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1991,(4)
富于原始佛教色彩的南传上座部经典,为近代学者研究原始佛教的重要典籍。其内容包括佛陀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实践佛法的方法,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维摩拉拉特纳著,邓殿臣先生译的《巴利三藏中的《长老尼伽陀〉》,是《南传大藏经》中“修多罗”(即经藏,计15部)的第9部。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时代尼众出家的因缘以及修行证果的过程。在佛法中,男与女,约信仰、德行、智慧是毫无区别的,男众与女众同样可以修成解脱道。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1,(12)
继香港郭兆明博士送我会巴利文《大藏经》之后,9月4日,泰国教育部长卡斯瓦斯迪·帕尼契博士偕夫人一行5人赍英译本巴利文《大藏经》三套赠予我会,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接受了这套经典。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带传大藏经”,为南传佛教所依据的圣典。据《锡兰岛史》记载,公元1世纪末,锡兰(即今斯里兰卡)王婆伽马尼王于无畏山精舍集500圣者书写口传“巴利三藏”,始具今日巴利文《大藏经》的原型。至5世纪,佛音前  相似文献   

3.
觉音所著的《清浄道论》,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觉音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要点并参考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而写成此论。所以《大史》称它“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德国的唯里曼·盖格教授也说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亚洲南方各国的佛教学者都要研究这部名著,其他世界佛教学者也都很重视研究它。读了此书,可以了解南传佛教的主要教理,也可以看到一些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等问题。尤  相似文献   

4.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教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和研究他们的典籍。近代佛教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佛教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部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相似文献   

5.
南传巴利文《大般涅经》是南传佛教三藏中《长部》(又称《长部经典》的第十六部经,近代由江炼百据日译本转译为汉文,经沙门芝峰校证之后,刊行于世。初收入《普慧大藏经》,后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本经是南传《长部》所收三十四部经中篇幅最长、记述佛陀晚年行...  相似文献   

6.
巴利语是记录南传佛教三藏圣典所使用的语言,也被一些佛教国家的传统说法认为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所使用的语言,该语言在准确记录和传递佛教思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究了几个佛教基本词汇的巴利语原意,并分析了相应汉译词汇与巴利原语在指示义理方面的偏差,借此指出准确理解佛经词汇所指代的义理的重要性.进而呼吁学界和佛教界对巴利语、梵语等佛典原语的学习和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代耀 《法音》2023,(12):61-61
本刊讯2023年12月2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佛教协会协办、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承办的2023澜湄流域佛教交流会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交流会以“点亮心灯·命运与共”为主题,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及斯里兰卡七国的佛教界代表和嘉宾代表等100余人,围绕“南传佛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澜湄流域佛教如何在教育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分享与交流巴利三藏经典翻译整理及数据化建设”三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佛教在澜湄流域国家间的纽带作用,助力流域各国间的人文合作和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8.
一本被誉为是佛教“思想的精华”和“道德的格言”的经典南传《法句》,最近由中国佛教协会出版流通。这本由我国研究南传佛教的学者叶均先生(现任中国佛协常务理务)早年在斯里兰卡留学时根据巴利文本翻译的经典,一九五三年曾在香港出版。但那次印数很少,内地几乎不见流通。这次再版时,译者对译文和注释都作了一些订正。初版时有印顺法师写的《序》,这次再版仍冠篇首。  相似文献   

9.
法界春秋     
《法音》1991,(10)
香港显密佛学会会长郭兆明居士率领护经团一行22人于8月23日抵京。8月24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行郭兆明居士赠送英译《南传大藏经》仪式。赵朴初会长亲自接受郭兆明居士赠经。英译本《南传大藏经》是最早用巴利语写成的声闻乘经典总集,近代学人从巴利语译成英文,共41册。郭兆明居士在讲话中说,他向中国佛教协会赠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3)
“巴利三藏”中的经藏,由《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五部组成,巴利语称为“Panca Nikaya”。“五部”中的前四部,大体上与汉译“四阿含”相当。“五部”基本上是依据所含经文的长短和篇章结构而划分的。但从内容来看,每部也都隐约显示出本部的特点。说一切有部的《萨婆多毗尼毗婆沙》是这样阐述“四阿含”的中心内容和宗旨的:“为诸天世时随时说法,集为《增一》,是劝化人所习。为利根众生说诸深意,名《中阿含》,是学问者所习。说种种禅法,名《杂阿含》,是坐禅人所习。破除外道,是《长阿含》。”我们研究《相应部》、《长部》、《中部》、《增支部》等四部的内容和宗旨时,也可参  相似文献   

