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6,(1)
禅宗初祖达磨大师,在传法给二祖慧可时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与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这是《景德传灯录》的记述。达磨传法授衣后,还传授了《楞伽经》四卷,并说明此经是如来心地要门,要二祖慧可弘传,开示众生悟入。指出了《楞伽经》对参禅者的重要性。但是达磨大师又说,他所传授的禅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  相似文献   

3.
慧可一直被中国禅宗尊奉为二祖,在北周武帝灭佛时,他曾艰难南遁,卓锡南陈太湖左县司空山(今属安徽省岳西县),传衣授法于三祖僧璨。然而这一史实,受到近现代一些学者质疑甚至否定。胡适在其《楞伽宗考》中否定《景德传灯录》、《宝林传》等史书记载,理由是慧可92岁圆寂时正是周武帝灭佛之后不久,但不曾言及他南遁司空山之事。1989年9月,九华山召开佛教禅宗二祖道场论证会,会议确定二祖道场在司空山,但时至今日,在谈到慧可的文章中,很多只说慧可曾隐居舒州皖公山,不说他曾卓锡司空山;在一些佛教研究专著中,论及司空山在禅宗发展史上的地位者亦甚少。可见司空山这一"千古祖庭"(清陈启源语)始终未能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鉴此,姑据史料对此再行申述之。  相似文献   

4.
云门宗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禅宗宗派之一,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自不待言.然而,既有北宋云门宗禅师数量的研究结果仍有待精确.本文通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传法正宗记》和《续传灯录》以及一些相关的寺记、塔铭、行状搜罗、辨识,得到北宋时期云门宗禅师有1180人之谱.这个数据将成为复原北宋云门僧团传法全貌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将心安心     
达摩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由他以降,相继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而到六祖慧能,开出了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光辉璀璨的花果。根据《景德传灯录》的记载,达摩本是南天竺国(南印度)的王子,原名菩提多罗,后来机缘遇到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发现他的慧根,于是改他的法号为达摩(意谓“通大”,通达广大),他先在印度弘法,约有六十年时间,广度无量众生,然后在南朝梁武帝普通八年(公元五二七年)泛舟重洋,抵达中国弘法。 达摩初抵中国时,曾受梁武帝之邀到首都金陵(今南京)与武帝对话,虔信佛教的梁武帝问他:“我就位以来,兴建寺庙、缮印佛经、供养和尚,不可胜数,称不称得上功德无量?”达摩回以“并无功德”,  相似文献   

6.
<正>《景德传灯录》是记载中国佛教禅宗的历史文献,共30卷,在宋、元、明各代流行极广,对教界文坛影响甚深。以前各学者对《景德传灯录》中疑问代词的研究较多,但对相对疑问词的研究较少。其实,《景德传灯录》中的相对疑问代词有"多少"、"大小"、"早晚"、"浅深"、"近远"、"深浅"等共六个。其中"多少"的用法比较复杂,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可以询问数量、高矮、时间、性状和程度等。"早晚"不但可以询问过去的时间和将来的时间。"大小"和"深浅"出  相似文献   

7.
《释迦谱》和《释迦氏谱》是我国佛教学者编撰的两部重要的释迦牟尼传记,代代流传,影响极大。《释迦谱》梁建初寺沙门僧祐撰。载于丽藏“彩”函、宋藏“彩、仙”函、元藏“彩、仙”函、明藏“书”函、清藏“壁”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其中丽、频伽、大正藏作“五卷”,宋、元、明、清藏作“十卷”。五卷本最初见录于僧祐自著的《出三藏  相似文献   

8.
《隆兴编年通论》,简称《编年通论》、《通论》,二十九卷。南宋隆兴二年(1164),隆兴府沙门祖琇撰。收入日本编《续藏经》第一三○册.祖绣,号石室。禅宗僧人。著有《僧宝正续传》七卷,收录北宋之末、南宋之初的禅僧三十人,今存。另撰《佛运统纪》,“放左氏,寓褒贬法,兼述篡弑反叛灾异之事。”(见《佛祖统纪·通例》)初与《隆兴编年通论》一起流传,宋本觉撰《释氏通鉴》十二卷,在采摭书目中并载两书。以后《佛运统纪》湮没不传,至元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时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9.
水到渠成     
见心 《法音》1990,(10)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宋代苏轼《东坡续集》卷十一  相似文献   

10.
玄赜禅师在早期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续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佛教史籍里,却记载不详。对敦煌写本P.3294与S.2054号残卷的缀合,斠补出了比较完整的玄赜禅师传记及其禅学思想史料,从中可以窥见其生平事迹及其禅学思想的全豹。  相似文献   

