿仙道长,正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彭椿仙,名至周。清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贵州省毕节县。少年聪慧,入邑中私塾发蒙,熟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著述。二十岁时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痛恨清廷腐败,弊端丛生,不愿为之卖命,遂脱离军界。由滇入蜀,只身千里,来到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青城山常  相似文献   

4.
(一)远古的神话传说 (清)彭询《青城山记》卷下云:“宁封,黄帝时人,帝从之问‘龙(足乔)飞行’之道,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青城丈人观即修真处,宋赐名‘会庆建福宫’。《列仙传》云:黄帝时为陶正。积火自烧,随烟上下,视其灰炉犹有骨。时人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又《青城山记》:‘宁封先生栖于北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代置(丈人)观’。又《录异  相似文献   

5.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为大帅道发祥地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有“神仙都会”之称。道教教派变化繁多,现青城山道系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全山现有道教宫观七个;即: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国明宫、上清宫、玉清宫,共有道徒96人。其中乾道43人,坤道53人。在坤道53人中,有近半数担任着宫观的各种职务。除天帅洞外,所有的当家都是坤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青城山道姑的奉献精神尹育政5月初,随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继禹先生,前往四川都江堰市的道教名山青城山,调查了解那里的道教宫观在落实政策、加强管理、劳动自养等方面的情况。我们首先来到始建于唐代的建福宫,宫中的20多名道姑(坤道)正忙着为游人香客服务,实...  相似文献   

7.
傅元天傅元天,四川简阳县九龙场人,生于1925年农历5月。贫农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病到成都灌县水磨乡黄龙观出家修道,为全真龙门派道士,师父为张永平道长。1955年到青城山常道观参拜易心莹大师,留驻聆教。1956年主持青城山上清宫事务,积极组织道众种粮种茶,劳动自养。1964年正式被上清宫道众推选为住持。1967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仍率道众尽力维护宫观,务农自养,后又将道家秘传之猕猴桃素配方反复勾兑实验成功,创办了道家乳  相似文献   

8.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林茂山幽,驰名天下,慕名而来的游客、旅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于是,繁重的接待、服务任务便无可推卸地落在了山上各宫观的道众身上。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而其中更多地凝聚着的却是坤道们的心血和汗水。青城山道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坤道多于乾道。青城山现有道教宫观七个,即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圆明宫、上清宫、玉清宫、加上都江堰市内的八角庙和二王庙(它们均属青城山道教协会管理),共有道徒111人,其中乾道45人,坤道66人。坤道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24岁,有近半数的人进入了青城山道协领导班子,而且除天师洞外,所有的当家都是坤道。她们对青城山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真传戒八大师简介全真传戒方丈大师傅圆天傅圆天,四川简阳县九龙场人,生于1925年农历5月。贫农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病到成都灌县水磨乡黄龙观出家修道,为全真龙门派道士,师父为张永平道长。1955年到四川青城山常道观参拜易心莹大师,留驻聆...  相似文献   

10.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号称天下第五名山,亦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它位于四川省灌县西南三十华里处,背靠岷山,面临川西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天师洞为枢轴,周百二十余公里。全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处胜景。这里峰峦叠嶂,诸峰环绕,远望状如城廓,故名“青城”,又称“清城都”。青城山林木蓊郁,四季清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收。清张之洞在这里吟出了赞美诗句:“岩壑回互三十里,青苍不落无春秋。层峦簇簇散花竹,长坂往往开田畴。随处涧泉堪濯足,登攀不为芒鞋愁。……”故青城山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称。相传黄帝曾访道青城山中,拜仙人宁封子  相似文献   