11.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23年10月11日至24日,由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主办、中国佛学院协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第1期)在中国佛学院凤凰岭校区开班。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来自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保山、红河等地的南传佛教中心佛寺住持和南传佛教重点寺庙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13.
林欣 《法音》2002,(3):14-25
一、两种禅法系统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da,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于佛陀般涅?后三百年左右的阿育王时期,由印度本土向南弘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发展而成。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li),基本守持了原始佛教的传统。今天的上座部佛教主要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座部佛教也传播到欧美等地,并有持续发展之势。流传于上座部佛教的禅法目前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第一为正念系统,第二为止观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传佛教流行的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分布的边缘地带。云南历代傣族佛教徒在翻译《巴利三藏》时,在秉承上座部佛教思想和原始仪轨的基础上,与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等结合,呈现出傣族佛教的区域特色。早期佛教典籍用不同的方法对“四圣谛”进行了诠释,论文对此作了分析,并重点探讨苦谛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基于傣族社会对佛教的热情,借助巴利文注疏等来揭示“人生之苦”,从而明白信众不惜散尽家财来“做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明三藏法数》,又名《三藏法数》五十卷。明永乐十七年(1419),杭州上天竺讲寺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藏本载于明北藏“昆”至“石”函(南藏缺)、清藏“兹”至“淑”函(上二藏均作四十卷,内总目二卷)、频伽藏“露”帙;铅印的单行本由无锡丁福保重校、黄中编辑  相似文献   

16.
四.佛陀对国家发展经济的看法在三藏经典中,佛陀曾多次告诫我们,国家的财富必须用于建设和救济贫困。在《娑迦摩巴经》(Sakammapa Sutta)中,当国王准备举行盛大的祭祀时,大臣旃巴利(Capalli)问:“尊敬的国王,对于臣民,您是否做了令您后悔之事?若有,请帮助那些受害者;否则,就无须举行这种祭祀。”这件事表明,国家不应在无关紧要的事件上去花费钱  相似文献   

17.
《胜经》全称曰《胜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据《经录》记载,此经的汉译本有三种:一称《胜经》一卷,北凉中天竺国三藏昙无谶译;第二种称《胜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南朝刘宋文帝时中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泽;第三种称《胜夫人会》,是唐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编入《大宝积经》第48会第119卷。此经原本是求那跋陀罗于元嘉十二年(435年)由天竺带来.后应丹阳尹何尚之请,于元嘉十三年八日在丹阳译出。《胜经》一卷,不足九千字,但它包容的大乘佛教的义理却是十分丰富的,这正如意观“序”中所讲:“《胜经》者.盖方广之要略……  相似文献   

18.
偈陀(巴利文:gatha),或译为偈颂,是佛教经典的一种文体形式,即完全用韵文来记录佛的言说。这种诗体散见于经、律、论三藏之中,尤以经藏小部中此种文体的经典最多,约占全部15部经的三分之二。一《法句经》是巴利经典经藏第五部──小部中的第二经,巴利文为Dhanuna...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3)
“世界佛陀日”离我们很近了,本期刊登的净因法师从斯里兰卡寄来的《南传佛诞节——维莎节》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南传佛教国家里欢度佛诞的生动场面,文章感情真挚,引人遐思。今年5月月圆日,我国汉传佛教各寺庙将隆重举行“佛吉祥日”法会,先行刊登此文,或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道教修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教参与《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可能性《西游记》成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使得其中加入道教的内容具有了可能性。1.《西游记》成书的历程唐太宗贞观三年,三藏西行;十九年东归。三藏写过一本《大唐西域记》,记叙他在西域的见闻。他的弟子慧立、彦胔(cóng)作《大唐慈恩寺三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