11.
玄赜禅师在早期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续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佛教史籍里,却记载不详.对敦煌写本P.3294与S.2054号残卷的缀合,斟补出了比较完整的玄赜禅师传记及其禅学思想史料,从中可以窥见其生平事迹及其禅学思想的全豹.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9,(6)
禅宗不立文字,主张教外别传。但是,中国佛教的大乘诸宗之中,禅宗所留下的文字最多,在《大正藏》的诸经部,禅宗典籍占首位,有1599页,天台宗以义理的阐扬著称,却占第二位,计982页。于《大正藏》的史传部,禅宗所占篇幅,与各宗比较也是首位,例如《景德传灯  相似文献   

13.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考王荣国本文通过佛教史籍与福建地方志史料相应证,认为《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等有关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福州(福唐县)灵石山”的记载是可靠的,《宋高僧传》有关本寂出家“福州云名山”记载中的“云名山”,属鲁鱼亥豕,应为“...  相似文献   

14.
王帅 《法音》2023,(6):12-19
<正>《景德传灯录》云:“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1]祖师体系是佛教宗派成立的重要因素。和其他宗派的“衣钵传承”不同,净土宗的祖师体系“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2]。其立祖之说始宋元,经明清,至近代最终完成。魏磊曾梳理这一过程:净土立祖之说始于宋代,南宋宗晓以“慧远、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为莲社六祖。而后志磐在《佛祖统纪》中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莲社七祖。清中叶,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9,(7)
《传法宝纪》,一卷。唐京兆(长安)杜(月出)(字方明)撰。有敦煌写本三种,现藏于法国国民图书馆。第一种保存了杜(月出)为《传法宝纪》作的序言、目录及菩提达摩(亦作“磨”)章的部分,其余的并皆亡佚。此为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的本子;第二种仅存道信章的后部分至法如章的前部分,凡二十五行,余并亡佚;第三种为全本。由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在1936年发现,1943年在《续禅宗编年史》上作“附录”发表,后由柳田圣山校订、注释,编入《初期禅宗史  相似文献   

16.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简称《大藏纲目》、《指要录》,北宋崇宁三年(1104),东京(开封)法云禅寺住持惟白集。收入日本编《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名为八卷,其中卷二、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各分上下卷,实为十三卷。撰者惟白,靖江人、嗣圆通秀公(见《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曾于建中靖国元年(1011)撰《续传灯录》三十卷,徽宗  相似文献   

17.
<正>牛头禅是唐代禅宗的一个重要派别。在牛头禅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很特殊的润州僧团现象,“这一僧群,基本上由润州人组成,可以称为润州僧群……他们的恋土观念异常浓厚,在一般僧侣群体中,十分扎眼。”通过《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书中载录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从出生地来看,牛头六祖中无一例外都是润州人。旁出的法系分布稍广,但籍贯仍以润州及周边地区为主;从个人行迹来看,  相似文献   

18.
文益禅师在闽参桂琛的年代、因由、地点与卓庵处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史籍对禅宗法眼宗创立者清凉文益入闽参学等活动的记载互有出入。本文通过考辨认为,《景德传灯录》文益传在这方面的记载是可信的,《宋高僧传》文益传有些差错,《禅林僧宝传》、《联灯会要》、《五灯会元》的文益传所载多失实;所谓文益在漳州地藏院或罗汉院参桂琛之说不能成立;所谓文益因“阻雪而参桂琛”是南宋禅僧编造的假公案。文益禅师是于五代后梁开平末至贞明初之间入闽,在福州参慧棱禅师,贞明年间或贞明末拟往湖湘,因大雨溪涨受阻,暂寓闽城西石山(今福州市郊)地藏院而参桂琛,并一度卓庵于侯官县甘蔗洲(今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一带),后移锡江西。  相似文献   

19.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天监十五年(516年),庄严寺沙门宝唱等集。载于丽藏“仙”至“傍”函、宋藏“灵”至“启”函、元藏“灵”至“启”函、明南藏“路”至“户”函、明北藏“经”至“相”函、清藏“经”至“相”函、频伽藏“雨”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三卷。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4)
正在佛教经典中,以牛作喻者甚多,如《法华经》中有"露地白牛"~[1],《佛说放牛经》中有比丘十一事,《景德传灯录》中有马祖与石巩慧藏以牧牛喻心行离垢之问答……这些著述之意境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据图作偈作颂,从而成为图文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