11.
游鹤鸣山记     
久慕鹤鸣山,欲往参访,以路程遥远,未获偿愿。今年七月中旬,应邀到成都青城山古常道观讲学之后,下山小憩于建福宫。实在幸运得很,恰逢鹤鸣山迎仙阁住持张至益大师也在建福宫歇息。他是欲上山拜访青城山古常道观住持傅元天大师的,因听说傅大师已去成都,故在此留候。我与张大师在四年前曾见过面,老友重逢,自然感到亲切。语及鹤鸣山近况,张大师兴奋地说,古宫观现正在修复中,并十分豪爽地邀我去鹤鸣山一游。这对我来说,正是久已向往的事,欣然应邀。我们乘建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湘潭道教始自晋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正一派道士大都恢复活动,但假道士也混迹其中,到1984年时,已有真假道士2000余人在活动,确实存在混乱现象,必须有组织地加强管理和引导。在向理安道长等的请求下,经过组织几位有威信的道士学习党的政策、法律,并了解他们的师承法脉、朝仪科范后,政府于1989年10月批准成立“湘潭市道教协会筹备小组”,1992年10月正式成立了“湘潭市道教协会”。 市道协根据党的宗教政策和中国道协《道教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对全市正一道士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在查清皈依“道、经、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月15日,青城山道协在天师洞召开了“1990年年终总结会”,全山各宫观和自养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就1990年青城山各宫观在青城山道协领导下,在健全宫观管理体制、生产自养、接待、培养接班人、维修宫观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总结。会议认为1990年青城山道协的工作是有很大成绩的,各宫观都为青城山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青城山道协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一些年轻有为的道友进入了领导班子。现在青城山道协除会长傅元天大师外,其余成员的年龄均在35岁左右。通过1990年一年的工作表明,这个年轻的班子是合格的,是值得信赖的。第二,1990年,青城山三个经济核算体制通  相似文献   

14.
张万福是唐代著名道士 ,生卒年不详 ,生平事迹难考。要考证其简略活动情况 ,只能依据张万福著作中的部分言辞来探究。《道藏》第三十二册所辑的张万福之作《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卷下说 :“窃见金仙、玉真二公主以景云二年岁次辛亥春正月十八日甲子于大内归真观中 ,诣三洞大法师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河内郡开国公上柱国太清观主史尊师受道。”①“景元”是唐睿年号 ,景云二年即公元 71 1年。因为他在各种著作中均自称“京三洞弟子清都观道士张万福”② 、“三洞弟子京太清观道士张万福”③ ,可见张万福在唐睿宗时已是京城道士。又《传授三洞…  相似文献   

15.
吴筠师承考     
吴筠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道士,但他到底于何时正式加入道教组织?他的老师是谁?现有文献说法不一。《旧唐书》本传云:筠“性高洁,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又《新唐书》卷一九六《吴筠传》称:“天宝(公元742—755年)初,召(筠)至京师。请隶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师正究其术。”  相似文献   

16.
陈玲 《中国道教》2005,(6):33-36
一、道教学者:李淳风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是道士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父亲李播曾出家为道士,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方技》记载:“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这么说来,“李淳风出身于道士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教》1994,(4):15-15
中国道教协会于1994年8月27日至29日,在四川省青城山天师洞召开了全国重点宫观关于举行再次传戒的座谈会。中国道协傅元天会长、谢宗信副会长、黄信阳副秘书长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全真派各宫观代表共25名。 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汇报各道观全真派道士的情况,商讨再次传戒活动的一些具体问题。会议期间,与会者介绍了各自宫观的情况,并就传戒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22,(6):94-94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型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道教创始于汉代,最初经典很少。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各派道士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一些著名道士开始搜集整理道书。例如,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广集道书,编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各类道经、符图和医药方技著作,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到了唐朝初年,道书开始汇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张紫阳     
(984—1082) 北宋道士。原名伯端,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精三教典籍,通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尝为府吏,因触“火烧文书”律,遣戍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中,随龙图阁学士陆诜自桂林赴成都。传说神宗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一说“遇青城丈人,得金液还丹之妙道”;一说“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之诀”),遂改名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协副秘书长黄明等二人于三月十二日南下,对四川、湖北等地部分道教宫观认真试行《关于道教宫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二十余天的走访了解。他们先后听取了四川、湖北、成都、武汉等省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召开了有地方道协组织负责人、宫观当家、管理组织成员和部分道长参加的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走访了成都青羊宫、灌县青城山的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及湖北武昌长春观。了解到:管理办法公布半年来,各地做了不少工作。成都市道协、武汉市道协、青城山道协等单位,结合贯彻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组织全体理事学习管理办法。武汉市道协还组织副秘书长以上领导进行专题讨论。青羊宫、天师洞、上清宫、建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